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AIS的海上无线数据通信网络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44-147
无线自组网(AD hoc)是当前实现近距离船舶间通信的主要手段。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船舶自身的位置复杂多变,船舶的标识难以统一等原因,船舶间的无线自组网通信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海上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该网络利用AIS所具有的船舶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能够给予船舶唯一精确的标识,同时对该网络中的位置发现协议与路由协议进行研究,提出多维位置发现算法和基于AIS的路由算法,实现了海上船舶之间的有效通信。  相似文献   

2.
利用AIS数据库实现船舶状态数据监测与挖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现有海上船舶监控系统中,无论是基于雷达信号数据还是视频监控数据,由于信号传输机制及最终信号处理都需要一定时间,其实效性并不高,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AIS(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种工作在高频段的自主广播系统,能够实现岸基与船舶、船舶与船舶之间实施交换航行状态、位置坐标以及气象变换等信息。本文在研究现有AIS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基于AIS数据交互提出一种实现船舶状态数据监控的控制平台,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航海》2018,(6)
目前,AIS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在弥补雷达技术和VIS技术运行不足的基础上,建构更加系统化的船舶信息传递机制和交互方式,有效满足信息服务需求,为船舶完成目标监测提供保障,也能更好地优化运行模型的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会将AIS技术应用在航海实践体系中,确保系统完整性和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为我国航海领域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对AIS技术的内涵、技术设计以及功能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AIS技术航海实践中应用的路径,对AIS技术在虚拟航标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丰富AIS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AIS系统在辅助船舶避碰上的作用.提出了利用AIS提供的本船及目标船的动态信息,准实时地给出目标船的可能碰撞点PPC的系统方案.论文介绍了AIS动态信息采集方案及在航海坐标系上的PPC位置计算方法,讨论了PPC应用于AIS系统辅助避碰所具备的优越性,并给出通过计算机编程,对某轮采...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航海船舶中,有效地保证了船舶运输安全性。AIS航标是助航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布设位置直接影响着系统效能的发挥。本文首先介绍了AIS航标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然后分析了AIS航标的布设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船舶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测试系统开发成为了一项热点研究,船舶航海测试系统需要对船舶下水试验过程的各类航行数据、位置信息等进行采集与分析,从而改善船舶的设计。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基于GPS串口通信的船舶航海测试系统开发,包括航海测试系统的整体组成、通信模块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DEBEG-3400型号的AIS真机作为仿真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进行仿真界面的开发;在分析AIS真机功能的基础上,针对航海模拟器系统的组成框架,设计基于电子海图系统的模拟船舶AIS信息协议,重点解决基于Winsock网络通信的模拟信息交换方法,船舶经纬度坐标到基于方位距离的极坐标转换方法,最终实现AIS仿真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析AIS电文获得船舶位置和速度信息,利用红黑树将船舶按照区域划分为不同网格,结合时间空间碰撞危险度计算方法,提出并实现了针对一个航海区域检测所有潜在危险船只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可以作为海事部门的监管系统,实时对航海区域内潜在危险的船只发出警报;也可为避碰专家系统前期快速筛选,遍历各船周围所有危险船只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AIS由陆基岸台和船载电台构成,在船—船、船—岸之间采集和交换船舶实时位置、航向、航速等船舶航行动态信息,船舶尺度、所载货物等船舶静态信息和相关的安全信息。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介绍,AIS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况的综合服务。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AIS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  相似文献   

10.
AIS(CLASS B)船台在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中国海事》2008,(8):34-37
AIS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技术的新型航海助航设备,其对于船舶安全航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航海安全保障等具有重要作用。时至今日,AIS系统的作用已在我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知,渔船也将推广使用AIS(CLASSB)船台。然而,由于国际标准正在逐步完善等多方面原因,MS(CLASSB)船台在我国的推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文中从AIS系统标准、AIS功能、我国AIS岸台系统的建设等几方面分析阐述了所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船载AIS是一个通过VHF无线电自动在船舶之间以及船岸之间交换船舶信息和导航信息的系统,这些信息包括船位、航向、船名等静态和动态信息。整个系统是为海上交通控制和安全服务的。但是,我国船上安装的AIS设备的基本都是国外设备。通过对国外进口AIS系统主机与监控终端通信协议的解析,并结合实际需求详细设计了AIS监控终端。实现了监控终端对AIS收发机的控制以及AIS收发机发来信息的显示,整个设计符合AIS系统的要求。同时,对监控终端的硬件进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提高抗干扰能力。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监控终端长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渔网AIS示位标作为我国应用数量最多的海上自主无线电设备(AMRD),能使过往船舶通过AIS船台了解渔网位置,有效减少了船舶与渔网相撞事故的发生,但渔网AIS示位标对船舶避碰、海事监管和AIS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文中在分析相关国际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渔网AIS示位标采用主从模式,一张渔网安装一个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解决渔网AIS示位识别和显示问题,减少渔网AIS示位标的时隙占用,并能够清晰显示渔网的位置和范围,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这种主-从模式也可在其他类型的AMRD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IS和ECDIS的人员落水应急报警与示位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和电子海图信息与显示系统(ECDIS)设计研发的人员落水应急报警与示位系统,该系统采用GPS/北斗定位模块实现落水人员的定位问题,采用AIS进行信息的传递,采用C/S架构实现报警信息显示的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人员落水后的迅速定位,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船台及附近船舶及时采取搜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金伟  吴唏 《世界海运》2004,27(6):9-10
应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能准确实时地提供海上他船动、静态信息,具有出色的信息交互功能,增强了船舶的全局意识,它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船舶避碰不协调行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AIS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现代船舶的发展需求,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量巨大,包含了丰富的船舶信息等优点.本文利用SQL2012对AIS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包含船舶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数据库;借助C#程序语言,构建以中心船舶为原点的网格坐标系,并以船舶间相对距离方位计算周围船舶在网格中的相对位置坐标;对同长度和类型的船舶进行网格叠加计算,并以船舶频数的方式进行统计,采用数据处理软件Matlab以最小二乘法的方式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对研究水域的主要船型不同尺度的船舶领域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船型船舶领域略作讨论,总结得出开阔水域船舶领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波浪涌入港内,沿岸港口皆构筑防波堤,堤口及通行水道不宜过宽,采用单向航行以缩小水道宽度是普遍现象。船舶进出港单向航行涉及进出顺序的安排。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自2004年4月生效实施,提供了船舶动态、静态及航次相关信息数据,对VTS的交通组织服务而言,给予船舶通行管制莫大的帮助。为避免船舶在港口水域因为等候进出造成的拥挤招致碰撞,交管中心对于到达船舶及出港船舶必须作出适当的排序,既可解决通航安全,亦可达到通航效率。本研究就船载AIS所提供的信息中,与船舶通行安全有关的数据,以高雄港水域为例,运用AHP方法作成权重因素分析,其结果可作为运用于整合性船舶交通组织模型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AIS在船舶自动避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将于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它是即将在船舶普遍使用新型的助航设备。本文根据AIS所提供的船舶信息,分析在船舶自动避碰系统研究中的地位,将会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雷达和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是配备最多的2类安全助航设备,在海上船舶导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雷达与AIS提供的信息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冗余性,二者融合可以改善探测性能、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是近年来海上导航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接着总结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航迹关联和信息融合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单一且实船测试过程复杂等问题,从单船、单个基站和航段区域3个角度,提出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的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通过多条件数据查询、数据处理,实现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历史AIS数据的显示。以长江岳阳航段为例,开展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单船丢包率差异较大([6. 73%,62. 43%]);基站间存在覆盖区域相互重叠的现象,导致单个基站的丢包率约为45%;航段区域整体丢包率和错误率分别为16. 63%和1. 57%。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可有效实现AIS服务性能分析与数据可视化,从而保障内河AIS数据的可靠性,提高海事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汽渡船舶安装AIS系统的必要性入手,借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对长江江苏段汽渡船舶安装AIS系统进行具体研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