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作为冲击防护用的缓冲元件(缓冲器、隔振器、缓冲垫等)的几个重要参数:最大冲击力、最大冲击位移、最大冲击能量(能容)、刚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损耗)系数。同时介绍了它们的测量方法:即利用落锤式冲击机对缓冲元件进行冲击试验,由此得到缓冲元件的冲击位移和冲击力的关系曲线即动态特性曲线,对该曲线进一步分析便可得到上列各参数。文中给出了几种缓冲元件的试验数据。本文提供的方法是测量缓冲元件缓冲性能的重  相似文献   

2.
试验测量仪器的安装环境需满足其正常使用的特殊环境要求。本文针对强冲击环境下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安装平台进行了冲击防护设计,测量仪器缓冲平台是采用具有大变形能力的空气弹簧配合空气阻尼腔支撑的一种弹性支撑平台,并根据用电情况在平台上集成了UPS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经缓冲平台冲击仿真技术研究及双波冲击机试验验证,其所承载的测量仪器可以满足在严酷环境预报下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蓄能器—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压力冲击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带单向节流阀的囊式蓄能器进行压力缓冲方法,并应用AMESim软件对加入单向节流阀前后吸收压力冲击的效果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对比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蓄能器—泵系统压力冲击。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冲击缓冲装置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压力升高及缓冲性能下降问题,从分析非隔离式蓄能器气液混合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分析气液混合流体密度与压力关系,深入研究气液混合流体节流特性,并建立液压缸压力计算数学模型,从可压缩流体理论阐述高速冲击缓冲装置在连续使用后压力升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可为高速冲击缓冲装置压力升高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最后提出加装进口缓冲器从而减少非隔离式蓄能器气液混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可为高速冲击缓冲装置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缓冲缸缓冲末期运动件与缓冲缸的硬接触撞击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冲击动力学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硬接触撞击过程的冲击规律特性进行分析,并将理论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缓冲缸基座的受力要求,为缓冲缸基座的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缓冲装置是水下航行体舵板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缓冲管的压溃变形延长复杂流场对舵板的冲击时间和载荷峰值。为分析不同缓冲结构方案的吸能效果,本文基于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缓冲吸能效果的内管数、内管壁厚和材料类型等3个因子,在不同的水平下进行搭配组合并确定仿真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选用不锈钢材料、内管壁厚5mm的三内管结构对于保护舵板效果最好。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载荷下缓冲管变形吸能规律,同时也对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了校验。  相似文献   

7.
缓冲装置是水下航行体舵板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缓冲管的压溃变形延长复杂流场对舵板的冲击时间和载荷峰值。为分析不同缓冲结构方案的吸能效果,本文基于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缓冲吸能效果的内管数、内管壁厚和材料类型等3个因子,在不同的水平下进行搭配组合并确定仿真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选用不锈钢材料、内管壁厚5mm的三内管结构对于保护舵板效果最好。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载荷下缓冲管变形吸能规律,同时也对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了校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建立了带节流阀和不带节流阀的液压缓冲机构的缓冲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液压缓冲机构的主要结构参数.通过动态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可为处理相似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量仪器的安装环境需满足其正常使用的特殊环境要求。针对强冲击环境下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安装平台进行冲击防护设计,测量仪器缓冲平台是采用具有大变形能力的空气弹簧配合空气阻尼腔支撑的一种弹性支撑平台,并根据用电情况在平台上集成了UPS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经缓冲平台冲击仿真技术研究及双波冲击机试验验证,其所承载的测量仪器可以满足在严酷环境预报下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失控船舶在码头或岸边靠泊产生的冲击问题,采用节流阀、蓄能器、液压缓冲油缸进行缓冲吸收,设计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利用AMESIM搭建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船舶总质量、船舶速度、蓄能器气囊压力、节流阀通径对系统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失控船舶的冲击问题,船舶总质量或速度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均增大,蓄能器气囊压力或节流阀通径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某水缸动力装置中,活塞运动末程冲击振动较大,因此对原有缓冲结构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使用紫铜垫与橡胶组合的缓冲制动吸能机构的改进方案。以Mooney-Rivlin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接触式的橡胶有限元三维模型,对比了不同橡胶高度下的橡胶应力、形变及接触反力情况,建立了以功为主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与原有结构的缓冲效果进行对比,证明了采用紫铜垫与橡胶组合的缓冲制动吸能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铭志  许峰  杨启 《船舶工程》2014,36(3):49-51
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带蓄能器的液压油缸与钢丝绳组合而成的钢桩台车缓冲系统。然后探讨了该缓冲系统作用下钢桩台车系统的受力分析简化模型及其缓冲系统所含设备的选型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天鲸号”进行了缓冲系统的选型计算和缓冲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潜导弹空中飞行和入水跟踪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从空中末弹道的阶段划分、开伞前的弹道控制、降落伞拉直和充气时的物理过程、弹伞系统空间弹道及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反潜导弹空中末弹道的物理过程与控制技术,总结了降落伞增阻减速的能量方程以及雷伞系统空间弹道方程的基本动能公式;从外载荷和冲击环境、导弹结构动响应分析、导弹结构动响应分析、导弹冲击稳定性、导弹入水缓冲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反潜导弹(鱼雷)入水及缓冲的关键技术和典型部件,为反潜导弹的设计与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液压驱动机构启闭噪声是影响船舶机械设备振动噪声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增加缓冲结构可有效降低驱动机构开闭过程中的冲击振动。本文针对圆柱形变节流面积缓冲装置,推导了含负载条件下缓冲腔压力、活塞速度与活塞位移的函数关系,分析掌握了单边间隙、缓冲套大端直径、圆锥段长度、锥角等结构参数对缓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缓冲装置优化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单边间隙对缓冲性能的影响最大,缓冲套大端直径、锥角的影响次之,圆锥段长度的影响最小;缓冲装置优化后活塞在行程终点前的速度下降达98%,可有效降低液压驱动机构的启闭噪声。  相似文献   

15.
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船舶上的设备安装限位器后,在冲击过程中碰到限位器时刚度发生突变,必需采用非线性方法进行冲击响应分析。文章首先对限位器的冲击刚度进行模拟计算,随后运用一系列的带间隙的弹簧单元逼近限位器的冲击刚度,实现了虚拟非线性冲击响应。  相似文献   

16.
从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国内紧缩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从客观的数据评估,这些外部的冲击事实上促使宏观紧缩在操作中预留了缓冲空间。从一季度公布的各项数据对照分析看,这些外部的不稳定性冲击事件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紧缩力度、节奏产生了明显影响,促使决策者在事实上预留了政策紧缩的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17.
某柴油机基座结构抗冲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舰船柴油机基座的有限元模型,参照德国军标BV043/85及其他文献所提供的设备冲击谱公式,计算该柴油机基座应承受的垂向冲击载荷,用时间历程法对该柴油机基座进行了抗冲击计算。讨论设备刚性安装和设备弹性安装对基座抗冲击性能,在设备刚性安装的条件下,讨论了基座面板及纵向腹板厚度对基座抗冲击能力的影响。在设备带隔振器安装的情况下,研究隔振器刚度对基座抗冲击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备刚性安装的条件下,基座面板厚度对基座整体的抗冲击强度有重要的影响,而设备带隔振器安装显著降低基座在冲击状态下的应力。计算结果为舰船设备基座抗冲击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船用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压冲击影响船舶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可靠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液压缸缓冲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液压缸缓冲过程数学模型,推导理论最优的液压缸结构形式。搭建基于AMESim的阀控液压缸液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液压缸活塞结构与不同初始间隙下的液压缸缓冲特性,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理解、使用和设计船用液压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推车机大臂原有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并从原有缓冲装置存在的问题分析,采用油压缓冲器将刚性联接改为柔性联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冲击能,降低机械损耗,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为翻车机正常的安全生产起到进一步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诸如振动输送机、锻压机、气锤等运用振动与冲击的机械,若减小机械内的振动加速度与冲击力,其作业就不能实现,故而失去意义。在这种场合,如不防止机械的振动冲击向外传递,恐怕会引起振动公害与振动病(白老病、职业病)。此外,对汽车互相冲撞、船舶靠岸等不希望产生冲击力的场合,在冲撞物体之间加上缓冲装置以减小冲击力。在上述的例子中,车辆缓冲器、减震器就起到了缓冲装置的作用。以下简单地说明防振与缓冲技术的本质,特别要涉及到不同的使用实例及其效果。防振与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