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基坑开挖对地铁区间隧道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土体、围护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计算原理,对基坑开挖时由于土体应力释放和降承压水作用对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降低其影响的建议及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盾构隧道施工对在建明挖公路隧道变形的影响,以某山岭重丘区在建高速公路隧道盾构区间临接明挖隧道工程为例,采用FLAC3D数值仿真法分析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施工对明挖隧道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提出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为同类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地下水十分丰富,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降水是基坑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保证基坑土方开挖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降潜水对基坑内土体进行固结,增加土体的抗剪能力,通过降承压水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底隆起和突涌。  相似文献   

5.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水下隧道岸坡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水下隧道工程为依托,改进了以往数值方法在反映隧道流固耦合效应方面的不足,建立了同时反映岩土体力学特性和水体流动规律的流固耦合模型,基于弹塑性流固耦合效应,对明挖段基坑开挖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从而揭示出:基坑开挖至预定深度后,由于岩土体内渗流尚未达到稳定状态仍会继续发展,基坑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还会继续增长.这一研究结果为基坑支护及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溧阳路站南端头井深基坑开挖承压水处理的工程实例,研究分析了水平隔断承压水的作用与优势。通过分析比较,采用了在基坑底部进行水平封堵承压水的技术方案,有效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轨道交通4号线区间的运行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密集,介绍了该工程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及针对周边建(构)筑物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两层中板逆作的“两明两暗”施工方法、首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兼作临时路面体系横梁、地墙分小幅、南端头井增设封堵墙并提前进行出洞土体加固、在第四道支撑下增加旋喷抽条加固、加大地下墙的入土深度以减小降承压水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综合处理措施通过施工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1号线区间隧道的正常运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天津地铁洪湖里车站为例,介绍了车站工程明挖顺作法的基坑围护结构、土方开挖、基坑监测、主体结构、外防水层等施工工艺,并对相关技术和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桥梁工程中,基坑开挖所造成的土体变形和沉降问题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升桥梁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对桥梁深基坑围护结构技术进行概述,并以某桥梁工程为例,对桥梁深基坑围护结构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施工细节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环境敏感区域和软土地区中深基坑的开挖变形及其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在上海外滩通道紧邻风貌建筑群的长大深基坑工程中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地墙两侧土体三轴搅拌桩预加固、加大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坑内加固和降水,以及通过封堵墙和加固墙将长大基坑分隔成较短的基坑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减少了地面沉降和周边建筑的变形.通过对保护建筑的专业检测、评估,确定了基坑施工的保护标准;通过信息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为制定和实施深基坑周边风貌建筑群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五号沟泵站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风险,从基坑开挖、降承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大型地下水工结构的施工技术特点和风险控制对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龙江街站深基坑工程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在冻土和既有人防隧道段中实施深基坑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冻胀力对围护桩的影响。对在冻土地区进行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基坑内既有构筑物处理方面的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Midas GTS有限元岩土分析软件,建立了软硬互层砂岩边坡模型,模拟开挖边坡内部土体的变化特征,并把渗流引入计算中,分析渗流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互层边坡滑动特征为土体滑动,切割砂岩形成破坏;渗流对边坡影响显著,但是边坡稳定性对入渗边界和入渗水头压力不敏感;土层厚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盾构始发和到达安全掘进控制技术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盾构进出洞施工中,面临掌子面失稳、土体坍塌、涌水涌砂、地表沉陷、盾构"抬头及磕头"等诸多施工风险。本文从基坑及隧道的破坏模式,塑性区分布范围出发,通过有限差分法针对易受扰动的浅埋砂层地层盾构始发段进行了研究,为加固区范围大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在不采取加固措施时,基坑开挖后隧道始发段的竖向位移、拱底的隆起和最大纵向挤出变形量均过大,显示基坑将发生坍塌等破坏。当盾构始发段主要加固措施为旋喷桩,加固后的土体的物理参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旋喷桩的合理加固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所进行的土层性质分析、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对于宁波地区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使设计与施工能互为印证、互为比较、互为参考,为后续地下三层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世博会世博轴1标基坑工程中,为控制世博轴轴I标工程逆作法施工时的中板标高,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回弹规律;以离心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和立柱桩回弹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得到了结构浇筑引起的模板沉降量值。结合以上各因素,最终确定中板的预留拱度为10~15mm,在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深水试验池超深基坑(Ф5m、深39m)工程的实践,介绍了地下连续墙施工、井内土方开挖、水下封底混凝土、降压井降水、内衬结构回筑等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一些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处于上海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中的复兴东路220kV电缆越江顶管工程浦东工作井开挖深度达32.45m,详细介绍了该工作井封底技术方案比选、抽水试验、沉降监测以及实现干封底的技术要点等内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动水位监测系统获取精确水位数据,分析研究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渗流变化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抽水试验异层水位变化时间存在差异性,承压水层水位变化有明显滞后性;回灌试验同层水位变化同步。这为同类条件下基坑工程的回灌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基坑围护工程设计中的成本控制问题,介绍了通过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控制基坑围护成本的方法。通过探索,把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运用在整个基坑围护设计过程中,使设计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