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根据现代船舶监控与报警发展趋势,结合中型航标船舶实际工作情况,研究、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型航标船的自动监控与报警系统,其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均满足中型航标船舶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更有效地遏制船舶碰撞航标案件的发生,介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定性、附加性和惩罚性特征,分析在船舶碰撞航标赔偿案中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对碰撞损坏航标案提出建议:大幅度提高法定赔偿额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航标受损定损机制。提高船舶碰撞航标后经济赔偿额和对恶意碰撞的处罚力度,将有利于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有利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舰船航行数据大量增加,采用传统系统受到服务器存储空间限制影响,导致监控效果较差,无法保证舰船行驶安全。因此提出远程云平台在舰船实时监控系统中应用研究。依据系统总体架构,可将其分为船载终端、远程云平台、监控中心3个部分,使用BDG-MF-07北斗船载终端,启动一键式紧急报警功能,支持可扩展AIS船舶防碰撞报警,设计远程云平台,为系统提供远程安全通信功能,通过对监控数据采集与处理,完成监控中心设计。研究远程云平台在软件功能中的应用,采用TPUT算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汇聚处理,最后确定查询故障位置。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监控效果最高可达到95%,具有良好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4.
许明华  李婷云 《船电技术》2021,41(6):109-111
为提高船舶安全性和报警系统智能化水平,分析5G技术在船舶的应用和船舶报警系统的特点,设计船舶报警系统的方案,以及船舶报警系统的通信分析、现状、硬件组成和电路设计.该模块化设计和应用5G技术的船舶报警系统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内河航标的新型智能化无人值守视频监测系统的研发,可有效解决内河航标被船舶碰触失常报警的实时核对与监测的棘手难题.通过研究,该系统通过嵌入航标灯的视频摄像头和神经网络计算芯片,在嵌入式设备中进行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计算,实现了传统被动示警设备变为主动预警设备,赋予了航标灯人工智能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可以对航...  相似文献   

6.
程鑫 《水道港口》2019,(2):226-230
航标的合理配布、实时状态监测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措施。其中,锚链长度的计算与选取航标设置时的重要参数。为优化航标锚链的长度计算方法,开展了航标锚链长度与水位关系研究;基于设标时水位信息,论证并提出了一种航标锚链长度优化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锚链长度优化计算方法,可将航标漂移最大值降低至20 m量级,低于当前航标布设的漂移报警阈值,有效减少了航标漂移虚假报警次数。所述方法可为航标锚链长度优化设置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当前航标维护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17,(6):20-23
利用冗余AIS基站播发虚拟航标信息时,某个AIS基站的异常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针对这一现状,研究一种基于冗余数据的AIS虚拟航标监测方法,让AIS基站播发一条冗余的专有虚拟航标信息,用以标识AIS基站来源。在数字航道系统中,设计虚拟航标播发与监测一体化模块,制定异常报警策略,在图形化的综合监控系统中实现虚拟航标的实时监测和主动报警。该方法已在长江数字航道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维护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监测船舶电网重要的相关参数,分析船舶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基于施耐德StruxureWare电能管理系统搭建了一套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的系统。系统设计了电能质量监测界面,谐波分析界面以及远程监视界面,故障报警界面。在船舶电站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船舶电网,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船舶电网中谐波的含量,实时的监测船舶电网中电能质量的相关参数,以及提供了故障录波以及故障报警。为解决故障提供分析基础,提高了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船舶交通运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航标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助航设施。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具有碰撞报警功能的航标灯器,评估了灯器的实际使用效果,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船舶火灾自动监测系统,采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感烟雾火警探测器来监测船舶的各类火情,使用STM32 Cortex-M3处理器实现火灾的探测、报警、联动控制和远程监测,CAN总线和Cortex-M3处理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峰  曾乐  刘斌  蔡昊  施勤  林治家  郝江凌 《水运工程》2023,(11):173-179
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下游重点航段的航标布设方案和航路航法,完善通航环境,探索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辅助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虚拟航标布设优化的方法,并以密集港区临港侧航道、深水复合航道和主航道到港口“最后一公里”航道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电子航道图,针对船舶交通流的船舶轨迹回放、碰撞危险度分析、船舶轨迹线分析、航道门线分析和船舶航标间距分析等方法能够以可视化的手段有效地找到航标布设方案的薄弱位置,为AIS虚拟航标的增设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码头靠泊船舶受洋流和季风作用发生漂移,影响现场安全作业的问题,开发移动式船舶漂移监测系统。根据船舶实时位置,利用编码器、PLC、无线模块等实现本地和远程报警,使现场作业人员和船方实时掌握船舶情况,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公司对于远洋船舶更加有效监控的要求,应用BP神经网络对监控系统加以改进,使船舶远程监控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并能在船舶上报警.此时,相应参数识别码也能够第一时间到达岸上公司,岸上公司即能在最佳时间协助船舶对设备进行维修.BP神经网络在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分析过程中,以6缸柴油主机排气温度变化趋势为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良好的学习特性,建立了排气温度变化的持续升高预警模型及其他非预警模型.分析表明,此种方法适用于远洋船舶的远程故障监测及船舶系统故障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单元组合式机舱监测报警系统中存在的运行稳定性低、时效性差等问题,结合PLC嵌入技术对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PLC技术对智能网络船舶机舱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压缩处理,对船舶机舱监测预警系统结构模块和功能进行规划,并建立了机舱监测报警数据传输控制单元,对优化后的预警系统结构运行流畅进行创新设计,保障智能网络型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快速安全的运行。通过仿真对比检测证实,智能网络型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可有效解决传统单元组合式船舶机舱监测预警系统中存在的行稳定性低、时效性差等问题,充分满足监测报警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造船工业的进步使船舶的速度、吨位和数量迅速增加,随之产生了航道拥堵、船舶碰撞等现象。为了防止出现船舶碰撞事故,仅依靠传统的雷达系统远远不够。本文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可编程控制阵列FPGA技术,在DSP+FPGA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的舰船防碰撞监控报警系统,并介绍该监控报警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
水上航标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的安全。而大中型航标船又是确保水上航标正常的重要专用设备。现用大中航标船在甲板作业方面很出色;但在水上作业方面存在受风浪影响大、作业面窄小湿滑、与船舶碰撞严重等问题导致作业难度加大、人身安全无保障、航标设备器材损害大、效率低。本文为此探讨加设一套位于船中舷侧的叉口与船首一致的可移动的动力部分与绞盘机液压系统共享的航标夹持装置以祢补不足减少减轻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上运输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海上运输船舶的效率和安全性,有必要对海上船舶进行安全监测和远程管理。物联网技术基于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发展而来,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通过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开发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船舶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局域网、通信服务器等组成,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海上运输船舶进行远程的监测和报警。  相似文献   

18.
航标是保证海上船舶航行的重要设施,安全性及稳定性是保障航标正常运行的基础。对此本次将无线视频监控在航标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航标概念,其次探讨4G网络在无线视频监测系统的应用,最后是航标无线视频监控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机电设备》2007,24(6):32-35
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自动化是船舶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安全和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文章回顾了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两种典型监测报警系统的特点,并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未来机舱监测手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机电设备的监测现状,提出了机电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了需要采集的参数以及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航标船机电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对主要机电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对机电设备运行故障进行诊断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对航标船机电设备的监测诊断效果,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检修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