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接触网出现故障,将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监测接触网的工作状态、环境变化,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电气化铁路安全可靠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铁路接触网监测技术”开展专利分析,通过对全球相关专利数据开展检索、标引、处理,分析国内外铁路接触网监测技术发展脉络,明确国内外重点企业专利布局现状,为本领域相关单位研究方向和专利布局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铁路沿线地震、雷电、大风、冰雪及隧道火灾等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列举近几年灾害引起接触网故障的典型实例,从提高接触网支柱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接触网抗震、防雷、防风、融冰及隧道防火等成套防定技术以及进一步完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接触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或长大干线铁路接触网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接触网则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通过接触网才能将电能输送到电力机车上去,驱使电力机车运行。它直接架设在铁路线路的上方,工作环境恶劣,而且没有备用,一旦发生故障,电力机车就不能运行了。运输中断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提高接触网的工作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接触网检测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提高客运专线接触网可靠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当前我国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靠性,通过研究国外电气化铁路保障接触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应用可靠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提高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长大隧道内接触网运行条件特殊且面临隧道地震、火灾及渗漏水、结冰等灾害病害问题,从提高接触网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接触网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接触网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采用预埋槽道式基础、防开裂型化学锚栓、架空刚性悬挂、防松螺母及接触网防水融冰、灵活供电、接地和等电位、接触网安全监控系统等多项新技术,并按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分别构建长大隧道内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确保接触网防灾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由于其补偿效率高、断线止动性能好的特点,在高速铁路上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同时在普速铁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运营使用中,由于产品工艺不完善、施工安装不到位、运营维护经验不足方面的问题,造成了接触网运行的安全风险。通过对郑西(郑州—西安)高铁及普速铁路棘轮补偿使用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关键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在运营动车组上装备一套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对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着手,引入非接触式的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以及红外测温关键技术,完成装置的系统设计,同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验证装置的性能。试验和现场的实际应用反馈表明,装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同时装置对接触网的检测结果能够为接触网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的发展,我国进人了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时期,做为高速电气化铁路的组成部分,高速接触网的建设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从已进行的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的结果看,高速接触网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基础设施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对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运量增加和规模化开行长编组列车以及技术装备的更新迭代,电气化铁路技术装备运营维护压力急剧上升,其中接触网的零部件较为繁杂,现有6C系统可有效监测检测接触网系统的状态,但如何运用监测检测的数据并对其深入挖掘继而指导接触网的维修保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根据某线路实际检测数据,运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接触网硬点数据进行研究,并分析硬点产生的原因,为现场克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铁道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气化接触网是沿铁路线架设的特殊电力线路,其金属零部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大气环境的腐蚀。这样,不但缩短了接触网金属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对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典型环境对铁路接触网金属构件的腐蚀影响,开发、构建新型涂层防护体系技术,以保障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降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维护成本。研究结论:(1)海洋大气环境的特点是空气湿度大,含盐分多,在受到酸性气体污染的海洋大气环境中金属结构腐蚀严重;(2)接触网金属零部件材料具有多样性,但目前仅对Q235材料加工的零部件采用了不同等级的热镀锌防腐处理,基于热镀锌涂层在不同腐蚀环境介质中的耐腐性不同,所以接触网金属零部件采取单一的热镀锌防腐措施很难满足当今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要求;(3)采用有机涂层对现役的接触网构件进行防护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接触网构件在典型大气环境中的防腐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维护成本,提高接触网零件可靠性;(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设计与使用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分析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设置及设备配置、监测信息传输及网络设置、系统供电等方案,可作为今后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宁 《中国铁路》2000,(11):37-38
对多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开通前进行冷滑运行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冷滑运行检测出来的接触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接触网设计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及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行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通过等速动态检测对接触网的设计进行性能测试与验证,为进一步优化接触网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2)新建电气化铁路开通前的联调联试,通过动态检测修正施工偏差,确认接触网状态,对弓网受流性能进行动态验收评估;(3)通过动态检测查找接触网的设备状态问题,为运营维护单位维修提供依据;(4)通过动态检测试验设计,研究高速弓网关系,优化弓网匹配.  相似文献   

14.
普速铁路通常开通时间较早,线路沉降、移动、变形等问题随着运营不断累积,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控制并解决普速铁路实际线形和位置与最初设计线形和位置相偏离的问题,本文参考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模式,结合既有普速铁路实际运营环境和状况,提出建立普速铁路控制网的方案。普速铁路控制网的建立主要依托大地坐标系中选取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利用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线路沿线控制点空间坐标的确定。普速铁路控制网既有助于保持既有普速铁路的技术状态,又能显著提高养护维修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为我国铁路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电气化铁道》2023,(1):20-24+28
接触网动态检测指标能够充分反映接触网的动态性能,极大地补充静态检测数据所反映的特性,全方面保障弓网安全匹配、满足列车提速后稳定运行要求。然而,现场在获取接触网动态检测指标后存在人工分析耗时长、易出错、难以对应后续措施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Delta贡献度的接触网动态检测指标分析方法,求解各指标贡献度并对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动态检测指标整治顺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指标自动化分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工程的特点 ,通过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过程中部份主要工程项目人工和机械台班的实地测算 ,指出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工程不宜直接采用现行铁路概、预算定额的理由 ,以及对现行定额进行补充修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接触网覆冰日益威胁着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对于地处东北地区或其它寒冷地区的客运专线,因采用夜间停电综合维修方式,造成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列车运行,气温较低时会造成接触导线出现覆冰现象。所以,探讨接触网覆冰的危害及研究接触网融冰的方法对铁路安全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牵引供电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铁路运行管理模式,探讨适合我国铁路实际的客运专线牵引供电运行管理模式,对接触网运行维护机构及人员配置、提高牵引供电设备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检修抢修水平、完善客运专线建设相关设施,以及运行管理专家队伍配备等提出建议,对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电气化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接触网硬点形成原因及减少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网硬点是接触网系统的一大顽症。减少硬点危害.保证弓网间正常接触和取流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可靠运行的前提。本文根据第六次大提速前铁道部检测车对上海局管内京沪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的六次检测数据和现场对硬点查找处理情况,分析了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危害.并从优化接触网设计、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减少、控制接触网硬点的产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铁路相关标准文件,从术语定义、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的技术要求进行梳理,对运营的主要电力机车、动车组的受电弓工作范围、滑板工作范围等参数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受电弓与接触网几何参数在空间位置的匹配关系,分析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方法及检测评判标准,并结合商合杭高铁在接触网几何参数静态值检测和动态值检测方面的实例,说明现有检测标准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