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军 《北京汽车》2001,(6):46-46
冰雪路面上的驾驶,由于路面附着系数最小,所以这种路面最滑,给汽车的行驶造成困难,危险率增高,处理不好甚至会发生如轮胎打滑、侧滑、制动后停不住车等危险事故.那么,冰雪路面应该如何驾驶车辆呢?首先,由于制动距离会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车速和加大前后车距是冰雪路面行驶的关键.其次,还要注意以下4点:  相似文献   

2.
进入冬季,除了要对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机油、蓄电池、玻璃清洗液、暖风系统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雨雪天的安全行车更重要。尤其是在冰雪路面上行车,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非常低,对车辆的控制就比较困难,若操作不当会使车辆产生侧滑甚至旋转,直接威胁车辆和人员安全。所以,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正第1节速度和制动快速是冰雪驾驶头号敌人根据路面情况,选择合适的车速行驶,是冰雪行驶的基本原则。保持一定速度,不能太快但也不能太慢。四轮驱动车辆具有较强的抓地力,因此它们在冰雪路面上的行驶速度往往比两轮驱动车辆更快,但它的制动系统与两轮驱动车辆是一样,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车速,尤其是在转弯时,防止车辆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的冰雪大专题里,我们介绍了不同驱动模式车辆的驾驶乐趣,介绍ABS、ESP等电电子系统的重要性,在这之外还请各位车主朋友关注雪地轮胎对于车辆在极限冰雪路面上行驶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楚社民 《汽车运用》2001,(12):37-37
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驶,由于路面较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如何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首先是驾驶员要掌握车辆在冰雪道路上的行驶方法;其次是了解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冰雪条件下城市快速路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视频录像和人工调查等方式获得哈尔滨市部分快速路在不同冰雪条件下的交通流基础数据,分析车流量、大小车型、车道位置等因素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并基于车辆追尾时的临界条件以及车辆的跟驰特性,建立与道路附着系数、交通量等参数相关的安全限速模型,并利用不同冰雪路面附着系数对模型中的路面参数进行标定,重点研究了冰雪环境对城市快速路车辆限速的影响,提出按交通量分级限速管理的方法。研究表明:冰雪条件下模型确定的限速值可以满足快速路上车辆的行驶安全;车辆在松雪、冰雪、冰膜路面上的限速值依次降低,在除雪作业后,限速值可以提高10~20km/h;城市快速路在冰雪条件下的限速值需分车道分车型进行设置,相邻车道大、小型车限速值相差5~10km/h;冰雪条件下的限速应根据交通量小于800pcu/h、800~1 500pcu/h、大于1 500pcu/h采用分级限速管理措施,以提高快速路的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复杂山地线形和道路冰雪路面结合条件下的安全车速设置及通行能力保障是交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针对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复杂山地道路冰雪路面场景,建立了安全车速与道路线形设计及路面附着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安全车速为依据得到了不同路面条件下山地道路的通行能力。依据道路平曲线、竖曲线和横断面数据建立了山地道路三维空间模型;分析了车辆在山地道路平纵组合路段的受力情况,构建了车辆安全行驶速度与圆曲线半径、道路超高、纵坡坡度和路面附着系数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基于安全车速模型的道路通行能力。为了验证模型,选取2种常见的冰雪路面状况和2种常用的车辆类型,获得不同条件下山地道路冰雪路面的安全车速。采用VISSIM软件设计了20种仿真场景,结合道路实测数据验证了安全车速模型的对山地道路冰雪路面车辆安全行驶的提升作用。实测与结果表明:相比全程单一限速模型,所建立的安全车速模型在冰膜路面的行程时间缩短了约38%(小汽车)和32%(大客车),雪板路面的行程时间缩短了约26%(小汽车)和24%(大客车)。山地道路交通流量存在1个自由流到饱和流的相变过程,冰膜路面小汽车下行最大交通量为241辆/h(单向行驶)和231辆/h(双向行驶),大客车下行最大交通量为227辆/h(单向行驶)和222辆/h(双向行驶);雪板路面小汽车下行最大交通量为319辆/h(单向行驶)和249辆/h(双向行驶),大客车下行最大交通量为301辆/h(单向行驶)和236辆/h(双向行驶)。   相似文献   

8.
进入冬季多雪的时节,给汽车的行驶造成困难,由于冰雪路面附着系数最小,所以这种路面最滑,危险率增高,处理不好便会发生轮胎打滑、侧滑、制动后停不住车等危险事故。那么,冰雪路面应该如何驾驶车辆呢?首先,由于制动距离会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车速和加大前后车距是冰雪路面行驶的关键。其次,还要注意以下要诀: 一、缓加油。在起步和加速时,加油要轻、缓、以防止轮胎打滑和侧滑现象的发生。此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您加油过急,使车辆的驱动力大于路面的附着力,造成驱动轮的空转及横向偏移。所以油门一定要控制好,使驱动力小于路面的附着力,方能避免或减少打滑,侧滑现象的发生。 二、巧减速。减速时,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引擎制  相似文献   

9.
冬季气候严寒,道路常被冰雪覆盖。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因路面的附着系数显著下降,容易出现打滑、甩尾现象,极易发生事故。为保证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应做好以下十防:防车况不良出车前,应加强对车辆的检查,保持其技术状态良好,特别是转向系、制动系应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冰雪路面行车特点遇有冰雪路面,车辆在行驶中最重要的是车辆制动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的正常标准,4个车轮的制动力要相等,如果制动力不等,车辆就很容易跑偏。而造成车辆侧滑、跑偏的致命因素就是制动力不均衡。因此,在对车辆进行换季保养时,应特别注重调整车轮的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11.
冰雪路面突出的特点是“滑”.对驾驶员来讲,往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汽车轮胎在坚实的冰雪路面上的附着系数只相当于在沥青、砂石路面上的1/5.使汽车行驶困难。  相似文献   

12.
针对路面破损条件下,驾驶员为获得更高行驶效益而进行车道变换的现象,以元胞自动机Na Sch模型为基础,引入慢启动规则和换道规则,建立路面破损条件下双车道车辆微观换道模型。以换道需求、车道选择、间隙检测和换道执行4个过程确立仿真流程,对不同路面破损条件下的驾驶员特性、交通流特性和车辆换道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从车辆运行角度对路面破损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效用理论计算车辆在不同车道上的行驶效益,建立车辆车道选择模型,并定义换道系数,分析单块路面破损对车辆换道行为的影响。基于驾驶员的行为差异,在仿真过程中将驾驶员分为冒险型、机敏型、谨慎型和迟缓型4类,通过设置仿真参数,对不同类型驾驶员在路面破损条件下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道系数随路面破损等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破损等级越高,车辆在破损路段行驶的效益越低,进一步增大驾驶员进行车道变换的概率,能够很好地模拟路面破损对车辆换道行为产生的影响。冒险型驾驶员在中密度区的换道率最高,随着路面破损程度的增加,车辆换道率和行驶速度方差随之增大,说明破损路面会降低车辆行驶效益,加剧换道行为的产生,同时增加车辆行驶速度的波动性,对交通流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干扰,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不同载荷和行驶速度的车辆作用于路面的随机动载及路面动位移进行了研究,并对车辆超载低速行驶给路面造成的损伤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悬架系统是车辆行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吸收和缓冲车辆行驶过程中来自车轮和路面接触产生的振动,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主要靠悬架系统来保证。本文采用两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对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结合状态空间分析法分析不同悬架等效刚度和阻尼、不同轮胎等效刚度、不同车辆载重等情况下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为悬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型车辆与路面耦合作用的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路系统以及车-路耦合作用的特点,运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某重型车的多自由度仿真模型,并利用ADAMS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车辆以不同载重量、不同速度行驶于不同等级路面时,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作用。结果表明:车-路耦合产生的动载作用受路面工况的影响较大,随着路面等级的降低,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有着显著的增大;在车辆正常行驶速度范围内,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也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相同条件下。满载车辆较空载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要大很多,即满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侧滑是由道路和车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就道路原因而言,附着力越小,侧滑可能性越大,比如冰雪路面、泥泞路面、潮湿路面及因暴晒而化油的沥清路面等。就车辆而言,既有车辆设计原因,也有车辆驾驶和保养调整不当的原因,比如制动力调整不均就容易造成侧滑。如果后轮先制动、前轮后制动,车辆容易侧滑,即使装上防滑链,也只能改变汽车的制动距离,不能改变侧滑方向;如果前、后轮同时制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有轻微的侧滑;行驶速度越快,侧滑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冬季已经来临,在我国除南方的少数地区外, 冬季都会有冰雪降临,而公路上也常会出现堆积冰雪的情况。雪天路滑,特别如果路面结起一层薄冰,将使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附着力大大降低,给汽车行驶带来许多困难和危险。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在冰雪路面的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18.
徐雨 《汽车杂志》2010,(1):310-311
雪天路滑,特别是如果路面结起一层薄冰,将使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附着力大大降低,给汽车行驶带来许多困难和危险。这期就介绍一下,在冰雪路面上的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19.
全时四轮驱动的车辆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持续和适当地分配给所有的四个车轮,因此没有驱动轮与从动轮之分,四个车轮都是驱动轮。它不尽能保证车辆在干燥的路面上更好地行驶,而且能保证车辆在湿滑或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行驶以及驶出泥地。  相似文献   

20.
侧滑的原因 汽车侧滑是由于道路和车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就道路原因而言,附着力越小,侧滑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冰雪路面、泥泞路面、潮湿路面及曝晒而化油的沥清路面等。就车辆因素而言,既有车辆设计原因,也有车辆驾驶和保养调整不当的原因。比如:制动力调整不均匀,就容易造成侧滑。如果后轮先制动,前轮后制动,车辆容易侧滑。即使装上防滑链,也只能改变汽车的制动距离,不能改变侧滑方向。如果前、后轮同时制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有轻微的侧滑;行驶速度越快,侧滑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