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汽配流通企业管理层次的由来与分配层次的形成汽配流通企业内部目前实行的销售公司(省、地市级公司)——营销、管理部门——柜组、经销网点三级管理体制或层次,是在30年来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改革10年来,随着汽车配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汽配流通企业纷纷划小核算,下放权力,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分级管理体制,使企业的三级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汽车配件流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当前形势下,有形或无形的汽配市场业态将是怎样一种演变,如何客观分析、冷静面对汽配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是摆在每一个汽配人面前的一道课题。3月27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汽配市场发展战略论坛”,恰是在这一关键时刻给众多汽配人一次研讨、思考、探索汽配市场发展之路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益大众化,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也进步飞速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汽配流通行业的产业链现状指出了汽车配件流通行业正面临结构性的制约和变革调整。同时比较了国外汽配流通模式,得出中国传统汽配流通行业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平台对行业的影响进行社会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4.
汽车配件作为商品在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其流通方式由计划分配、统一供应的模式向多渠道、开放性的市场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是我们一些主渠道公司市场萎缩、效益下降,陷入经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汽配公司系统中经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正>忙忙碌碌的4月份有两大展览会值得关注。其一,是4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为期三天侧重于中国售后市场的第71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其二是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汽车展。在第71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期间,由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举办的"201 2中国商用车后市场发展研讨会"上关于"汽配流通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对话"中,国内汽配流通业的企业家代表们探讨了企业后台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国内汽车售后市场的高速增长,一些发展较快的汽配流通企业往往容易偏重于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却  相似文献   

6.
WTO能否给汽配市场注入生机 近年来,汽配流通领域饱受假货的冲击,以及受配件价格透明度逐年提高的影响,销售额大增而毛利大减。大多数做纯正配件的汽配商的经营业绩仿佛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凝固了。忙忙碌碌的进货出货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尚是汽配市场上的一员。勤奋工作的结果换回的是劳而无功的微利。某些国产普及车型的配套件,进销差价低于1%。事实上汽配商做纯正的无利可图,做假冒产品提心吊胆怕打假,做“三有”产品而非配套产品又怕遭人“暗算”  相似文献   

7.
就在’98全国汽配(春季)交易会召开期间,由全国各地汽配“城”、“市场”自愿发起的行业商会组织——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联合会宣告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流通领域向大市场、网络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刘惠清 《汽车与配件》1998,(2):11-11,23
自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大发展,进口汽车大量涌进,汽车配件市场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空前繁荣昌盛,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两种流通体制相碰撞,即市场经济汽配流通体制与计划经济遗留的汽配流通体制同时并存,相互矛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汽配供方由国家统筹控制,国营汽配公司独家经营。需方为拥  相似文献   

9.
于民 《汽车与配件》2003,(34):16-17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使得汽配企业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汽配企业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都将受到巨大挑战。无论是市场的领导者还是新加入者,在全新的网络市场上都处于同一起点,每个竞争者都有同等的机会,因此,每一家汽配企业都必须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营销概念 从内部管理抓起 改革开放之初,汽配流通领域在计划经济稳守经营的长期影响下,一直是管理部门设备完备,进销调存有序运行的行业。在配件价格的制订上,除业内业外有别,批零价格的制订既严格又有章可循,不会因为客户不同而售价有异,真可谓买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变迁铸就了城市的发展,市场的变革谱写了行业的新篇。上海,一座传奇的城市;汽配,一个跌宕起伏的市场。近年来,上海汽配市场似乎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百家争鸣”局面……但市场整体规划不到位;管理方式落后;无序竞争等诸多问题也正困扰着汽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汽摩配》2005,(6):14-15
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加快转化汽配城的经营机制,调整汽配市场的营销模式,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只争朝夕的时刻。各地汽配市场(城)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加速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努力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具有本土化优势的汽配流通领域的新型经营模式。记者采访湖南三湘南湖大市场汽配城总经理何文杰时,正逢他的三湘汽车生活广场开业不久,一脸喜气的何总跟记者一见面就聊开了汽配经营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3.
在汽配流通领域里,主渠道汽配公司有规模大小之分。要构建规模经营,发挥国有专业公司主导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并非任意或勉强去扩大商品流通规模,都要去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或是一轰而上建造商厦、商城、自选市场。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使汽配经营  相似文献   

14.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1,(48):56-57
为了引导汽配流通领域讲诚信、扬名优、树品牌,推动汽配流通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国商用车配件名优品牌推广委员会、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前不久发起并组织了"201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2011年1 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隆重举行,对"201 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进行了表彰,并首次推出中国商用车配件"十大流通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为了做大国内零部件市场,建立了国内汽配行业内目前最大、拥有先进物流仓储设备的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配送中心,形成以各配套生产企业为基础,以上汽各分销中心为营销网络的桑塔纳轿车零部件维修市场流通体系。 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实行会员制管理模式,由于配件品种繁多,各会员单位分别进  相似文献   

16.
剑平 《汽车与配件》2015,(11):48-49
<正>汽配流通企业与汽车维修业间的互相渗透将成为一种趋势,更是推进汽车后市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笔者就配件流通企业应该如何加深与维修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汽配与汽修业的战略合作谈几点认识。2014年9月由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维修配件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模式,加深与维修业融合发展。"这不仅为我国汽配流通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还为我国汽配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困惑期,急需形成治理体系的商用车配件流通  相似文献   

17.
寻求变革 从全国第一个汽配城诞生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了。八年中,各地汽配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地摸着石头过河。曾有很多驻扎在全国各大汽车市场经营得相当不错的经销商们都向笔者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所在的汽配市场是纯物业管理。由于这些汽配市场的办场时间、地点、租金等制约因素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兴旺,有的甚至还非常繁荣。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汽配城的管理还停留在低层次上。这种低层次的管理客观上姑息和纵容了汽配  相似文献   

18.
“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恰是当前汽配流通企业面临的形势。 澎湃的市场经济,历史性变革之潮汐,推动国内汽配主渠道企业在深化改革中“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沿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不断向前迈进。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坚持拼博,逐步实现“转机建制”,出现了新的生机。另一部分企业,忍受作出很大努力,但转机不顺,步履艰难,还是出现大面积亏损,既有远虑又有近忧,有的负债度日,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9.
信息简讯     
蓝霸(NAPA-中国)掀起汽配连锁经营加盟风暴 5月22日,蓝霸(NAPA-中国)汽配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于北京召开主题为“新思维、新业态、新发展”的汽配连锁经营新闻发布和研讨会,掀起汽配经营加盟的“风暴”。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新闻媒体、银行业人士、保险业人士、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汽配商会等共聚一堂,结合蓝霸(NAPA-中国)的标准化汽配连锁经营新型模式,就“中国汽配流通领域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思维?以蓝霸 (NAPA-中国)为代表的新型汽配流通业态模式是什么?中国汽配流通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汽车(汽配)专业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产物。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竞争和发展,汽车(汽配)专业市场以其品种齐全、价廉物美、信息灵敏、辐射力强、方便顾客的特点,在流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就如何将商业地产运作与培育大型汽车(汽配)专业市场有机结合的体会,向大家简要作一阐述和介绍,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