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澳门西湾大桥斜拉桥是双主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采用预制拼装的施工工艺。主要介绍双主梁同步悬臂拼装的施工技术,包括斜拉索的张拉、悬拼的工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的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东营黄河公路大桥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 ,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组合梁 ,主桥采用钻孔桩基础 ,桩长 115m。着重介绍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
澳门西湾大桥吊箱围堰施工承台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介绍澳门西湾大桥采用吊箱围堰施工承台的方法,主要介绍吊箱围堰的构造、安装和封底混凝土的检算等。  相似文献   

4.
劳劳溪大桥主桥为79 m+130 m+79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并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钢束,合理控制了各项应力指标,优化了主梁截面。针对深厚软基,引桥采用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整体三柱墩,优化了下部构造,节省了造价。此外,还介绍了该桥设计概况、结构特点、预应力体系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5.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全长 73 71m ,南汊主桥为主跨 14 90m悬索桥 ,北汊主桥为主跨 40 6m斜拉桥 ,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重点介绍该桥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和科研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土集团)自1979年创立,海外市场持续经营近40年,在海外承揽并修建了坦赞铁路、安伊高铁、亚吉铁路等多项著名工程,依托这些项目进行科技攻关,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有:成果1双层桥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建造技术本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澳门西湾大桥是连接澳门半岛与凼仔岛的第三座跨  相似文献   

7.
贝雷移动模架施工连续箱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韶关五里亭大桥引桥的单箱六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实例,介绍用贝雷架作移动模架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1前言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引桥全长8327.266m,桥跨由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三跨连续预应力箱梁和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三种结构形式构成,其中32m简支T梁的桥墩均采用双柱式轻型墩,基础为桩基础或扩大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会 《铁道建筑技术》2005,(Z1):222-225
结合澳门西湾大桥及澳门-凼仔三桥的投标、中标和承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强联合是中标的保障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工程承建过程中强强联合的具体实践过程.实践证明,强强联合对中标及工程建设有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JQJ5 0 / 170型架桥机的设计原则、主要结构组成、技术特点 ,以及首次投入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台山镇海湾大桥水中引桥 5 0mT形混凝土梁吊装施工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大跨梁、简支T梁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新北碚嘉陵江大桥作大跨度连续梁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研究,意在突破大跨度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瓶颈,这对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实桥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轨—板—桥—墩一体化空间计算模型,线路纵向考虑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桥梁等的相互作用。施工时安放测试原件,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参数。研究结果:通过对在建的遂渝线新北碚嘉陵江大桥(94 168 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连续刚构及简支T梁上的无碴轨道铺设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认为,在主跨168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是可行的,拓宽了无碴轨道的适用范围,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牛角坪双线特大桥桥式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线路、地形、地质情况,对牛角坪大桥提出较为合理的桥式方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桥式方案的静动力特性研究,结合投资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桥式方案。研究结果:进行了主跨256m钢桁拱,主跨256m钢管混凝土拱,主跨(110+192+11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跨(144+192+144)m下承式连续钢桁梁研究。研究结论:大跨铁路桥梁,采用轻型梁部结构的上承式拱桥方案,动力特性较易满足。高墩大跨铁路梁式桥,采用轻型的梁部结构,动力特性相对较好;采用混凝土梁部结构,经济上较省。  相似文献   

13.
既有线改建工程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新旧设计标准对接、对既有线运输影响、工程造价及建设难度,并需关注方案的可实施性,努力实现新旧工程整体最优。结合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分析了该桥址的建设条件;通过对桥位、通航孔跨度、桥型结构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采用下游50 m桥位,主桥主通航孔为四跨(96+2×144+96)m连续钢桁梁桥,其余为6-96 m简支钢桁桥,引桥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建设方案;并对主桥结构设计及指导性施工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416 m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本桥交界墩高102 m,综合利用塔吊、缆索吊及工业电梯等设施配合自升式液压爬模系统进行交界墩施工.综合介绍了交界墩自升式爬模使用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交界墩实际施工效果来看,该技术充分保证了交界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可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旭 《铁道建筑技术》2014,(2):97-102,112
详尽阐述了澳门南湾A12号地段商住项目超大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若干要点。该项目在距地面10 m高处设计了3 m厚,面积2 740 m2的板式结构转换层,对于这样一个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介绍了"平面分段、垂直分层、底层支撑上层、钢筋一次绑扎成型"的施工方案,解决了"模板支撑系统、超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防裂、巨型钢筋笼的绑扎固定"等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呼准铁路黄河特大桥引桥T形刚构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呼准铁路大路黄河特大桥北引桥2×52 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设计为背景,结合桥址实际情况,利用有限元程序着重对关键技术:引桥桥跨方案研究、结构静力特性、结构自振特性及结构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北引桥孔跨设计方案采用3联2×52 m T形刚构桥方案经济合理;结构构造及钢束布置形式合理;为保证墩底塑性铰区域的可靠性,应重视墩底的抗剪强度验算和箍筋配置;该桥结构强度、刚度及抗震性能等指标均符合规范规定,满足铁路运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本桥拱座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通过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设计,分层、分块浇筑,综合运用采取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理论分析预控、氮气降温、中间设置钢板断缝、“内排外保”及“MUC自动远程监测系统”温度监控等控制技术有效防止了温度裂缝的产生,为后续同类桥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永 《铁道建筑技术》2008,(1):25-28,52
柳州三门江大桥主桥为(100+160+100)m双塔双索面三跨部分斜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桥面宽41m。重点论述了该主桥墩身的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等,同时对墩身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裂缝控制进行了阐述。工程实践表明,该墩身施工方法合理,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大桥梁上运梁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湾大桥非通航孔滩涂区的50 m箱梁上运梁过程进行空间仿真分析。按照实际工况荷载,考虑预应力空间效应,施加等效节点力,并合理考虑支座等细部建模,建立精密的三维实体有限元仿真模型。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按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取值,考虑最不利计算荷载,支座底部按刚性单元模拟,而与梁相接触层的弹性模量满足梁端回转变形时不出现拉应力,在结构离散时尽可能细分单元网格,由于梁端的应力相对复杂,采用比跨中更密的单元网格。计算承重箱梁整体变形和空间应力分布特性,结果为,由于载荷位置在支座附近,变形相对较小,最大挠度在反拱位移之内。支座截面的最大主拉应力发生在底板上表面侧,超过混凝土的开裂强度,因此,对该区域的混凝土应采取加劲处理,以防止混凝土拉裂;最大主压应力发生在架桥机肢腿处附近,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0.
南三龙铁路合福联络线闽江特大桥主桥为(118+216+11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为国内已建和在建项目中主跨最大的高等级铁路连续刚构桥。随着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跨度增大,桥梁的刚度以及混凝土的后期徐变控制成为设计难点。从方案比选到主梁设计,介绍本桥的设计思路以及体外索的设置等关键技术,并研究3种车型通过桥梁时车桥耦合动力效应。结果表明:本桥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安全储备,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列车通过桥梁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