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多年退化性冻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多年退化性冻土这种不稳定的地质类型对路基工程的影响是工程地质中的技术难题。对多年退化性冻土区的路基施工技术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多年退化性冻土路基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及青藏高原地区,因地质条件限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地带。因此,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多年冻土地带与非冻土地带衔接,有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产生。将就如何利用土工格栅减小冻土段与非冻土段衔接处不均匀沉降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1.5%,约占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不可避免的会在多年冻土地区等复杂地形地貌区域修建高等级公路。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受到复杂的气候、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修建于冻土区的高速公路路基病害频发,使道路的使用寿命缩短,影响行车安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多年冻土开展了研究,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于1964年组建了冻土队,与多家单位联合研究,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域开展了大量的现场  相似文献   

4.
黑北公路属于岛状多年冻土区,经黑龙江省勘察设计院及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勘测,最终确定冻土23段。多年冻土处于强烈退化状态,年平均地温较高,冻土热稳定性极差,对人为外界热扰动响应非常敏感,微弱的热影响都会导致其发生很大的变化。冻土的处理是保证黑北路质量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属多年冻土地区,如修建公路时,不考虑冻土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与地质特点,会给公路建设本身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阐述了冻土对公路的潜在危害,并根据不同类型冻土的划分及性质,结合大兴安岭冻土防治经验,分别对多年冻土、岛状冻土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多年冻土地区桥梁工程往往由于地基的冻融作用,不良冻土地区现象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工程病害,从而影响工程使用。结合大气温度、水文地质条件,混凝土入模温度、冻土初始地温场的影响及相变效应,以传热学为基础,可以得出冻土区单桩地温场控制微分方程、边界和初始条件,以及其空间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天山腹地G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工程,通过地质调绘、挖探、工程钻探、电法测试、地质雷达检测、地温监测、取样试验等勘察手段,查明了区域地层岩性、冻土类型及分布规律,通过对冻土纵横向分布情况、冻土级别、冻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原则及处理方案,为路线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多年冻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1.5%。季节性冻土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3.5%,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祁连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冻土分布及发育程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植被、地层岩性、温度、土体的物理性质等都对冻土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影响因素时刻影响着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的冻融,对路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路基病害一直是道路方向的难题,本文通过探讨影响冻土地区的因素以及冻土区的病害类型,总结与归纳冻土区病害的处理技术。这对提高行车安全性并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全球多年冻土分布面积3500×105km^2,占陆地面积的25%,季节冻土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0%。中国的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2115×105km^2,占国土面积的22.3%,位居世界第三;季节性冻土约占国土面积的53.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冻胀融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温度、水分、土质是决定冻胀融沉程度的重要因素。从降低冻土上限、减弱地下水的水分迁移出发,找到热棒路基、换填路基、XPS板路基、通风管路基、片碎石路基5种解决方法,从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3个方面对处理措施进行阐述,为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冻土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冻土是造成各类建筑物基础变形损毁的一种病害地质体,如何查明其分布范围,通过实例简要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在春融期常发生的浅层滑坡,基于连续介质显式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耦合温度、土体自重以及渗流力的共同作用,建立季冻区正融土坡实体模型。当外界温度由-5℃升高至10℃时,模拟得出土体边坡内部的塑性区分布特征和剪应变增量的发展趋势,给出季冻区正融边坡的最不利受力位置并分析破坏形式,分析结果可为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路基土冻胀机理与工程应对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基冻胀是我国北方地区公路路基特有的破坏现象。通过对黑龙江省境内土质成分的分析,对土的冻胀机理及影响冻胀主要因素的研究,提出了防治路基冻胀的工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莫喀高铁沿线770余公里的季节性冻土区内, 依据地貌单元、微地貌、地层岩性与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设置了14个监测场, 对季节性冻土的岩性、密度、含水率、地下水位、地温、近地面气温及雪盖的厚度和密度进行了频率为10天1次, 持续时间为7个月(2016年10月1日~2017年4月26日) 的监测, 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结融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区的雪盖主要存在于10月下旬至翌年4月, 雪盖厚度为20.2~38.2cm, 平均值为27.3cm, 最大积雪厚度为25~60cm, 平均值为44.4cm, 出现在2月上、中旬; 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的起始冻结时间为11月中、下旬, 全部消融时间在翌年3月上旬~4月中旬之间, 存活时间为100~165d, 平均时间为122d;季节性冻土的冻结速率为0.27~1.20cm·d-1, 平均为0.50cm·d-1, 融化速率为0.27~2.52cm·d-1, 平均为1.14cm·d-1; 在土体的冻结期间, 雪盖减小了地层的冻结速率, 在土体的融化期间, 雪盖推迟了季节性冻土自上而下融化的起始时间与融化量, 并且会使季节性冻土在无雪条件下的双向融化变为自下而上的单向融化; 莫喀高铁沿线土体在自然状态(积雪覆盖) 下的季节最大冻深为0.19~0.90m, 平均为0.45m, 出现在2月上、中旬; 雪盖会减小土体的最大冻深, 在雪盖平均厚度为26.1~28.6cm时, 雪盖可以使季节最大冻深减小22.2%~32.6%;在莫喀高铁沿线的季节性冻土区, 雪盖在形成初期和消融末期保温与降温效果并存, 但主要以降温效果为主, 而在积雪稳定期, 主要以保温效果为主; 雪盖对季节性冻土热状况的影响深度和程度取决于土体含水率, 土体含水率越大, 雪盖的影响深度和程度就越小, 反之则亦然。   相似文献   

15.
从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角度,讨论季节性冻土区交通道路的冻胀、融沉现象,为寒区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盐渍土路基的特殊性质,对其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以解决盐渍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盐渍土地区公路抗病害能力,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artificially frozen soils are tested for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 (AGF) project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of Stonecutters Island Sewage Treatment Works, Hong Kong. Uniaxial compressive test is conducted and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Poisson's ratio are obtained. Meanwhile, relations of all these three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 are fitted by linear functio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 is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Splitting tensile test of frozen soil is conducted to obtain tensile strength and find out failure pattern in test. All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are necessities in desig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结合伊嘉公路五汤段加筋土挡墙的施工实践,主要论述了加筋土挡墙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路基下伏土体的热力学状态,加速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铁路地基土中产生大片的、力学性质极不稳定的高温冻土层,从而影响铁路路基的结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热、力学(蠕变本构)的相关理论,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路基修建若干年后的温度、应力以及变形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