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汽车转向轮摆振引发的转向盘和车身振动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考虑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和轮胎非线性,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包含转向盘和车身的整车十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轮胎力选用魔术公式模型,干摩擦选用Stefanski-Wojewoda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由转向轮摆振引发的整车振动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前轮摆振诱发整车产生自激振动多极限环现象,大幅自激振动与初始激励大小相关;振动幅值随车速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干摩擦幅值增加,摆振幅值和区间都相应减小,且多环区间加大,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转向柱后倾角对三轮汽车摆振影响,以国产某型三轮汽车作为样车,对其转向系统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二自由度前轮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以上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随车速变化的前轮摆振系统振动特性及转向柱后倾角变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减小三轮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速度区间。而当车速较高,前轮摆振系统发生自激振动时,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地降低前轮自激摆振极限环幅值和频率,甚至消除自激摆振现象。  相似文献   

3.
摆振现象是汽车故障问题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汽车的设计、制造、装配调整和使用中必须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转向车轮的摆振,它是指汽车行驶时转向轮绕主销不断摆动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转向车轮的摆振有自激振动与受迫振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汽车摆振与初始激励相关,足够大的初始激励才能激发大幅自激摆振即多极限环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汽车自激摆振多极限环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将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简化至主销处,选用迟滞环摩擦模型建立了整车十自由度摆振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干摩擦力矩对摆振极限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摩擦幅值增加会使汽车摆振车速区间和摆振幅值减小,导致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分析结果旨在为抑制该类型汽车振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车型高速时转向盘摆振问题,诊断摆振现象,寻找摆振激励源,梳理传递路径,按照正向求解、逆向求解及通过改变相关零部件的振动频率及阻尼特性来分析高速转向盘摆振形成机理,从而解决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宁  李磊  戴声良 《天津汽车》2011,(11):49-51
解决摆振问题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探讨了某车型在高速时方向盘发生摆振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改变相关件振动频率及阻尼特性来验证摆振问题。最后通过调整下摆臂衬套和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参数解决了此车的高速摆振问题,结果表明摆振的原因为系统共振所引起,通过吸收及改善此车况下的系统振动便可解决此类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7.
汽车前轮摆振既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振动问题,也是汽车维修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前轮出现摆振时,转向盘持续不断振动而使车头出现摇摆,严重时还使转向盘难以操纵、驾驶室左右晃动,给驾驶操作和安全行车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对离心摆吸振器原理及其在大转角扭转减振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创新性地提出将离心摆安装于减振器从动盘毂上,分析了离心摆吸振器的减振原理,并推导了相应的数学方程;然后,在专用台架上进行试验,测得新型大转角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接着,利用集中质量建模方法,建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与变速器齿轮敲击的振敲耦合模型和整车纵向运动与受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带与不带离心摆吸振器的大转角减振器性能。最后,利用实车试验分析大转角扭转减振器性能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EQ2102越野汽车前轮摆振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风EQ2102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研究了前轮失衡量、转向系统阻尼和刚度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车摆振主要为强迫振动,通过控制激振源、增大转向系统阻尼可抑制摆振。提出了采用阻尼轴承代替主销滚针轴承来增大转向阻尼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了阻尼轴承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号商用车怠速工况下转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通过振动传递路径分析(TPA)和原车摸底测试,对造成转向盘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驾驶室前围钣金强度不足、转向柱支座强度不足、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过大是主要原因;提出在前围钣金与转向柱支座连接处增加加强板、转向柱支座增加加强筋、降低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3种改进措施,降低转向盘振动加速度。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方案对降低转向盘振动有效,改进后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转向盘的振动加速度显著降低,改进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针对某款乘用车方向盘摆振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其进行道路再现试验,测试分析轮胎至方向盘的灵敏度,可知该车对轮胎异相位的激励非常灵敏;以副车架为参考点,建立模型,通过ODS分析进一步验证摆振产生原因。该研究为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万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13.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丽娟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5):389-392
以某轿车为例,建立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数值仿真计算,详细研究整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和系统失稳后的前轮摆振特性。阐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前轮摆振特性同属汽车整车稳定性问题,前者是负刚度系统,后者是负阻尼系统。在一定的参数组合下,具有不同转向特性的汽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摆振现象,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建议适当增加转向系阻尼和刚度以减小甚至消除摆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前轮摆振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欣业  贺丽娟  董正身  武一民 《汽车工程》2004,26(5):585-587,529
以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转向系统的3自由度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轮胎特性参数、转向系统参数、悬架参数等对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虑侧偏角和侧偏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4自由度某大客车转向轮摆振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确定转向轮发生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点: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大客车转向轮摆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检验理论分析,并得到车速、转向系参数、横拉杆参数、质心位置、主销后倾角与转向轮自激摆振幅值或频率的关系曲线.找出影响自激摆振的敏感参数及敏感参数的适取范围,能有效减小或消除客车的自激摆振。  相似文献   

16.
范刚 《汽车科技》2006,(2):20-23
从前轮摆振的一般概念入手,阐明了前轮摆振问题的形成机理、技术对策,结合EQ2102型越野车的前轮摆振实际。深入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系统地提出了工艺、产品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玉明  赵旗 《汽车技术》1994,(11):10-12
在汽车动态模拟系统中,转向盘反力矩的仿真逼真度影响实验驾驶员的操纵行为,从而影响驾驶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利用力矩电机进行全工况仿真汽车转向盘反力矩的原理、力矩电机的工况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等,为全工况仿真汽车转向盘反力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健  钱珠声 《汽车技术》1996,(1):1-6,62
以标致505SL轿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前悬架为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摆振数学模型。通过对摆振系统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摆振的主要振动模态,得独立悬架汽车特有的摆振振型,并通过道路试验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