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功能的主要部分之一。也是限制高速公路服务能力的关键部分。互通立交,尤其是大型直通立交的设计必须慎重,该文就高速公路直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位置选定、规模确定及细部设计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重庆市何家梁立体交叉桥梁的设计工作案例,并结合相关的设计文献资料,介绍了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桥的设计方法和安全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了何家梁立体交叉桥的主要路线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道路建设等级和建设规模的提升,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数量越来越多,路与路相交、路与匝道相交、匝道与匝道相交处的设计是整个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重点,而匝道连接部处的设计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项目设计实例,对匝道连接部处的路拱横坡设计、超高渐变、纵坡计算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经验,针对其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一点看法,谈谈我们的体会,以供探讨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秋江  张晓元 《公路》2003,(2):76-79
通过对CARD/1系统在T型(Y型)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绘图上的二次开发,使T型(Y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绘图达到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曲向进 《东北公路》1996,(4):12-15,11
本文对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终点设计所必须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日本、美国在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所采用的相应规范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山区复杂地形地质地物条件下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址和选型,文中依托厦蓉高速(G7611)纳雍至兴义段寨乐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研究山区复杂地形、地质和地物等建设条件对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设计的影响,探索山区复杂条件下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址和选型的思路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凌九忠  李方 《公路》1993,(10):20-25
立体交叉交互式图形CAD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对AutoCAD深层一半应用基础上,具有很强交互功能,适合于互通式立体交叉初步设计的图形处理和完成立交路线部分施工图处理的一种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使立交设计不仅在绘图质量上有所提高,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分岔区线形、标志标线设计现状,基于车辆在主线分岔区行驶的反应距离、等待距离、变道距离和安全确认距离等最不利情况,建立主线分岔区车辆换道长度计算模型。首先明确主线分岔与常规匝道分流的区别,然后采集目前在运营的某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分岔区车辆轨迹数据,对选择的变道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选定的变道模型分别计算了设计速度80 km/h、100 km/h和120 km/h时的主线分岔区车辆换道长度。最终得到不同设计速度下的最小换道长度分别为340 m、450 m和550 m,该研究可为今后我国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分岔区设计优化,以及分流三角区前的标志、标线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区庄立体交叉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立体交叉工程,广州市市政管理局金泽光总工程师的这篇文章, 对区庄立体交叉的基本情况、规划设想、设计及施工等有关情况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公路立体交叉迅速发展。认真总结已建公路立交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公路立交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计公路立体交叉的基本依据是相交公路的交通性质和交通流量。如果说公路立体交叉型式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地形和地貌条件,那么公路立体交叉等级设计则主要取决于交通要求和投资。 相交的公路等级不一,各条道路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特征千差万别,这种种  相似文献   

13.
中山新隆互通立体交叉将广珠东线高速公路与中山新隆至江门高速公路相连,为一级互通立体交叉,作对此做了喇叭型和丫型互通立体交叉两种方案,从交通行为、经济技术指标、美学作了比较,建议优先采用丫型互通立体交叉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向进 《公路》1997,(6):41-45
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规划,选型,线形设计等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交通量预测不准,城市道路立交往往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修建了很不完美的环形立交,达不到预期的运行效果;目前,不少大城市立交,又倾向于高标准,大气派的设计风格,但造价昂贵。本文从淮北市实际出发,对东岗楼立交采用全互通式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其总体构思充分考虑了中小城市的远、近期的交通规划和城市改造,并对总体布局和设计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JTJ011-9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一节中有关变速车道的构造设计及其超高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供设计和《规范》编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条长5109m的双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是滨湖采尔市绕行道系统的主体部分。其特殊的内阿尔卑斯山地地形和气象情况要求进行大量的初期设计工作,例如开发复杂的纵向及向阳结合的通风系统。此通风系统从洞门将新鲜空气吸入隧道,再通过一座480m高的中央通风竖井将废气排出隧道以保护环境,其交通状况要求建一地下立体交叉结构,从交通和隧道设计方面来看这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合理的选择互通式立体交叉能减小交通拥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对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穿越城区段高速公路,由于地表建筑和交通环境的影响,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时受控因素较多,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对城市的服务水平。通过结合莞番高速常平西互通式立体交叉项目实例,对城区段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城区段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相似文献   

19.
脊骨梁桥——城市立交的新桥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跨线桥施工图设计实践,简要介绍了国外城市立交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桥型——脊骨梁桥的构造特点、结构分析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中,路线交叉连接部的线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使路线交叉连接部处纵面线形平顺过渡,本文介绍了一种纵面坡度设计方法。其计算简单、准确、可靠。在广深珠高速公路太平至塘坑段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施工图设计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