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造船企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指出,2015年前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目前我国海工装备进展仍相对缓慢,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目标达10%)的任务,其中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的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造船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几点思考: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决策要谨慎;船舶制造企业要与油气用户业主合作联手;科研、创新开发要更多地瞄准深海技术;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我国各海工企业在向海工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进军。  相似文献   

4.
船舶海工产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海工产业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装备制造业,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去”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船舶工业的3大指标从2010年开始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未来的国际产能合作中,中国船舶海工产业可以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2012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显示,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包括A股、H股等在内的70家航运、港口、船舶海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排名中,海工企业因为去年行业呈现的高景气度,成为当年最大的"亮点".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海洋经济总体增长速度."5月20日,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在京发布并作出上述预测.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海工装备业务的崛起,或将打破当前传统船舶制造业的市场惨淡局面,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令人热捧的海工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油价的持续下跌,海工市场需求量大幅萎缩,自2014年以来,无论是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还是海工船市场,均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累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407座(艘),成交金额419.8亿美元,低于2011至2013年年均650亿美元的成交规模,世界"海工"市场持续近4年的增长速度几乎被瞬间"按停"。不过,《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和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初稿的完成,给冰点中海工市场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8.
杨莉 《珠江水运》2013,(20):75-76
当前,全球海工装备市场仍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亚洲在全球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韩国在全球海工建造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而日本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发展。未来,韩国、中国和日本在海工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船市骤然降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必然选择.据了解,越来越多的造船企业将下一步重点锁定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事实上,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并不是我国船舶工业应对危机,增强抵御风险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实现造船强国目标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1.
正在油价暴跌之后,国内多家石油公司纷纷研究油价暴跌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并开会讨论应对策略。而对于相关联的油运及海工装备市场而言,油价大跌却并非哀嚎一片,而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近日,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牵动着仍处在低迷期的航运及船舶海工市场情绪。业内人士认为,30美元左右的油价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较小,但油价暴跌势必影响2020年海工装备市场新接订单量;对油运市场有一定的利好,但整体刺激有限。因此,相关企业仍需保持谨慎,理性看待市场变动。  相似文献   

12.
《广东造船》2015,(1):15
2014年,我国企业承接海工装备订单147.6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29.5%提高到35.2%,跃居全球首位。克拉克松总裁斯托普福德表示,一个较大的潜在投资领域正在闪现,那就是海工装备业,预计未来10年海工领域将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在造船业回暖迟迟未知的时候,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蛋糕,我们的海工行业和企业是否作好了准备?事实上,国家工信部已明确将海工产业定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海工正在发力,但量变的成绩难掩深层问题暴露,而这些问题倘若理还乱剪不断,就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13.
1、应形成产业"准入"制度。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海工装备制造的热潮。船企以及其他各类装备制造企业都在进军海工。一方面,从业者增加有助于这一战略产业迅速做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进入也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海工业界人士呼吁,希望国家制订出台海工装备生产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形成产业"准入"制度,保证产业的发展质量,提高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竞争能力,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  相似文献   

14.
7月6日,"振海1号"300英尺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振华重工所属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工建造。振华重工开工建造第一座钻井平台,标志着其拥有了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能力与资格,从而跨入了高端海工产品市场的门槛。  相似文献   

15.
7月6日,"振海1号"300英尺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振华重工所属南通重型装备基地开工建造。振华重工开工建造第一座钻井平台,标志着其拥有了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能力与资格,从而跨入了高端海工产品市场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尽管全球经济仍存在诸多风险,但企稳回升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石油需求刚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持续增长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尽管原油价格距离2008年历史高位尚有差距,但获利之喜已让油公司情不自禁。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宏观环境正在继续发生积极变化,2011年全球油气勘探与生产投资将继续增长。伴随着2011年的春暖花开,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在巨大利好的推动下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的活跃行情,成交量继续增加,以自升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为代表的钻井装备成为海工装备市场的亮点。  相似文献   

17.
崔燕 《中国船检》2013,(11):40-42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接二连三成交的带动下,延续了近几年的繁荣景象,共计成交各类平台96座,金额达369亿美元,海工船成交183艘,金额为75亿美元。那么,当前海工市场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在海工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海工企业该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更多中国"智造"作支撑。其中,船舶工业肩负重任。这些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很大成就,LNG船、45000 DWT G4型集滚船、8500车汽滚船和各种高端海工产品,无不闪烁着中国"智造"的光芒,在大洋上书写着中国荣耀。在中国船舶工业高歌猛进的过程中,SDARI坚持创新,设计了许多高端产品和打造了诸多海洋重器,获得了世界船东的认可和赞誉。SDARI自主设计的LNG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船舶工业企业都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来抢占市场先机,谋求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船舶工业企业特点,分析了引起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因素、综合分析了专家意见和船舶企业未来预期运行状况、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系统、联系实证研究准确反映了船舶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状况;进而对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实行某种程度的防范和控制,对创新过程的管理具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洋航务》2009,(7):34-34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当前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保障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造船企业具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