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建立贴体正交网格,对川维厂取水口河段在三峡成库后进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场计算,运用一个水文系列年循环计算出成库后该河段的悬移质淤积过程、淤积量、淤积分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成库后工程河段断面流速减少;取水口位置水势未变,水面依然存在横比降;悬移质主要在两岸的回流区和缓流区成累计性淤积,淤积速率基本一致.着重分析了取水口位置的水流条件变化、淤积后的河演变化对正常取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重庆电厂东、西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与河床演变、水流条件的变化以及漂浮物运动对取水口的影响,优化了取水口的布置,结果表明:取水口取水条件较好,漂浮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重庆电厂东、西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与河床演变、水流条件的变化以及漂浮物运动对取水口的影响,优化了取水口的布置,结果表明:取水口取水条件较好,漂浮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电厂取水口的泥沙淤积对电厂今后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需要对取水口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华能江津油溪电厂一起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天然情况下和小南海建成后江津电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及分布情况以及泥沙淤积对取水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口附近河段河势稳定,取水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175m高水位蓄水运行后,将引起相关河段水动力条件显著变化,改变水沙结构,为了研究变动回水区的调整规律,文章选择娄溪沟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MS软件对研究河段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主要淤积部位、总淤积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该河段呈累积性淤积趋势,随着河床抬高,过水断面减小,淤积趋势减缓,直至出现新的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6.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拟建州河大桥对桥区河段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非恒定流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建桥后桥区河段的水流条件并分析了建桥前后桥区河段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桥后桥区河段水流流场变化较小,水流条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长江泸州河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定床模型试验提出的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实施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水面线和流场分析计算,研究该工程修建后该河段通航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建码头后该河段通航条件基本能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长江泸州河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定床模型试验提出的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实施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水面线和流场分析计算,研究该工程修建后该河段通航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建码头后该河段通航条件基本能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乌江白涛河段复杂滩群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历年实测资料结合数学模型,对乌江白涛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状况进行细致分析,中洪水期,郭母子滩挟沙能力急剧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及暗礁;枯水期,该滩产生自左向右横流及扫弯水等不利流态.狮子口滩群横向边滩变化,纵向航道变深、变窄、变弯;洪期流速减小,泥沙落淤;受扫弯水冲刷,左岸向河心位移,形成弯、窄、t浅滩;大量的人工掘...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6月-2006年9月三峡水库库水位按135 ~ 139 m方式运行(枯水期坝前水位139 m,汛期坝前水位135 m),其回水末端位于涪陵李渡附近,常年库区在丰都以下.分析了该阶段蓄水期三峡库区原型观测资料,研究了万州(—)涪陵李渡河段床沙沿程变化特性及淤积物的级配组成,由该河段的床沙粒径变化分析其泥沙基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典型联通汊河之一——劳龙虎水道的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水流流态、泥沙输移规律等各方面水文泥沙情况,以充分认识其独特且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并期能为有关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三峡库区中小流域的产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库区主要环境因子对流域产沙的影响,推导出流域产沙量的计算,与产流计算公式一起,构成了概念清楚、过程明确、结构完整的流域产沙模型.将该模型用于三峡库区部分流域的产沙验证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沌口商品汽车滚装专用码头工程位于长江武汉河段的白沙洲分汊河段,笔者在文中对拟建码头工程河段河道历年冲淤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码头附近河段河势稳定,岸线、深泓线以及深槽边滩位置相对较稳定,岸线与水流较平顺.在不同水文年中,洲滩局部仍会出现冲淤交替变化,但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多年来河床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备兴建码头的水域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修建合川枢纽主要是防洪和拦截长江上游泥沙的需要 .笔者计算了不同冲沙流量时坝前各典型年的水位调度方案 ,运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合川枢纽建成后泥沙的淤积过程、淤积部位 ,分析了不同冲沙流量的排沙比和淤积量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大量长时间序列水下地形资料和近期水文泥沙资料,论述了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过程、机制及近期动态;具体分析了滨海港区水下岸坡的侵蚀形态以及滨海港区10万t级航道工程对海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浪作用对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起控制作用,经1个多世纪的侵蚀,尽管其岸线仍向海凸出,但完整的水下三角洲形态已不复存在,近期侵蚀动态表现为水下岸坡的侵蚀陡坡整体内移,侵蚀速率已明显趋缓。拟建航道工程岸段岸线有效防护后,其稳定的水下岸坡坡度约1∶85。航道工程的拦沙堤可拦截近岸粗化层泥沙,减轻或阻止堤前滩面进一步下蚀,对海岸防护具有积极作用。滨海港10万t级航道的淤积主要为悬沙淤积,淤积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主要在内航道的近口门段及口外挖深相对较大区段。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运行后重庆河段泥沙淤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峡水库按175 m方案运行以后,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两岸边滩加高加宽,河床演变剧烈,泥沙淤积将会对重庆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力度,采取建库拦沙及蓄水攻沙,根据泥沙淤积情况规划调整河道岸线,实施港口改造和航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将成为减少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