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单点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号配时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Synchro仿真系统中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延误计算的百分比延误方法(PDM)模型、排队长度计算模型、停车次数计算模型、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服务水平等模型,并以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组合成的综合性能指标对广州市天河北路与天河东路交叉口的当前信号相位、相序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研究.应用Synchro系统优化后,最大车流量和通过能力比由1.24减小到1.02,平均控制延误由85.8 s减少到60.3 s,服务水平由F级提高到E级.  相似文献   

2.
单点交叉口信号实时配时模型及蚂蚁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颜艳霞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16-119,125
以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作为性能指标,各性能指标的加权系数随交通需求的不同而变化。提出交叉口实时配时,采用一种新型随机搜索思想——蚂蚁优化算法来求解此模型的非线形问题。仿真试验表明,所得结果优于经典方法,降低了交叉口的总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提高了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Synchro的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号配时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Srnchro仿真系统中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延误计算的百分比延误方法(PDM)模型、排队长度计算模型、停车次数计算模型、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服务水平等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北路与天河东路交叉口为例,使用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组合成的综合性能指标对交叉口的当前信号相位、相序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研究.应用Synchro系统优化后,最大车流量和通过能力比由1.24减小到1.02,平均控制延误由85.8 s减少到60.3 s,服务水平由F级提高到E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Synchro系统可有效提高路口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Ak9elik R.和Rouphail N.M.提出的延误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交叉口停车次数最少3个指标,并尽量保障不同时段通行能力的平稳性,建立了一个多目标的单交叉口信号模型;以武汉市雄楚大道-静安路交叉口的交通数据为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在该模型下的最优绿灯配时方案,并与经典Webster模型及不考虑平稳性的基础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模型的平均延时略长于Webster延误模型,但平均停车次数和流量均优于Webster,且平稳性优于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信号配时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及Synchro仿真系统中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延误计算的百分比延误方法(PDM)模型、停车次数计算模型、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服务水平模型;以重庆市临江门交叉口为例,在调查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进口道调整对当前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经过Synchro系统优化后,该交叉口各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平面信号交叉口的客观实际,建立多约束的单点定时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模型以节点通行能力最大和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作为目标,通过转换得到综合目标函数,并利用阈函数法(SUMT)获取最优配时参数.与此同时,引入交叉口实例,结合调查数据,导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通过程序计算获取配时参数、通行能力及车辆平均延误值,其结果通过配时检验,证明存在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错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其几何拓扑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不能够用常规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进行信号配时。针对错位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问题,提出两种可能的配时方法。其一为将两个交叉口作为一个交叉口来处理进行信号配时的方法,其二为将两个交叉口进行绿波协调控制的方法。以上海市某错位交叉口为应用案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车均延误、排队长度、通行能力和停车次数为指标,综合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交叉口交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改进了NSGA-II算法,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单点交叉口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在获取基础信号配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车辆的实时参数,构建现代有轨电车主动信号优先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TOPSIS模型客观地从优先相位延误、非优先相位延误和电车偏移度等多个方面对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实现最优信号控制.仿真实验表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和平均停车次数为有效的控制目标;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与加权组合遗传算法相比,可综合优化多目标;与NSGA-II算法相比,可降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1.8 s,降低平均停车次数0.02;基于DEA-TOPSIS模型的有轨电车信号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综合多角度分析各信号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变化趋势,实现最优信号控制.   相似文献   

9.
单点交叉口鲁棒优化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消除单点信号控制不适应交通流波动的缺陷,提高信号控制的稳定性,建立了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平均延误时间最短,通行能力最大,以及鲁棒性最好即流量波动时车辆延误标准差最小为目标,以有效绿灯时间、总时长、各方向最大滞留车辆数为约束条件,对定时信号配时参数进行优化,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表明,该方...  相似文献   

10.
以减少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尾气排放为目标,针对目前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中普遍采用单一目标进行求解的问题,以非饱和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信号交叉口多目标动态决策模型(MODD模型),对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序3个信号配时参数同时进行优化,提出交叉口多目标评价满意度函数,制定交叉口信号控制决策准则并应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决策变量.算例的求解结果显示,混合遗传算法能够均匀地逼近Pareto最优前端,多目标优化方法更能减少车辆在交叉口上的停车延误和停车次数,对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有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信号交叉口的车头时距是道路及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和信号配时设计中最重要的交通特性之一.由于影响车头时距的因素很多,在进行交叉口交通流模拟时,如何获得准确的车头时距一直以来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将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车头时距特性分析,以便在一定的交通、道路条件下,获得某种车型的车头时距,为进一步分析城市信号交叉口的饱和交通流量、延误与损失时间,以及小汽车当量等特性奠定了基础,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和公路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常规交叉口左转和直行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设计的平行流交叉口,探讨了其信号配时方案及VISSIM仿真研究方法,给出了临界车流、主预信号协调、移位左转车道长度、预信号交叉口长度等信号配时依据,并比较了平行流交叉口和常规交叉口的通行效益。仿真结果表明,平行流交叉口能够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益,在低、中、高3种流量场景下,相对于常规交叉口,车均延误分别降低了45.63%、57.42%、75.55%,车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7.5%、11.49%、48.10%,且当常规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时,采用平行流交叉口效益更优。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6):240-247
为研究考虑自动驾驶平稳性的城市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建立了自动驾驶汽车模型,采用VISSIM软件对十字交叉口在混合交通流下的交通状况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自动驾驶汽车比例和驾驶偏好对十字交叉口的行程时间、平均车速和延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自动、手动驾驶汽车车速分别为30km/h和50km/h的场景下,增大自动驾驶汽车比例,平均车速下降且波动大,汽车行程时间与平均延误增加,延误由十字交叉口向外扩散;提高自动驾驶汽车车速至50km/h并改变信号配时,汽车行程时间最高缩短24%,平均车速提高且保持稳定,十字交叉口延误扩散情况得到改善;对比不同驾驶偏好的研究发现,限制最大加/减速度时,减小停车间距与车头时距能够提升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Synchro进行干道信号协调优化时选取较好信号配时方案,应用Vissim模型搭建了基于最小延误、最少停车次数和最小PI值3种不同优化目标方案的仿真平台.以行程时间、延误、平均排队长度以及停车次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优化目标方案.以北京市首都机场东区四纬路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以行程时间、延误、平均排队长度以及停车次数为评价指标时,基于最小延误的优化方案均为最优.建议在利用Synchro进行干道信号协调优化时,采用基于最小延误的优化方案而不是默认的基于最小PI值方案.此外,基于最小PI值的优化方案在除停车次数之外的评价指标对比中,明显优于基于最少停车次数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连续流交叉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传统交叉口设计,通过将主交叉口左转车流转移至次级交叉口的方式,实现主交叉口二相位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主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进一步发挥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性能,对主次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展开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该配时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协调主次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延误、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生成理想的协调配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确保主次交叉口的可靠运行。在分析连续流交叉口延误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通流延误和排队随主次信号相位差的变化情况,做相应的场景分析,再通过主次交叉口相位差优化分析,给出了最优相位差的求解方法,大大简化了模型的求解流程。最后,以南昌市某干道交叉口为例,对其进行了连续流交叉口渠化设计,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协调配时方案,再通过微观仿真平台进行了交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所生成的配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延误和车辆排队,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输出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章对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行车和行人的安全角度出发.研究了6相位的控制方式,提出了以车辆在交叉口的时间延误之和最小化为控制目标.建立了一个新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并采用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根据交通流的变化状态实行相应的控制策略,提出一种针对不同交通状态采用不同控制目标函数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该法基于交叉口的占有率和流量比关系,把交通状态划分为空闲、畅顺、繁忙和拥堵4个状态。在不同状态下根据其不同的交通流特点,选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目标,设定不同目标函数进行配时优化。优化目标函数采用相对指标的3目标函数形式,把车辆平均延误、平均停车次数以及通行能力3个指标作为交叉口效益评价指标,可通过调整各个指标权重系数来满足不同交通状态下的配时需求。最后通过深圳市实际交叉口的例子进行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经典配时方法在结合所提出的目标函数各指标上都优胜,目标函数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仍以单点固定相位方式为主,且配时优化方法不能随交通流线的状态变化而优化的问题,以交通流线相容且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根据交叉口进口流线流量动态生成了最优流线组合的相位.在确定周期相位组合的情况下,考虑周期结束流线是否有车滞留,对应分析了流线车辆平均延误.将延误模型组合,建立了适应交叉口流线流量动态变化的优化配时模型,计算了各相位的最优配时,以实现交叉口流线动态优化控制效果.实例计算分析表明:采用流线动态控制配时优化模型延误更小,对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无环岛5路交叉口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频发,提高该类交叉口的安全性及其通行效率是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学院以武汉市南湖壕沟无环岛5路交叉口为例,采用交叉口复杂度、车辆平均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及服务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渠化、交通组织、信号配时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设计研究,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模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明显改善了该路口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良天气和路面环境下沿用正常天气交通信号配时方案时信号控制效益下降的问题,从不良天气和路面环境下交通流运行特征入手,分析了因天气和路面环境改变导致的以经典信号控制理论为优化基础的信号配时方案演变情况,采用Vissim软件建立了哈尔滨市嵩山路与淮河路交叉口良好天气与雪天的交通信号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表明:雪天及时调整信号配时方案,与仍采用良好天气情况下的信号配时方案相比,能有效降低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这一分析结果适用于所有不良天气和路面环境下的交通信号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