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全国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建立全国口岸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迅猛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在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有的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高速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业,明显制约了口岸通关速度.  相似文献   

2.
郑勇 《集装箱化》2003,(2):22-24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检验检疫机构如何正确处理好不断增加的业务量与缩短检验检疫周期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仅就如何加强出境集装箱使用单位的分类管理工作,改善口岸通关软环境,推进对外贸易“大通关”进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船舶尚未靠港,已可进行集装箱电子报检,这种既省时又方便的海运报检方法即将在盐田港推出。2004年6月1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签署《关于加强港区监管、提高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合作备忘录》,双方承诺通过合作,实现盐田港出入境货物及集装箱的快速核放,努力做到集装箱和货物在港区内移动最少、滞留最短、通关最快。本次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分利用盐田港信息技术优势,运用国检局海港板快速查验系统,由盐田国际向国检局提供船舶动态、集装箱动态、进出港车辆情况等准确实时计算机数据,而国检局的放行、检验指令也…  相似文献   

4.
结合青岛前湾港区实际,讨论在青岛前湾港区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的框架内提出改革进境重箱、进境空箱、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郑勇 《集装箱化》2001,(11):12-13,17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使货物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运输质量得到了保证,运输效率得以体现.集装箱运输量目前已占对外贸易运输量的89%以上,而且近几年我国港口的年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以20%左右速度在递增.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承担的进出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与监管工作也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6.
郑勇 《集装箱化》2002,(7):18-19
我国的检验检疫机构承担着对进出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与监管工作.但是,长期以来在查堵集装箱逃漏检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方法.本文仅就进出境集装箱逃漏检的查堵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运输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最活跃的运输方式,全球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超过4.2亿TEU,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也已突破1亿TEU。一方面集装箱吞吐量巨大,国际运输环节多且过程复杂;另一方面集装箱结构密封,只能由专业吊具进行装卸。基于上述原因,通关时不可能对所有集装箱实施开箱检查。如何实现海运集装箱更加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的管理,依据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SAIQ)局长李长江发布了第17号局令,自2000年2月1日起施行新的<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对原国家商检局发布的<集装箱检验办法>、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发布的<进出境集装箱动植物检疫管理的若干规定>、原国家卫生检疫局发布的<关于实施〈进境、出境集装箱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予以废止.与原有的规定相比,新的管理办法在很多方面加强了监管的力度,更符合我国正在探索中的"三检合一"进出境检验检疫管理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总则1.1建立中国检验检疫集装箱电子监管信息系统的背景、依据建立中国检验检疫集装箱电子监管信息系统是适应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和现代物流的需要,是提高口岸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实现“大通关”的必然保证,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报检、电子监管、电子放行的重要手段。在国  相似文献   

10.
张利军 《集装箱化》2001,(6):23-24,34
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境冷藏集装箱实施法定检验,除了需要做必要的安全和卫生检查外,更主要的是对冷藏集装箱的冷藏效能进行检查.事实上,能代表冷藏集装箱冷藏效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能否按照人们的意愿设定制冷和控制温度;二是各种表盘和记录系统能否正确反映和记录冷藏箱的工作情况;三是各个制冷器件的工作是否正常;四是箱体是否完整,保温功能是否良好.在实施冷藏集装箱的检验工作中,许多人对上述检验内容都不够清楚.因此,研究各类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规律,熟练掌握冷藏集装箱的故障判定,正确认识冷藏集装箱的特点和性能,使从事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检验的人员广泛利用这些技术,服务于实践,就是我们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