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刺激支配足三里穴的腓神经,或电针足三里穴都可在猫脊髓背索、背外侧索、腹外侧索和腹索四个象限的白质的上行纤维中引导到相应的诱发电位。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时,传入冲动並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传导索上行。脊髓背側部的诱发电位和腹侧部显著不同。背侧部以低阈值,短时程,章突触的快电位为主;腹侧部以高阈值,长时程的多突触的慢电位为主。电刺激腓神经或足三里时,粗纤维的兴奋主要经脊髓背侧部上行。细纤维的兴奋主要经同侧或对侧的脊髓腹侧部上行。应用足以使C纤维兴奋的强刺激时,並不能在脊髓各上行传导索上引导到田C纤维兴奋引起的诱发电位。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sE2 ,PGE2 )的特异性受体EP1受体亚型拮抗剂SC192 2 0对糖尿病大鼠隐神经中C单位传入活动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隐神经C单位感受野中心皮内注射EP1受体拮抗剂SC192 2 0 ,测定C单位对持续 1min阈刺激和阈上刺激的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大鼠C单位的机械阈值显著降低 (P <0 .0 1)。皮内注射SC192 2 0前后 ,持续阈刺激和阈上刺激所诱发的对照组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无显著差异 ;持续阈刺激诱发的糖尿病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在注射后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持续阈上刺激诱发的传入放电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EP1受体阻断剂可阻断PGE2 对C单位的敏化作用而缓解糖尿病大鼠的痛过敏 ,提示PGE2 在糖尿病痛过敏的外周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_2以下背腹根,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腓肠神经分离细束,并记录到一单位放电,其传导速度(1.09±0.31m/s)在无髓细纤维范围。并用实验证实了该单位放电系由膀胱神经传向DRG,再由DRG外周轴突分枝传导到腓肠神经的长轴突反射电位。为阐明“穴位”经络生理实质及牵涉痛的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给生后2~3d的大鼠皮下注射Capsaicin(50mg/kg)或等量的溶剂,待生长至第6个月,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甩尾反射阈值,并记录外周传入复合动作电位,以观察Aδ和c波的功能情况。经辣椒素处理后的动物痛阈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处理组雄性动物的痛阈大于雌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动物除表现痛阈增高外,还伴有外周传入c纤维功能的丧失,表现为传入纤维复合动作电位c波幅值的减少,辣椒素对Aδ纤维的作用在本实验动物处理组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新生期大鼠经辣椒素处理后,可引起痛阈的增高,而且处理组动物的痛阈还存在性别的差异,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HRP束路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顶盖前区前核(APtN)和中脑深部网状核(DpMe)之间的纤维联系以及APtN内几种神经活性物质的分布。将HRP注入DpMe后,发现在APtN内有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终末,表明APtV和DpMe之间存在着双向纤维联系。APtN内的HRP标记细胞呈背、腹两群的极性分布模式。背侧群标记细胞偏向APtN吻段分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HRP标记细胞也是谷氨酸(Glu)阳性细胞,提示APtN内的这群细胞向DpMe的投射纤维终末以释放Glu为主。APtN内的HRP标记纤维主要位于APtN尾段的背外侧和腹侧,提示由DpMe到APtN的传入纤维可能通过APtN的背外侧和腹侧两条通路进入APt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PtN含有Glu、亮-脑啡肽(L-ENK)、P物质(SP)、酪氨酸羟化酶(TH)和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和/或纤维,但没有发现加压素(VP)和β-内啡肽(β-END)阳性反应结构。上述阳性反应物质在APtN内各有自己的分布模式,但并不以哪种活性物质为主,提示APtN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72只),将一侧L5背根分成4~5条细束,记录每条细束的电反应。刺激同侧及对侧承山穴记录到背根反射电位(Dorsalrootreflex,DRR)116例。根据引起DRR的传入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传出的纤维类别分为6类,分别为∶C-C·DRR(n=46)、Aδ-Aδ·DRR(n=24)、Aαβ-Aαβ·DRR(n=25)、Aβ-Αδ·DRR(n=9)、Aδ-Aαβ·DRR(n=8)、Aδ-C·DRR(n=4)。结果说明∶刺激承山穴可在背根细束上记录到细纤维传出的DRR电位。这为穴位刺激通过细纤维DRR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DRR参与经络形成提供了神经生理学证据;为穴位刺激能引起细纤维传入终末的突触前抑制建立了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期给大鼠注射辣椒素(50mg/kg),于成年时,电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A-DRP和CDP-p_1波,其幅度、时程、潜伏期以及波面积积分值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C-DRP和CDP-p_2波大都缺如。这与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Ⅳ类传入纤维机能的长期丧失,对粗纤维传入诱发脊髓的初级传入末梢上PAD似无明显影响, 而对细纤维传入效应有取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低电压低功耗的应用需求,本文利用MOSFET在亚阈区的超低功耗特性,实现了一种带共模反馈的亚阈运算放大器.该亚阈运算放大器结构简单,采用TSMC 0.18μm工艺实现,且工作于1.2 V电源电压下.通过Synopsys Hspice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输出负载为0.5pF时直流增益为70.97 dB、单位增益带宽6.346 MHz、相位裕度85.76°、正负压摆率分别为3.58V/μs和-3.58 V/μs,功耗仅为4.80μW.  相似文献   

9.
用大鼠为实验对象 ,以 Evans蓝渗出为指标 ,观察在长轴突反射实验条件下 ,电刺激足太阳膀胱经承山穴后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分布。结果 ,刺激侧的爪部、小腿后外侧区及股后外侧区皮肤出现了似循足太阳膀胱经的蓝色渗出 ,对侧无渗出。定量分析显示 ,渗出部位皮肤 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对侧同部位和对照组皮肤 (P <0 .0 1 )。内脏器官中 ,膀胱组织的 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 ,其余内脏组织的 Evans蓝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 ,穴位刺激可引起节段内循经及相关内脏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长轴突反射可能参与了经络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传入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C-DRP的性质。实验中发现,阈刺激时,背根即可记录到一慢的负波A-DRP。随刺激强度增加,A-DRP幅度增大,在20T达到其最大幅值。在70T刺激强度下,在A-D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负波。该波在300T达最大值。用普鲁卡因阻滞及三角波选择性刺激的方法均证明,该波是Ⅳ类传入引起的C-DRP。实验结果表明:牛蛙坐骨神经各类传人纤维均能引起负的背根电位。即各类纤维均能在脊髓节段引起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了家兔腓神经中各类纤维的标准电量(a)、时值(τ)、基强度(Rh)、Weiss式中的b和持续时间为40微秒和200微秒的强度阈(T_)40)和T_(200)),结果表明,a是衡量兴奋性的可靠指标,a值愈小,兴奋性愈高。b不反映兴奋性,而τ、Rh、T_(40)及T_(200)由于受Weiss式中b的影响,不能作为衡量兴奋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Thecorrelationofmeridian visceraisthecoreofthemeridian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Someresearchersthinkthatthemorphologicalstructurebasisofthecorrelationofmeridian visceraisthenervesegmentarrangementofthesomatictissuesandvisceralorgans .However ,t…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共用蟾蜍50只,分级刺激其坐骨神经,观察离体脊髓腹根放电的变化。发现腹根反射(ventral root reflex response VRR)是由早成分和晚成分两部分构成。积分仪所测放电面积主要反映晚成分的变化,而后者主要由Aα,β,δ纤维兴奋所引起。观察VRR早成分幅值变化时发现VRR早成分主要是由Aα,β纤维兴奋所致。C类纤维未参与诱发VRR。用直流电阻断坐骨神经中A类纤维传导时VRR消失,药物阻滞C类纤维传导时对VRR无影响,进一步证明VRR主要是由A类纤维兴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The extensive negative effects induced by zerogravity or microgravity where offer special environ-ment are har mful for cos monauts[1-3].The real spaceenvironmen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mi-crogravity,electromagnetic fields,and radiation,which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CNS[4],but the changes in CNSin-duced by si 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groundcaused the corresponding adaptive changes of cere-bral circulation,which made alterations in sensoryper…  相似文献   

15.
Musclesizeisdeterminedbythebalancebe tweentheratesofproteinsynthesisanddegradation .Acceleratedproteindegradationisanimportantfac torcontributingtothelossofmuscleweightinvari ous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conditions .Antigravityslow twitchmusclessuchastheso leusarepreferentiallyatrophiedduringmicrogravityexperiments.Studiesbothinvivoandinvitrohaveprovidedstrongevidencethatincreased proteinbreakdownismainlyresponsibleforthesoleusmus clewastingofnon weighting bearinganimals[1] ,al thoughthereis…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和舒斯云的葡萄糖氧化酶-二氨基联苯胺-镍(Glucose oxidase-DAB-Nickel,GDN)呈色法研究了大鼠背海马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CCK-8)免疫反应分布。结果显示:CCK 阳性细胞体主要分布于CA1-CA4区光辉层、锥体细胞层、放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还偶见于槽层。阳性细胞突起清晰可见。阳性纤维终末呈带状,集中在锥体细胞层、槽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托亦有丰富的阳性细胞和纤维。采用舒斯云的GDN 法能明显地增加背海马CCK 阳性细胞染出率,尤以显示阳性细胞突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幼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与幼年相比,老年TH阳性细胞,尤其是位于下丘脑后部和背内侧核/未定带的阳性细胞,其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在数量方面,除视前区外,老年下丘脑的弓状核、室周核、背内侧核/未定带以及下丘脑后部的TH阳性神经细胞呈显著性减少。另外,老年正中隆起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比幼年者减少。电镜下,TH标记的轴突终未呈现退行性改变的迹象。上述衰老变化可能是导致老年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