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万州至涪陵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并对各蓄水阶段通航水流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州至涪陵河段航道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蓄水影响,并相应产生一定变化,有利有弊。蓄水期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对航道有利但也造成部分滩险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水库蓄水过程对坝上下游河段演变的影响,并根据汛末长江来水过程,对三峡枢纽汛末蓄水的起蓄时间、起蓄水位及下泄流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调度方案。该方案可降低三峡枢纽汛末蓄水对坝上回水变动区河段淤积的不利影响.提高对坝下河段浅滩的冲刷效果,并保证三峡水库按时蓄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塘土坝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结果表明:该河段为典型山区河流,河岸组成较为坚硬,河床变形以推移质运动为主,河段年际间来水来沙变化不大。结合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及实测地形资料,深入分析了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并预测了洲滩演变趋势。为该河段航道维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塘土坝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结果表明:该河段为典型山区河流,河岸组成较为坚硬,河床变形以推移质运动为主,河段年际间来水来沙变化不大.结合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及实测地形资料,深入分析了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并预测了洲滩演变趋势.为该河段航道维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峡水库2003—2006年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135-139 m蓄水阶段万州—涪陵河段的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该河段内共有20处泥沙淤积,3处冲刷,淤积总量约为1.6亿m3,冲刷总量约为0.04亿m3,净淤积总量约1.56亿m3;丰都以下的河段发生淤积共计17处,泥沙净淤积量约为1.50亿m3,约占总淤积量的96.2%;河段内泥沙重点淤积在连续弯曲、宽谷等类型的河段;随着水库蓄水年限的增加,泥沙淤积物级配组成呈逐年变细的趋势。长期来看,随着水库运行水位的进一步抬高,连续弯曲河段的泥沙淤积将进一步加重,将影响航道通航。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拟建州河大桥对桥区河段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非恒定流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建桥后桥区河段的水流条件并分析了建桥前后桥区河段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桥后桥区河段水流流场变化较小,水流条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建立贴体正交网格,对川维厂取水口河段在三峡成库后进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场计算,运用一个水文系列年循环计算出成库后该河段的悬移质淤积过程、淤积量、淤积分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成库后工程河段断面流速减少;取水口位置水势未变,水面依然存在横比降;悬移质主要在两岸的回流区和缓流区成累计性淤积,淤积速率基本一致.着重分析了取水口位置的水流条件变化、淤积后的河演变化对正常取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建立贴体正交网格,对川维厂取水口河段在三峡成库后进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场计算,运用一个水文系列年循环计算出成库后该河段的悬移质淤积过程、淤积量、淤积分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成库后工程河段断面流速减少;取水口位置水势未变,水面依然存在横比降;悬移质主要在两岸的回流区和缓流区成累计性淤积,淤积速率基本一致.着重分析了取水口位置的水流条件变化、淤积后的河演变化对正常取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河段水质同步观测与联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运行后重庆河段泥沙淤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峡水库按175 m方案运行以后,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两岸边滩加高加宽,河床演变剧烈,泥沙淤积将会对重庆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力度,采取建库拦沙及蓄水攻沙,根据泥沙淤积情况规划调整河道岸线,实施港口改造和航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将成为减少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新建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小安溪桥航道的通航条件,建立工程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低通航水位和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尺度、桥梁通航影响分析等参数。论证结果表明:近年来桥区河段河床及河势基本稳定,河演分析表明桥位附近不会发生主槽易位、河床转型的状况,桥区河段河势、河床稳定;建桥后流场仅局限在桥位附近较小范围内变化,泥沙淤积和冲刷范围有限,不存在桥区河势条件改变的水动力和河床边界条件;建桥后桥区河段河床仍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状态,桥区河段的平面形态、深槽位置不会有较大变化,滩槽格局稳定,建桥未对桥址河段河势产生不利影响;设计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258.53 m,最低通航水位为255.01 m,通航净高为14.36 m,单孔单向通航净宽29.50 m,单孔双向通航净宽51.00 m,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重庆电厂东、西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与河床演变、水流条件的变化以及漂浮物运动对取水口的影响,优化了取水口的布置,结果表明:取水口取水条件较好,漂浮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重庆电厂东、西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与河床演变、水流条件的变化以及漂浮物运动对取水口的影响,优化了取水口的布置,结果表明:取水口取水条件较好,漂浮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电厂取水口的泥沙淤积对电厂今后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需要对取水口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华能江津油溪电厂一起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天然情况下和小南海建成后江津电厂取水口河段泥沙淤积及分布情况以及泥沙淤积对取水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口附近河段河势稳定,取水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峡库区库水位调控方案,对宜昌-巴东高速公路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某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程序模拟该滑坡在库水位涨落条件下的非稳定渗流场变化过程,得到了库区不同蓄水速率和消落速率边界条件下滑坡内孔隙水压力和浸润线的分布规律;基于渗流计算结果,并利用摩根斯坦-普赖斯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对应边界和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滑坡前缘涉水体积小,渗流场受库水涨落幅度和速率影响小,以致滑坡稳定性变化幅度不大,总体变化波动为1.2%~1.7%;库水涨落过程中的稳定性系数均呈现出先递减然后递增的V形变化趋势;而且蓄水和消落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减小的幅度和速率越大,表明库水涨落速率是控制库岸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泥沙累积性淤积给航道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航道整治带来了新的问题。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库区回水变动区长寿至洛碛河段的泥沙输移进行了数值模拟。敏感性分析表明输沙因子对泥沙淤积量影响最大。水位、流速流向和地形验证表明:数模计算成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水文、泥沙淤积情况。计算表明:受三峡回水影响,长寿至洛碛河段发生累积性的泥沙淤积,淤积区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淤积部位主要是深槽和边滩。淤积时间在每年的汛期6—9月份。受泥沙淤积影响,上、下洛碛和王家滩在低水位时航深不足,有碍航现象,建议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土脑子滩处于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是川江三大淤沙河段之一.天然情况下,汛期淤沙一般能得到及时冲刷,对航行影响不大.三峡成库后,由于汛后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汛期淤沙得不到足够的冲刷,将产生累积性淤积而出浅碍航.本文分析了天然状态下该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碍航原因及三峡成库后该滩段河床演变.并提出了整治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