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通辽南站在路网上的地位、作用及枢纽的作业分工,分析通辽南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南站改扩建的三种站型方案,并通过作业流程分析及工程经济比较,推荐了近、远期三级四场,远景三级七场的站型.  相似文献   

2.
湛江枢纽是衔接黎湛线、湛海线、河茂线、茂湛线4条铁路的地区性枢纽,考虑合湛铁路、湛海高铁、张桂玉海高铁和广湛城际引入,在分析城市规划、运输组织、远期发展条件、工程实施难度等基础上,对枢纽客运系统方案进行多方面比较,确定采用湛江西站、湛江站两站并重,维持既有湛江站不动,各高速线均引入湛江西客车场的客运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吉 《科技交流》2009,39(4):108-111
本文对兰合线的通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移动通信采用GSM—R还是无线列调,进行了方案比选,推荐采用GSM—R方案.并在不同的移动通信方案的情况下,对有线调度通信方案、区间电力远动通道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结合合肥枢纽改造工程的实践,对枢纽列控过渡的必要性和过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最终实施的情况进行介绍,为将来的客专线路和枢纽改造信号工程的实施确立了先例,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广客运专线引入衡阳枢纽客运站选址,文章对衡阳枢纽客流量及客车对数进行分析,并结合湘桂线提速方案的引入,共研究了引入既有站及建新站两大系列6个走向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最后选定新衡阳站(8.0km)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庆枢纽客运系统布局,研究了重庆西站在枢纽客运系统中的功能定位,通过对该站规划衔接线路运输特点和各线之间客车交流的分析,厘清车站所衔接的客运通道.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运输、近远期工程衔接和实施条件、工程投资等诸多因素合理确定车站站型布局和联络线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设计年度将有多条不同等级新线相继引入芜湖枢纽,在开辟枢纽第二过江通道的同时,枢纽能力尤其是客运设施亟待加强;过江桥位与客运站址的选择,成为芜湖枢纽快速铁路系统布局的关键。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和铁路总体规划、工程可实施性、吸引客流条件等因素,对第二过江桥位、客运站址的选择及总图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了分期实施方案。研究结论:第二过江通道比选了四褐山、弋矶山、纬四路桥位或隧道方案,从工程投资、施工运营风险方面比较,推荐弋矶山桥位方案;客站位置比选了既有芜湖站、新弋江站、芜湖东站方案,经从技术、经济两方面比较,推荐既有芜湖站改扩建方案,形成"π"字型枢纽总图格局。  相似文献   

8.
集满铁路主要承担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至中国河北及以远地区的煤炭运输,引入集宁铁路枢纽有利于集宁地区铁路运输网络的完善和发展。通过阐述集宁铁路枢纽内在建和规划项目,结合集满铁路运量预测分析,根据集宁地区既有站现状、货物运输通道及方向等情况提出3个接轨点方案,即芦家村站接轨方案、庙梁站接轨方案和三岔口站接轨方案,通过从线路长度、方案工程难易和工程总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芦家村站接轨方案,为集满铁路引入集宁铁路枢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西安枢纽建设分析新丰镇站的作业能力和运营特征,根据西安枢纽路网构成和运量预测,测算新丰镇站2020年和2030年的作业量,提出扩大新丰镇站能力的运输组织措施,以及近期和远期工程改造方案,以适应西安枢纽各线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提出格库铁路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ITCS系统和CTCS-0系统覆盖范围不同的3种方案,并从ITCS系统和CTCS-0系统工程实施内容、车载系统配置、行车列控模式切换、司乘人员操作控制、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适合格库铁路南山口至格尔木间的列控系统方案,从而解决格库铁路引入格尔木枢纽,与既有青藏铁路格拉段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的格尔木河线路所交汇,引起上述两种列控系统在格尔木枢纽地区交叉重叠引起的列控系统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皓 《铁道勘察》2023,(5):85-90
为确定珠肇高铁引入珠海枢纽的最优方案,对珠肇高铁的功能地位、珠海铁路枢纽内既有铁路现状、枢纽总图格局、城市总体规划、枢纽内客运作业量和车流特点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枢纽内既有和在建车站均无法满足新线的引入要求,亟需另行择址新建枢纽客运站,故将珠肇高铁及规划线路引入新建珠海鹤洲站。采用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的方法,分析比较各方案线路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等,分别系统研究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紧邻江珠高速站址方案以及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东站址方案等4个方案。研究表明,鹤洲岛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设站方案线路顺直,引入条件好;车站与动车所的综合布置更加合理且与城市规划结合较好;工程实施难度小,工程投资最省,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石家庄铁路枢纽改建工程的概况,分析石家庄铁路枢纽货运迁建工程的施工难点、货运系统施工过渡方案与优化施工方案及实施方法,从与正定站连接、石家庄西站更换联锁软件、石太和西环引入线拨线、平南站站场改造及计算机联锁改造等方面进行实施,以及取得的施工效益。根据石家庄铁路枢纽货运迁建工程施工的实践,提出大型站场施工方案的思考:科学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施工与运输组织措施,充分利用列车运行图的天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论述柳州铁路枢纽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柳州枢纽的客货交流量。根据柳州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及柳肇铁路引入的技术条件,提出柳肇铁路引入柳州枢纽的3个方案。经过对各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柳肇铁路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方案,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便于运营管理。并且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柳肇铁路引入后,对接轨站进德站和柳州枢纽客货运系统的影响,即:柳肇铁路按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货车线按方向别外包湘桂线引入进德站湘桂车场,车站规模维持现状,仅对车站咽喉进行改造;客车按方向别外包柳南线引入进德站柳南车场,由于柳南客运专线设计时预留了柳肇线接入车站条件,故柳南车场维持原设计规模。柳南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工程,柳州站按照6台11线规模进行改扩建,故柳州站规模可以满足枢纽内客车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昌赣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昌铁路枢纽衔接京九、沪昆、昌九城际、昌福、沪昆高铁等5条铁路干线,昌赣客运专线自南侧引入南昌枢纽,结合南昌枢纽的总体布局、运输能力、工程投资、与既有设施和城镇规划的协调等方面对昌赣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进行分析,推荐经清丰河东引入横岗站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安晨  付永军 《铁道运营技术》2010,16(1):21-23,27
为实现客运专线中间站的合理选址,首先对影响选址要受到客运需求、铁路枢纽、工程条件、城市规划、压有线、工程费用和运营费用等因素进行分析,介绍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并以客运专线某中间站的5个站址方案为实例,对如何选取评判因子,建立模型,怎样进行初级评判和二级评判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可从多个方案中得到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银西线引入西安枢纽货运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西安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以及枢纽内既有货运设施和既有货运北环线的运输能力,比选分析零口、栎阳、相桥设直通场的方案。货车第二双线引入枢纽后,结合枢纽生产力布局,综合工程实施和工程投资因素,推荐新建货运第二双线栎阳车站设直通场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桥站的改扩建方案进行了多方面比选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意见,提出了通过改变行车组织减少工程投资的车站改扩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西宁铁路枢纽既有概况及拟建项目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西宁铁路枢纽货运量预测情况,分析枢纽货场运输需求及既有货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三站方案(方案Ⅰ)、两站方案(方案Ⅱ)、一站方案(方案Ⅲ)3种货运设施布局方案,从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地理位置、物流功能、交通便利性、建设条件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对3种货运设施布局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比选,推荐采用方案Ⅰ,即维持西宁北既有货运设施规模,改扩建双寨货运中心,新建曹家堡货运中心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鹏  赵鹏 《铁道货运》2013,(2):36-41
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对新丰镇站现状、作业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外加强协调和对内进行补强的扩能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铁路枢纽规划布局和货运量,研究新丰镇站能力补强方案,提出实施上行系统Ⅱ、Ⅳ、Ⅵ场预留20条股道工程建设方案和上行到达场(Ⅱ场)西咽喉接车进路改造方案,以提高新丰镇站的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军先 《铁道建筑》2020,(5):139-144
规划年度(2030年)合肥枢纽将形成衔接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但随着沿江高速铁路建设的提前,沿江高速铁路与既有沪蓉铁路在枢纽内共通道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是否合理、引入车站站型方案是否最优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35年、远期2045年)的枢纽客运量及车流特点,结合既有沪蓉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分工调整,对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和区段能力进行分析,对引入车站站型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契合城市总体规划、运输组织的便捷性、线路平面条件、工程实施难易度、工程建设条件、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比选,优化了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