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区间下穿成绵乐高铁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铁区间下穿高铁无砟轨道方案的研究,分析了地铁区间下穿未运营的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的可行性。以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东延线万年场站—东三环站矿山法施工区间下穿即将运营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为例,通过与同类工程进行类比,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综合评估了地铁下穿施工对高铁的影响。经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证明设计方案是合理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提出了对高铁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沉降控制标准,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铁路工程施工阶段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首先,从"四节一环保"5个方面建立了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运用灰色聚类法评定其绿色施工等级,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实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分析。最后,选取兰新高速铁路施工项目为例对其绿色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所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某新建轨道交通工程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某城际轨道交通下穿杭甬高铁桥梁工程为研究背景,为减少对杭甬高铁运营安全的影响,提出桩板路基及简支梁桥两种结构形式下穿高铁。并对新建的下穿结构在施工期间及运营阶段下,利用桩土共同作用有限元程序Midas/GTS等有限元软件,着重从桩基承载力、基础沉降等方面分析土体扰动对杭甬高铁桥梁的安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板路基及简支梁桥两种结构形式下穿既有高铁桥梁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高铁运行安全并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上跨高铁桥梁大量采用转体法施工。依托迎宾大道上跨郑万高铁立交T形钢构桥转体工程,结合该桥超大吨位+超宽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T构水平转体施工中基础处理、转体体系安装、转体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一种特殊条件下异形T构转体施工方法和操作注意要点,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特殊条件下上跨高铁桥梁T构转体施工工艺,为以后的类似桥梁建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临近高铁影响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随着临近高铁的上跨和下穿道路工程日益增多,大量新建道路等基坑工程位于高铁路基或桥梁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高铁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施工的影响,在软土地区更为严重。本文以天津地区临近某高铁的道路下穿高铁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距离、不同挖深、不同封闭式路堑节段的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论:(1)基坑施工引起的高铁路基和框构桥梁的附加差异沉降量、轨道的平顺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基坑开挖会引起高铁路基和框构桥的隆起变形,封闭式路堑浇筑后隆起变形减小;(2)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为关键风险阶段,当施工至远离高铁72 m以外的基坑时,剩余节段施工对高铁基本无影响;(3)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小每次的开挖量,按照每节独立开挖浇筑的工序进行,尽可能地将施工影响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以免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4)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临近高铁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软土地区临近高铁的基坑开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铁路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对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按照铁路规划与建设的流程和层次,对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判断,利用矩阵法对铁路规划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评价因子进行了筛选,并提出了铁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工程的施工和运营使用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工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方式和类型,本文结合内昆线安边至树舍段实例,采用矩阵法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和筛选,得出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选取高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环境影响因子,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避免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更全面、合理地评价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评价结果为规划阶段各个方案的比选提供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明挖隧道近接既有高铁桥梁施工时对桥梁结构及运营安全将产生一定影响,基于珠三角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铁路区间隧道下穿武广高铁花都特大桥这一实际工程,探讨隧道下穿高铁工程的控制标准及施工控制措施,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基坑开挖对既有桥梁变形和位移的影响,并结合轨道变形及车辆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研究施工期间高速铁路限速运行措施。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表明,各项监测数据均在控制限值内,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绿色施工的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相对匮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绿色高速铁路施工评价的研究也同样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提出突变级数法,并参照我国绿色施工相关规定,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高速铁路施工评价方法,从而为规范我国绿色高速铁路施工评价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对绿色高速铁路施工方案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将底层评价因素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归一化处理,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突变级数值,给出最优评价结果;(2)实例研究表明,突变级数法可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且计算简单、可靠性高,评价结果更趋于实际;(3)本研究成果可为绿色高速铁路施工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广深港高铁桥梁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地铁先掘进左线和先掘进右线两种工况,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高铁桥墩顶位移。结果表明:受高铁桥下净空限制,在无法施工隔断桩防护的情况下,由于左线隧道覆土厚度较大且距高铁桥梁略远,地铁盾构先掘进左线时高铁桥梁产生的变形值较小,对桥梁稳定性影响较小,且变形满足高铁桥梁变形相关规定,不影响高铁运营安全。该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岩溶发育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岩溶充填物的多样性,在桥梁桩基设计时会受地质探测精度的影响,钻孔桩施工容易发生漏浆、塌孔、倾斜、偏孔、卡钻、卡笼、混凝土超方、地下水污染等事故,给工程项目带来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复杂难题。可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工期节点、工程数量、环境保护要求,抓住"人机料法环"中的关键要素,提高复杂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管理水平。以山东平度地区潍莱高铁桥梁钻孔桩遇复杂岩溶处治方案为实例,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现场工作经验,对岩溶桩基常用处理工法及设备选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复杂岩溶地区高铁桥梁钻孔桩施工管理经验,为后续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环境监理为例,分析高速铁路施工期环境影响突出表现为桥梁施工为主导的特征,总结高速铁路建设环境监理应建立的工作制度以及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要点。提出通过在施工期引进环境监测手段,对施工单位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环境监理发挥管控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全自动桥梁变形监测原理方法,并通过全自动桥梁变形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盾构下穿高铁过程中高铁桥墩及梁体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盾构下穿期间桥墩及梁体变形未达到报警值,全自动监测系统为区间盾构顺利下穿高铁桥梁及时提供了变形信息反馈,确保了高铁安全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建立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国内外环评软件的发展及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在路内的应用情况,对适用于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各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尝试对适应于中国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提出了一套铁路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市政桥梁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阳地铁2号线新乐遗址站—北陵公园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临近下穿既有的黄河大街桥。为保证地铁施工期间桥梁的正常使用,需要预测盾构施工对桥梁基础的扰动状况,以确定地铁施工对桥梁的影响程度。以设计为基础,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和现状,采用FLAC3D对盾构隧道临近桥梁地段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预测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保障方案,给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assessment,以下简称SEA)是国家、地区、行业制定法律、政策、计划、规划时对其方案和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系统和综合的评价过程,并将评价结论和建议应用于决策之中,以消除、预防或减少因决策失当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控制和环境影响的源头治理,促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代社会无论是考虑人类社会,或是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TBM区间隧道上跨沪蓉铁路人和场隧道工程,在分析工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建地铁隧道的方案优化、施工控制和既有高铁隧道的检测、评估和监测等开展研究,得到经验和成果。研究结论:(1)开展既有高铁隧道检测和评估,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是此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2)做好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期间掘进参数的控制、管片背后豆石吹填、回填灌浆及管片底部注浆等措施,是减小对高铁隧道施工影响的保障;(3)对运营高铁隧道选择先进、合理、高效的监测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并与铁路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和必要手段;(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的影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隧道施工须下穿京沪高铁高架桥,保证施工安全及京沪高铁桥梁基础安全是施工难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分析隧道施工时对桥梁基础采取隔离保护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两座隧道中间的桥墩承台受盾构两次掘进通过的影响,产生的沉降量最大,且最大沉降量靠近后掘进的隧道;设置隔离桩可降低桥桩变形。依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工程措施,并论述了隔离桩施工、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桥梁墩台累计变形在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桥梁施工期间邻近高铁的运营安全,降低施工对高铁运营的影响,以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跨板桥河钢桁梁桥为背景,介绍桥位处受河道、汛期、管线、地质条件及高铁等多因素影响条件下桥梁主要施工技术。采用全回转钻机施工深富水层嵌岩钻孔桩,避免了对既有高铁桥梁基础的扰动;采用侧位膺架法平行带纵坡拼装钢桁梁,利用自锚式千斤顶台车顶推就位,避免了施工时对高铁进行施工封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