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铁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最基本功能的同时,也成了汇聚人流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如何对地铁站进行装饰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纵观当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站装饰设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走现代化、科技化的设计路线,另一种是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路线。本文将以“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站装饰设计的再创作研究”为题进行具体分析。1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站装饰设计的方式1)选取某条线路,对所有车站进行一体化设计针对某一条地铁线路赋予设计主题,对线路内的每座地铁站则按照一站一景的设计原则,赋予特殊的意义。如此,地铁线路内的每座车站既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也为乘客展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种装饰设计方式最典型的当属西安地铁和成都地铁。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站照明节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城市地铁站照明节能的途径,实现地铁站照明的绿色化。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地铁站照明的大量资料;到国内多个城市地铁站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地铁照明的节能途径,利用照明模型和电脑模拟检验和修正所得的结论。提出了应该从照明标准、照明设备、照明方式和照明控制等方面着手实现地铁照明绿色化。本研究成果对我国新的地下铁道照明标准的制定、地下铁道站的照明设计和改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两种地铁出入口类型的特征,从使用功能分析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的具体要求。从文化旅游视角提出了城市景点附近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要求。对成都市部分旅游景点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提炼出该类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思路及策略:应体现城市的风格与文化;应促进周边景点文化形象的塑造;应与城市建筑、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促进地铁交通、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城市艺术氛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地铁长时期的发展以及国人对于文化审美的需求和对于地铁公共艺术价值的意识的觉醒,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们开始考虑如何将城市的独特文化、地方特色和城市风采在地铁空间中呈现,并开始注重地铁空间的人本思想和文化体现,使地铁站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与内涵丰富的综合功能。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发展,我国的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手法还比较单一。希望通过对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为营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与城市文化相契合并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地铁公共空间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建议。文章中提出了艺术与功能相结合、体现地域文化、注重人性化设计以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阐述了在营造地铁站公共艺术空间的多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谈向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4):后插36-后插37
地铁站内部装饰墙设计是服务于乘客的,让乘客有更多享受美好生活的可能性,让他们的出行过程更有品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设计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因素,而它的视觉传达效果也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本文将对不同风格的地铁站内部装饰墙所展现的视觉传达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站域空间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与"地铁站域城市空间"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区别。结合地铁站与城市空间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整体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地铁站域空间语境下空间设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空间的主题形式、艺术表现手法,及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地铁部分线路的公共艺术空间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汉地铁艺术主题特色与地域性文化的关联性,总结归纳出武汉地铁6大主题文化特色及艺术表现形式,为地铁站内艺术空间建设和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非遗传统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体,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包括了各种传统的音乐、歌曲、乐器演奏技艺、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背景下,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极高的人流密度和覆盖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为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接触到非遗传统音乐,从而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铁站的实际调研和参考相关设计标准,建立中国各城市地铁站的通风空调合理能耗指标,包括约束值和引导值,分别对应及格线和优秀线。首先,对车站的客流量、列车运行时刻、站内控制温度等信息进行广泛调研,分析确定研究案例的参数取值,进而采用地铁站通风空调能耗原理模型,对43座城市、36种服务规模、2种合理运行管理水平下共计3 096个案例进行大规模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各城市地铁站通风空调年能耗的约束值在17.6万~85.9万kW·h/(年·站)之间,引导值在17.5万~52.9万kW·h/(年·站)之间。其次,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通风空调系统合理能耗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发现合理能耗指标与当地年平均湿球温度的拟合效果最好,约束值和引导值的拟合R2分别为0.951和0.949。最后,对每个城市地铁站通风空调的合理能耗与客流量、发车对数和隧道长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给出每个城市的拟合系数表,可为车站运维和管理人员评估地铁站通风空调用能水平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王玉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27-后插29
城市公共文化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的城市景观符号,以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以城市记忆的形式彰显着公众的文化共享,体现着城市与公众的精神指向.一句话,公共文化就是城市物质空间的精神场域.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地铁是发展城市空间美学、传播城市精神、构建大众审美文化的最为直观的载体,因此对地铁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性介入,使其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当代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特征,结合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共生关系,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视野下城市地铁空间设计的艺术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潇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3):后插17-后插18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是地铁空间环境建设的一部分,是为外国乘客提供乘车便利的一种方式,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地铁站内英文公示语随处可见,传递出了特定的信息,体现出提示、指示、限制、强制等不同功能.在进行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时,应结合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充分考虑外国乘客的语言习惯,同时适当融入本土元素,运用合理的翻...  相似文献   

13.
<正>地铁是城市的缩影。地铁站内部空间装饰,以精心巧妙的设计,以多元思想的表达,以地域文化的渗透,标识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传递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成都地铁7号线是主城区首条环形地铁线路,位于二环与三环之间,是居民住宅最密集的区域。全线共设有8个换乘站,串联起成都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市区交通线路网络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正>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以郑州为中心传播区域的中原文化,不仅为郑州以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而且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郑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怀相融合为设计理念,通过图片、绘画、雕刻等视觉符号,多维度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内涵,使乘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地铁建设与建筑设计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斯科地铁建设历时百余年,与世界其他城市地铁相比有较大差别,其理念和特色对中国城市的地铁线路规划与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有借鉴作用.介绍莫斯科地铁的建设情况,阐述该地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从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两方面,分析莫斯科地铁站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站房"核心要义的视角,诠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倡导的新时代文化高铁建设理念。以郑渝高铁禹州站为例,阐述"文化站房"的创意和设计表达,基于禹州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钧瓷文化的特质,在建设实践中展示了高铁站房文化创意的4个表现层次,即城市文化元素传达、道地文化主题表现、文化史诗的情境隐喻和相关技术的创新实践。高铁站房建设达到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结合的高度,意味着高铁建设者肩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自觉、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创意产品类别和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轨道交通文化创意的发展途径及产品开发建议,对其发展及产品开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16-后插17
随着我国各地地铁建设与运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地铁站站外景观己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地铁站站外景观不仅能够突出地铁站的场所与功能特点,而且可以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满足人们对地铁站站外环境的心理需求,其融入了城市景观,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地铁站外景观实现了功能性、观赏性、人文性的统一.南京地铁2号线于2010年正式运营,标志色为红色.该条线路途经南京紫金山南麓,其中苜蓿园站位于明孝陵景区入口,下马坊站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入口.紫金山南麓苜蓿园站及下马坊站的站外景观设计方面,出入口设计彰显了人文性,站外植物配置体现了生态性,站外步行系统突出了便捷性,与周边景区相得益彰,景观设计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改扩建后的成都站,既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综合枢纽建筑,又是城市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将地域文化属性融入现代交通建筑,完成其技术功能与文化需求的复合角色塑造,是整个设计实践的核心价值基础。本文解析整个设计构思是如何缘起于地域和文化、融于城市环境、立足于功能需求、借助于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最终构筑起一个属性多元的现代铁路客站的,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力求在城市核心区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中探索一条将地域文化属性赋予现代交通建筑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研究结论:(1)城市中心区的铁路客站本身承载着极强的地域和文化属性;(2)地域文化属性要想融入大体量的现代交通建筑中,需要通过形态的转译、延伸与抽象;(3)利用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物理需求的统一;(4)本设计实践可为其他城市中心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在经济的全面带动之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地铁不仅有效分解了交通压力,也是反映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秉承着“一个地铁站,一座美术馆”的理念,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展示区成为了城市文化宣传、城市形象塑造的有效区域。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束缚,而数字媒体艺术能够突破局限,塑造可被大众重新认知和感受的地铁空间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