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后,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抢通进入汶川的通道,四川路桥集团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地震灾区,采用特殊的施工技术,在最短时间内抢通了都江堰至汶川公路K44+235彻底关大桥,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针对抢险救灾突发工程,怎样编制符合实际工程造价的预算文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编制方法和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桥梁震害对山区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彻底关大桥等100多座简支梁桥进行调查检测,主要以彻底关大桥为例介绍和分析5.12汶川大地震简支梁桥的典型震害,并针对典型震害,提出震区既有简支梁桥的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段隧道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公路隧道首次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通过对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段公路隧道震害的详细调查,了解了现阶段我国公路隧道的抗震性能及在强震下的震害型式,初步分析了地质条件、施工质量、支护措施、地震作用方向等因素与隧道震害的关系,提出了公路隧道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设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奇祥 《公路交通技术》2011,(3):125-126,130
都汶高速公路都江堰—映秀段正在修建的3座隧道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简要讨论地震引发的隧道地质灾害类型、都汶高速公路都江堰—映秀段隧道震灾调查和评估,以及隧道震灾防治对策,为今后在地震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庙子坪岷江特大桥震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给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庙子坪岷江特大桥造成了严重病害,病害主要表现为主桥箱梁和引桥T梁梁体移位、落梁,箱梁顶板、底板和内外侧腹板开裂,主桥和引桥桥墩偏位和开裂、支座垫石和抗震挡块损坏,详细介绍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并分析了病害原因。  相似文献   

6.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桥梁毁坏特别严重,这是一条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及时抢通和加固公路对抗震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段线路在抢通、加固过程中,采用了定向爆破、对墩柱进行定位和加铜箍、对梁板进行支撑以及采用321钢桥作应急交通等技术,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次抗震救灾公路抢通加固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公路抢通加固施工技术作简要介绍,并对有关加固技术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省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损毁十分惨重,通往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等重灾县以及254个乡镇公路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地震发生后,为快速打通道路,科学制定抢通方案,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  相似文献   

8.
《公路与汽运》2005,(3):121-121
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彻底转变观念,使公路建设适度超前发展。在干线公路中,以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系统,重点建成公路一环、公路二环和北京对外放射线。在县乡公路中,打通所有断头路,连通有关重要集镇和居民居住点,达到县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建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交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由于都汶公路都江堰至映秀段高速公路靠近或位于震中地区,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受到重创,在对该路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恢复重建设计工作,对一般大中桥震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桥梁恢复重建及桥梁的复位方案作了简要介绍,以期对其它项目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重庆交科院先后派出五批由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奔赴灾区,在支援灾区抢通都江堰至映秀‘生命线’公路的同时,积极投入灾后重建的技术调研工作。他们受四川省交通厅的委托,2008年6月10日至20日,历时11天,行程4000公里,完成了以马尔康为中心的国、省道受损道路全长575公里公路边坡、桥梁、道路的调查、评估检测和设计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1.
5·12都江堰岸前3跨发生落梁,××跨径汶川大地震后,G213(317)线映(秀)汶(川)公路的原K52+405草坡大桥桥台被山体崩塌堆积物覆盖,汶川岸后2跨盖梁挡块破坏,梁体向外侧移位。灾后重建时桥位避开山体崩塌体,在原址下游新建草坡大桥,桥跨采用2×20+330+220m的组合简支结构,采用具有隔震作用的橡胶支座及纵横向限位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华东公路》2007,(1):74
国家高速公路网重点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超长公路隧道———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近日全线通车。随着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主山脉的交通屏障被彻底打通。今后,驾车穿越秦岭,只需要15min,而不用再花4h绕行盘山路了。总投资32亿元的秦岭终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桥梁严重毁坏.介绍该段线路桥梁、隧道及防护工程的主要受损情况、抢通方案及其施工技术,并提出部分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外公路》2009,29(2)
四川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庙子坪特大桥和龙溪隧道能否顺利修复,成为该高速公路2009年5月12日能否通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郭玉宝  谭超 《路基工程》2015,(2):178-183
2013年7月10日和7月12日在强降雨的作用下,连山大桥泥石流沟连续两次发生泥石流,造成都汶高速公路和G213线200 m长度范围内堆积泥石流约8万m3,汶川至都江堰的交通中断。以连山大桥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流域因素、物源和水源这三个方面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泥石流的成灾过程机制,以及计算泥石流的运动参数和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提出防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汶川地震后对灾区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形式的实地调查研究,在分析震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路基路面震害的类型、破坏方式及成因机理,提出了路基路面震害处治的基本措施,结合川藏公路特大地质灾害和汶川地震震区实际,提出了公路恢复重建的目标、原则和实施建议,为交通运输部门拟定公路恢复重建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对公路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公路的抗震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分析了公路路线抗震重要度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现代化公路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现代公路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引起的老虎嘴山体崩塌形成机理与治理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升  郑明新  王全才 《隧道建设》2009,29(2):243-245
都汶路(都江堰-汶川)作为生命线在5.12大地震中一度被阻断,给人们抗震救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结合都汶路老虎嘴路段崩塌体的地质构造、节理裂隙等对它的形成机理以及发生过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崩塌体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汶川Y018公路恢复重建工程棚洞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震后公路恢复重建的问题,结合汶川Y018公路恢复重建工程,介绍了半山公路隧道棚洞的设计思路与施工顺序、工程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震害情况以及随后数年次生地质灾害的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四川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映秀至卧龙公路的建设经验,总结研究了山区强震后公路选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