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探索软土地基上加筋土结构的应用,我们结合宁波地区软土地基的特点,选择了燎原桥桥台作为加筋土组合桥台的实验工程。经过半年多的设计与施工,在加筋土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在我们地区推广加筋土这一新结构打下了基础。一、工程概况燎原桥位于宁波市西郊北斗河上,河面宽45米,平均水深2.5米,无冲刷影响,为内河湖泊状河流。正桥长30米,净宽7.0+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软土地基上顶推大跨度斜交框架桥主体结构、地基加固、滑板、后背、盾构支架等全套结构的设计理论、施工控制及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也因此有着各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需要处理的地基。在水利施工项目确定下来以后,需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土地结构和特点进行整体的探究和分析,确定其需要使用的施工技术。地基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对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同时软土地基土层的处理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基础施工中,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本文首先对软土地基的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一些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上承式梁拱组合体系桥是上承式拱桥和连续梁组合受力的一种桥梁形式,有经济性能好、承载能力大、结构轻盈等特点.通过采用预应力筋来平衡拱脚的推力,发挥了拱梁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各自的特点,比较适合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经对青岛创业大道桥的分析,得出了设计参数和桥梁在静力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协调作用对...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土地基的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墩台出现开裂、支座产生剪切变形病害的情况,以大理至丽江段高速公路某桥的加固工程为依托,对软土地基桥梁墩台的受力特点、病害形成原因以及病害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多种加固设计方案.最终确保了工程的后续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所总结的软土地基桥梁加固的设计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连湾航道面临软土地基、强台风、深水基础等不良的自然条件,在总结以往地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自锚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以主跨800 m的大连跨海大桥主航道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方案设计、构造特点,并就结构的静动力特性、施工步骤、经济性能以及运营阶段悬吊部分端吊索的疲劳问题和施工阶段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与悬索桥等其他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只要结构合理布局、并结合诸如适当设置辅助墩、在悬吊部分吊索与斜拉桥索适当交叉等一些措施,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完全能胜任深海、软土地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黄海松  李原  李莹 《路基工程》2010,(1):181-182
针对温州市一桥台后施工期间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了在软土地基上控制桥台后沉降的联合处理法,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拱组合体系桥以其结构受力合理,对地基的适应能力强,形式新颖美观和经济性能好等诸多优势特点,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和城市跨河商务区。该文以某国际商务区的一座跨河梁拱组合体系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 2013建立空间模型模拟,分析了梁拱组合体系桥的受力特点,得出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下的吊杆索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研究得到在不同设计荷载组合下主梁和拱肋内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软土地区路基浅层处理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中土工格栅加固软土地基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土工格栅本身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状态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土工格栅能有效地加固软土地基,并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的结论,并且认为在工程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施工过程和使用状态对土工格栅本身受力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土工格栅。该文对土工格栅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基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分析了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动力加固法、粉媒灰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根据不同施工环境,结合施工经验,阐述了道路工程实际施工中如何选择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和工艺及注意事项,以提高道路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相似文献   

11.
以西南地区某新建铁路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桥梁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对旋喷桩复合地基路基和锚固桩+旋喷桩复合地基路基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形成了较好的竖向加固体,增强了被加固土体的力学特性,减小了新建铁路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在软土地区两侧设置锚固桩的方式,约束了地基土的侧向变形,对限制工后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Plaxis 3D Foundatio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路堤偏载作用下,某软土地区城际铁路线桥梁桩基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桩基设计偏于不安全,建议软土路基处理措施穿透软土层,增设斜桩、增加横向桩排数、设置群桩基础保护帷幕桩墙及高压旋喷桩维护墙等结构,并加强施工和运营阶段桥梁和路堤结构的变形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分别对新型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双向搅拌桩和双向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碎石桩复合地基是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有效手段,该文结合机场路工程实践,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原理与加固机理、特点、形成的复合地基工程特性、施工技术参数及要求、检测流程与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采用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满足设计的要求。以长沙经开区党校路(东六路—福祥路)为案例,针对采用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形成复合地基的工况,运用ABAQUS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模拟未施加加固措施和施加土工格栅结合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措施的情况,并以竖向沉降、水平位移、竖向应力三个指标进行了复合地基加固性能的规律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对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长伟 《路基工程》2022,(3):177-181
依托某工点下穿既有线桥梁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轻质土路堤填筑以及后期运营对已有桥墩桩基的影响,验证路基工程泡沫轻质土填方+CFG桩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施工对桥桩基弯矩、位移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且对两侧桥桩基影响大于中间桥桩基,但整体变化量较小,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瑀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239-242,10
该文以宁波市明州大桥主跨450m特大型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为背景,研究探讨了水泥土搅拌桩及高压旋喷桩技术在软土地基抗水平力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并通过桩基水平抗推试验获得了桩基水平地基系数等重要参数,为今后特大型拱桥及其它抗水平力基础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仝照民 《路基工程》2012,(2):163-165
在既有铁路施工下穿桥涵,需将该区域的路基材料和部分地基土挖去,显著改变了铁路原有的路基、地基状态,并改变地基所承受的长期荷载;同时其便梁、基坑等临时结构也改变了周围岩土体的受力状态。这就给软弱土地区的中型、大型框构桥涵顶进施工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利用旋喷桩施工机具小型、轻型的特点,对于顶进桥涵本身的地基加固、便梁基础稳定性以及对路基预处理进行加固防护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向军 《路基工程》2023,(1):159-164
基于某沿海高速铁路采用管桩+桩帽加固路桥过渡段深厚软土路基,建立土-路基-桥台-桩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高铁路基加固后的桥台及台后过渡段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桩和桩帽组成的新型结构对路基进行加固,可较好地控制桥台和路基的沉降,缩短沉降稳定时间,可用于无砟轨道路基软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20.
王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3-184,11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工程所使用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其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该方法所用的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