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空间形态特征及一体化设计中重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行政中心站站区一体化设计方案,对地下空间的功能整合、一体化交通设计、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有轨电车非完全封闭运行环境和司机目视人工驾驶给有轨电车的运营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研究了轨道交通列车防撞研究现状,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及有轨电车列车防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现代有轨电车主动碰撞防护预警系统方案,将有轨电车线路状态、列车运行状态与列车运行前方环境信息进行整合,应用车车通信技术、信息融合处理、碰撞检测逻辑、防护预警策略,实现有轨电车的主动碰撞防护预警。  相似文献   

3.
以法国海港城市马赛、丝织业中心里昂、香槟酒之都兰斯、澳大利亚文化和时尚之都墨尔本以及最新设计的概念型现代有轨电车为例,从地域文化展示、仿生设计、情感设计、城市环境融合、形式和技术之美5个方面对国外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方法与实践进行分析,为体现我国各地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轨电车在我国规划建设发展迅速,既有直流有轨电车箱式变电站占地面积大,影响城市环境整体协调性.本文从变压器创新设计、5G技术应用下的各设备功能整合、中压开关柜选型、箱式变电站整体结构设计等方面,对直流有轨电车箱式变电站小型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运营有助于促进线路间的列车互相调剂补充,满足线路客流量需求,因此对有轨电车的网络化运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有轨电车的运营历史及研究现状;然后,基于有轨电车断面客流量、车站负荷、换乘条件及运营资源共享等条件,研究了组织网络化运营方案的技术及其适用性;最后,提出一种网络化运营设计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有轨电车线网为例,结合其客流特征,规划了不同时期的有轨电车运行交路。此外,通过分析目前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营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化运营的操控性、安全性,以及共享数据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法国波尔多市将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并介绍了Citadis有轨电车的结构、主要参数和供电系统.  相似文献   

8.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地下车站为例,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设计方法。从常规设计方面,阐明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型设计及过轨方式。通过对氢能源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通风设计、氢气探测、消防疏散和火灾报警等方面的防爆及消防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0.
总图设计是车辆基地设计的重难点问题,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与普通地铁车辆基地总图有较大区别。通过近年来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设计实践,对尽端式和贯通式2种总图段型进行了分析,并对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类似有轨电车车辆基地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对当前我国有轨电车的现状和发展的认识,探讨现代有轨电车的定位和特征,进一步分析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的适用范围和分级标准,并论述分析中运量轨道交通的包含制式,及其有轨电车的量级特征和地位,探讨有轨电车的ILRT模式。在以上认识和总结基础上,提出有轨电车的规划理念和思考问题,谨慎把握有轨电车的定位、定量、定级,以及规模、环境、适用范围、实施条件,充分发挥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李平 《都市快轨交通》2019,32(2):120-125
现代有轨电车是构建城市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结合广州海珠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建设情况,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工程的钢轨、钢轨护套、道岔以及平交道口轨道等特殊设计要点进行探析。有轨电车线路多为地面敷设,且在平交道口需与社会车辆共享路权条件,采用槽型轨优势明显,提出适用于该工程的槽型轨型号;钢轨护套能够对钢轨起到杂散电流防护、弹性过渡及减振降噪的作用,建议进行一体化设计;有轨电车道岔的选型需充分发挥其号码小、全长短、线型设计灵活等特点,提出选型及设计建议;对于有重型车辆通行的平交路口,通过有限元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某市拟建设运营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结构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互相作用模型,采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EXODUS进行乘客疏散安全性摸拟研究。比较分析了设计载客量和设计超员载客量情况下的乘客疏散过程,探讨了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疏散和逃生的主要因素,可为现代有轨电车制造和运营单位采取安全措施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环境保护角度,就大型、特大型客站在站型建筑、广场、高架候车厅下站台通风排烟、站区周围的绿化美化、站内垃圾粪便处理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结合信号控制技术发展与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对现代有轨电车正线道岔控制系统和路口优先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现代有轨电车轨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设计和实现轨旁控制器以及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道岔是线路的关键设备。有轨电车线路使用槽型钢轨,槽型轨道岔与普通道岔不同,槽型轨道岔就成了有轨电车项目中线路工程的关键。为了满足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一期工程需求,在分析部分国内外有轨电车槽型轨道岔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钢轨的品种范围,进行现代有轨电车用59R2槽型钢轨6号单开道岔设计,选定拼装式转辙器、整体型高锰钢辙叉的典型结构,并进行厂内试制和试铺。该道岔已经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并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绿色能源超级电容的现代有轨电车对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江苏省淮安市超级电容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研究,开创设计超级电容数字智能集成方案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新技术的设计理念和超级电容在现代有轨电车安全运营中应用的设计方案,并在超级电容现代有轨电车应用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有轨电车线路转换道岔用转辙机的特殊需求,提出对国铁上大量使用的ZD6-D型电动转辙机进行适用性改进,专为城市有轨交通设计的ZDJ6-G型电动转辙机,在有轨电车线路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各个城市有轨电车设计成果,以及有轨电车大修流程及工区配置情况,得到大修库不同工区面积指标,并根据各种检修规模计算出有轨电车大、中修库的合理用地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促进我国有轨电车线路设计技术的持续进步,应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欧洲不同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在车辆、轨道及其他系统上的关键设计技术。方法:基于我国参与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新萨瓦河大桥项目”咨询工作,对欧洲(塞尔维亚采用欧洲标准)和我国涉及有轨电车轨道专业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读了项目的设计文件图纸和计算书,并结合实地调研、与塞尔维亚设计人员的走访交流等工作,从标准体系、钢轨选型、温度力计算及轨道结构等4个方面总结了我国与欧洲在有轨电车轨道设计标准和理念上的异同。结果及结论:我国和欧洲的有轨电车轨道专业方面标准条款的差异不大,但具体设计中仍有很多与我国应用的技术路线有很多不同之处,应对欧洲标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欧洲标准相比,我国标准比较完整,许多计算参数可直接使用,设计效率更高,控制标准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