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揽了较多码头工程,但因对国外规范了解不够深入,给施工开展带来很大困扰。以中国码头施工规范和欧洲灌注桩执行规范EN 1536为例,详细比较中国和欧洲两套现行规范在码头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部分条款之差异,主要结果有:1)中国规范对桩的分类与欧洲规范或学术方法不一致。2)欧洲规范规定钻孔灌注桩的一般原则,中国规范则有比较细致的定量指标。3)欧洲规范对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要求有规定,而中国规范相关要求较少。相关比较对我国施工企业开展国外码头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海洋工程中,钢管桩是最广泛应用的桩型,钢管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外基桩抗拔承载力设计主要参照美国石油协会API RP 2A-WSD规范和欧洲规范EN1997-1。系统阐述了这两个规范与中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码头结构设计规范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异同,并结合实际工程计算钢管桩的抗拔承载力。对比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1)在以黏性土为主的地层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计算桩侧阻力值与实测值偏差最小。2)在以黏性土、砂土为主的地层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API规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最小。3)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参照EN规范的计算值最小。4)可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Michael Tomlinson所述方法进行软岩侧阻取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揽了较多码头工程,但因对国外规范了解不深入,给施工开展带来很大困扰。以中国码头施工规范和欧洲挤土桩规范EN 12699为例,比较中国和欧洲两套现行规范在码头打入桩沉桩施工中部分条款之差异,主要结果有:1)欧洲规范原则性条文更多,中国规范则有比较细致的定量指标; 2)中国规范很多内容在欧洲规范中属于应由设计方考虑的内容; 3)欧洲规范对打桩监控、试验、记录有系统的规定,而中国规范仅突出记录。比较结果对于我国施工企业开展国外码头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行业标准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为基础,与BS EN 1997-2:2007《欧洲规范7—岩土工程设计第2部分:场地勘察和试验》和美国ASTM岩土类主要标准进行对比研究。首次较系统地将中国水运岩土勘察规范与欧美系列岩土勘察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既对三类标准体系进行对比,也对岩土分类与定名、勘察布置、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勘察报告编制等勘察核心内容和主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供业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道港口》2017,(3):269-273
在役高桩码头检测评估中桩身完整性是必测项目,根据现行水运行业标准一般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抽检数量不少于桩总数的10%或20%,且不得少于10根,当检测发现缺陷桩时,应扩大桩的抽检比例。根据多年在役高桩码头安全检测评估、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开展码头靠泊能力核查和沿海港口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现行水运工程和相关行业规范的对比分析,结合桩基完整性检测割桩损伤对码头水平承载力影响计算结果,探讨了桩基完整性检测抽样比例的合理性。提出在役高桩码头安全检测应以码头桩基施工质量合格为基础,以排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为目的。安全检测时只需考虑在役高桩码头运行年限、靠泊方式、运行环境、异常靠泊率和结构型式等运行因素,选择较不利受力以及外观检查中桩基完整性存疑的桩基作为对象进行验证检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水运工程抗震规范》(JTS 146-2012)[1],菲律宾规范《NSCP 2015 Vol.1》[2]和《NSCP 2015 Vol.2》[3],分别采用中国规范拟静力法、菲律宾规范拟静力法和菲律宾规范地震反应谱法三种方法计算墩台在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内力,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工程建设面临着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的困惑。制作工艺决定着桩基构件的力学性能,了解不同国家的制作工艺标准是进行合理设计的重要基础。以中国码头施工规范、美国混凝土圆桩规范和欧洲标准相关规范为例,对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部分制作工艺差异,结果发现:1)对于先张法,中国规范采用离心成型工艺,美国规范采用离心或静压注浆工艺;对于后张法,中国规范采用复合工艺或离心工艺,美国规范采用离心成型工艺;欧盟标准未具体规定。2)中国规范对钢筋加工、张拉、注浆和预应力制作工艺的规定较为细致;美欧规范具有通用性,一般需要大量引用其他规范或手册。比较结果对于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外码头建设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海外码头工程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因选用不同国家规范而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对中国、美国、欧洲及新西兰规范的土层参数、安全系数的取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国规范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所适用的地层情况和取值建议。以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港某码头为例,对比各国规范的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当砂土层的标贯击数较小时,对于桩侧阻力的计算选择欧洲规范更加保守;在砂土层中,计算桩端阻力选择新西兰规范最安全。  相似文献   

9.
低应变动测技术由于其简便、快捷、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各种类型桩基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桩基础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特别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受损,如何对已建结构物下的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越来越引起工程界的重视。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在港口工程的高桩码头完工以后的桩基完整性检测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和实践经验,在此供大家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于菲律宾某项目的轨道梁桩基静载试验数据,分别利用菲律宾港务局港口工程结构标准、英国(欧洲)海工标准和CHIN方法分析了试验数据,并与动力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桩基承载力设计值.应用上述三种方法时无需将试验桩加载至破坏状态,不需要破坏状态的荷载沉降曲线,因此这些方法可以适用于工程桩的静载试验分析.海外项目...  相似文献   

11.
钢管桩作为一种多轴对称的钢结构,性能稳定,受力机理相对明确,在国内外港口工程中主要用于高桩码头的基础结构和板桩码头的主体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国标、欧标、美标API和美标AISC共4种国内外规范对于钢管桩内力验算方法,探究4种规范验算方法的差异性,为海外港口工程钢管桩内力验算方法选取提供参考建议。以某港口高桩墩台结构为例对比4种规范钢管桩内力验算方法,结果表明:1) AISC规范计算结果最小,即其充分考虑发挥结构的性能,偏安全。2)欧标计算的结果最大,相对保守。3)国标和API规范计算结果介于AISC规范和欧标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中化泉州码头采用直径为2.2 m和2.6 m的灌注桩作为基桩,由于大直径灌注桩在水运工程中比较少见,其清渣、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比较复杂,在施工前期产生了桩底盆形沉渣和桩间夹渣的异常情况。通过现场分析,清孔后泥浆中含砂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沉渣厚度。总结水运工程中常规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出更严格标准以满足大直径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中采用气举反循环并结合泥浆净化装置进行清渣,与传统正循环清孔相比,其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该套设备可使泥浆中的含砂率由常规要求的4%~6%有效降低至2%以下有效,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陈雷  刘俊  姜红权 《水运工程》2005,(6):69-71,75
杭甬运河一号船闸由于闸首承载力不足,在众多的提高闸首承载力的方案中采用了被基础工程学称之为“万能式桩基”的桩箱式基础。从目前情况看,效果良好,对水运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界限含水率作为黏性土定名及状态划分的基本物理指标,在中、美、英规范中对其试验方法、评判标准均进行了说明。为更好地满足海外项目设计的需求,通过分析界限含水率在中、美、英规范中试验方法的差异性,采用规范中常用的方法分别进行试验,并结合代表性项目的工程经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规范与美、英规范方法测得的液限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英国规范与中国规范测得的液限差值范围为0.5%~3.0%,美国规范与中国规范测得的塑限差值一般小于2.0%。  相似文献   

16.
巴蕾  关玉君  刘杰 《水运工程》2020,(4):150-155
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是高桩码头及公路桥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设计单位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设计人员应快速掌握并应用不同国家的设计规范。通过对比中国的《码头结构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和美国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得出不同规范在灌注桩侧阻及端阻计算细节、安全系数储备等方面的异同点。依托实际工程,结合钻探地质资料,比较3种规范对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大小,并评价各规范优缺点。结果表明,两个中国规范操作相对简单但遇到特殊土质时受限,美国规范概念明确且适用范围更广,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7.
孙艺  孙国罡 《水运工程》2014,(2):200-203
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涉及到抗震设计,而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规范与国际规范的规定相距甚远,抗震设计成为设计审批通过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收集并归纳了国际上水运工程挡土墙抗震设计地震系数的规定,为海外工程港工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为其顺利通过审批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文为第2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规范、美国指南、日本规范和《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中港口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和设防水准、建筑物的设防类别。结果表明:国外标准基本都采用多设防标准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性能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4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计算惯性力时考虑了加速度系数沿码头高度的变化,日本规范在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的地震系数中包含着要求控制的变形。对于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计算拉杆拉力和板桩墙弯矩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