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 ,车辆排放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控制排放污染是一个大型系统工程。本文从车辆、道路交通环境、交通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对排放污染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关注,如何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上升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保议题。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除了从汽车设计、制造、生产的源头上开始进行控制,更为紧迫的是对在用车的排放污染进行相应的监测与治理。通过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规律性的尾气检测和科学维护,不仅能使车辆节约能源、降低有害物的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是促进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动力,控制车辆排放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成熟的污染控制技术.因此,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标准制定的适时性,结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行业技术水平、技术实施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诸多因素,避免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4.
1966年,世界上第一份有关新车辆排放的标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生。30余年来,美国加州及世界上其它地区有关车辆排放标准逐渐在加严。对车辆排放造成的污染控制普遍地进入全球每个地方。至今,大约有97%的新车装备有某种型式的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车辆事故、排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国家对运行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和排放污染的控制日趋严格,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要求加强运行车辆的安全和环保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进行强制调试维护,否则不准上路行驶。  相似文献   

6.
国外对在用车的排放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和维护(I/M)制度的实施,来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污染。这一制度包括对各种车辆的例行年检(也有以半年、二年等为周期的)、不定期的道路排放检测以及车辆使用者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等,并对车辆检测机构和维修业制订出基本检测程序、仪器设备规格、质量评定方法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7.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汽车排放污染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从完善发动机燃烧、结构设计、燃料提供等技术及加强车辆维修保养、开发新型环保汽车等方面概述了控制汽车排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汽车排放现状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进行了抽测,提供了目前车辆排放污染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认为我国开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大控制制度,制度相应的实施细则,分阶段,有控制目标地全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汽车排放污染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介绍了应从发动机燃烧、结构设计、燃料提供等技术及加强车辆维修保养、开发新型环保汽车等措施着手,控制汽车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上通常是依靠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控制技术,辅之以完善的后处理系统来达到削减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发达国家开展机动车污染控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主的三大主要管理体系。它们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重点均放在新车设计与生产的源头阶段,对新型车和新生产车辆进行了严格的排放控制。 一、国外新车排放控制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分析技术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文中通过对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交通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率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信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研究和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资源,并为城市交通状态估计和交通流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将城市交叉口视为一个微观交通系统,采用数据驱动与领域知识结合的方式,建立微观层次的交通因子状态网络模型(Traffic Factor State Network,TFSN),考察交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模型结合交通因子和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通过对交通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估算出对应于环境影响因子的交通状态,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物理意义以及与交通流实际状态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地,基于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交通流数据建立高阶多元马尔可夫链,进行交通流预测,并根据交通流时间序列的聚类性能指标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对数据序列马氏性强弱、马尔可夫模型阶数与模型预测准确性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马氏性合理选择马尔可夫模型的阶数可以提升模型预测准确性;直接对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4.61%,而不同交通状态下交通流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6.99%,相比直接预测误差下降了7.62%,验证了所提出的微观交通因子状态网络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信号交叉口交通冲突模型,提取29个信号交叉口260 h的交通冲突数据,考虑交通冲突异质性,构建了随机参数(RP-PLN)交通冲突模型和随机效应(RE-PLN)交通冲突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仿真对模型参数后验分布进行估计,利用方差信息准则和残差标准化决定系数对2种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交通冲突模型都可以有效处理交通冲突异质性;RP-PLN交通冲突模型的拟合优度优于RE-PLN交通冲突模型;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直行交通量增加1%可使直右交通冲突增加0.54%;右转交通量增加1%可使直右交通冲突增加0.65%;右转大车比例增加1%,直右交通冲突增加1.06%;物理渠化岛和标线渠化岛的设置可以分别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8.9%和17.3%;设置加速车道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22.9%;右转半径增加1%,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0.5%;安装右转让行标志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6.5%;设置右转专用相位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29.8%。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外环线道路的交通特性 ,提出一种关于城市外环线道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首先分析了城市外环线道路交通量的构成 ;其次在确定市区交通基年 OD分布矩阵和对外交通基年OD分布矩阵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其进行有机合并 ,得到全区域的基年 OD分布矩阵的方法 ,并论述了在交通量发生 /吸引预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复合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智斌  袁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6):132-135,144
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保证交通安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泰州一典型复合交叉口为例,通过多方案的设计及比选,提出了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并对所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设计方案优于其他备选方案,改善了原有交叉口交通流的紊乱现象.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对此类交叉口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日辉  王首绪 《公路》2006,(4):182-185
提出将交通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应用到公路网交通量预测中,提出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从环境系统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模型出发,构建基于大气污染承载力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数学模型,实现基于大气环境的交通量控制目标,为交通规划部门制定可持续的交通发展规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交通影响评价中的交通区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忠振  王璐  陈刚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6):102-105,117
为了在交通影响分析中准确预测道路网络的宏观交通流和局部路口的微观交通流特征,开发了利用交通量分配模型和交通仿真技术组合分析交通影响的方法。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Voronoi图对交通小区进行几何分割,并借助GIS的空间聚合分析功能分割相应的属性数据,然后利用MCI(Multiplicativ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模型推求新OD矩阵。从而使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交通仿真的初始数据,以便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实施关键路口的微观交通流分析。最后通过一个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个参数描述交通状态时,交通流数据表现为多维空间数据。提出了将属于每个状态的多维空间数据转换为一维时间序列的方法,对于此状态时间序列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了下1个时段的交通状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多参数状态时间序列比单个参数时间序列能更准确地描述交通流状态变化过程,且算法简单,具有较强的预测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Many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pu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ffort into improving road traffic safety by setting their own road traffic safety goals and strategie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through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raffic safety goals and strategies. Such a comparison can help impro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Based on a review of previous traffic safety literature and comparing traffic safety strategies of several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consisting of a common vision, traffic safety indicators, a safe system including the 3Es and some additional Es, and a traffic safety culture,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0.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4种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饱和流率模型、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停车线法、冲突点法),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将结果与实测通行能力进行比较,探讨最适合我国交通条件和混合交通流特性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初步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旨在使国内有关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