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薄弱的现状,从设置原则、设置位置、版面设计、结构设计等4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对版面信息、布局、颜色、字体、载体、支撑等进行详细设计,以期为不完全熟悉轨道交通车站位置的乘客提供有效的指引,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导向标志设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导向标志是乘客正确、顺畅、高效乘用轨道交通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以轨道交通车站的空间环境特点和人的行为为契入点,指出语汇和导向标志在轨道交通车站导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车站设计中的导向设计原则和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采用国际惯用的色彩引导识别方法,随着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推进,需系统研究网络线路标志色彩方案,确定各条线路标志色,以利增强线路的识别性,为车站环境艺术及导向标志等系统实施提供基础。介绍了国外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标志色的取色规律、上海轨道交通已建成的13条线路的取色规律,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标志色方案的难点及相应的对策。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标志色方案研究的方法及原则,以及网络线路标志色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研究、与既有网络的有序衔接及方案落地运用的程序研究等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高架车站结构的常见形式、形式选取及桥建结合体系高架车站的设计要求及荷载组合与取值。通过对桥建结合体系高架车站框架横梁和框架柱的管力分析,确定框架横梁和框架柱分别采用主力工况和抗震工况计算。  相似文献   

5.
陈洋  王晓华 《铁道建筑》2012,(6):143-144
结合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已建成的车站工程建设的实践,根据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的特点,对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车站规模确定、车站选址、车站装修、高架车站用地权属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逐步进入网络化建设新阶段的实际,提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跑龙套型换乘枢纽建设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几个重要的换乘枢纽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而分析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对规划、设计、施工及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薄弱的现状,从设置原则、设置位置、版面设计、结构设计等4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版面信息、布局、颜色、字体、载体、支撑等进行详细设计,为不完全熟悉轨道交通车站位置的乘客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及时疏散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秩序的关键,研究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对解决车站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排队论基础方法和理论,以平峰时期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为例,明确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不同形态,分析不同形式的服务系统,分析影响乘客疏散的影响因素,建立以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乘客疏散时间与车站布设形式,通过站台、通道与楼梯间的时间,使用自动扶梯时间、通过车站出入口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徐爽 《广西铁道》2009,(3):8-9,11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总平面、车站建筑、车站立面造型、无障碍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布置。并以该车站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及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常见形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采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堵塞和拥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阳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55--58
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高架段)施工设计为例,分析研究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相协调,车站设计与物业开发相结合,车站建筑与内部装修设计、绿化设计及周边环境一体化设计,车站建筑与标志系统及共性运营设施相协调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胡双平 《铁道工程学报》2011,(10):124-128,136
研究目的: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路网,必然存在着两线或两线以上的相交,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换乘。同时还要考虑与地面铁路客站、航空站、地面大型公交枢纽站、轮船码头和公路客站等接近换乘。由此,换乘车站是地铁车站的重要枢纽站,设计分析均较为复杂。重庆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冉家坝车站为三线换乘车站,需要对换乘节点区域进行三维分析,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车站结构的安全。研究结论:本文结合冉家坝车站的三维模型分析,提出了换乘节点区域应力配筋的设计方法;根据换乘节点厚板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双向板布置模式;根据中柱受力情况,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柱方案;根据TBM过站模拟的分析,提出了轨行中板的TBM荷载用临时支撑承载与结构使用功能的永久荷载结构承重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34-34
近日,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重庆轨道交通规划和轻轨建设及产业化情况的介绍;对袁家岗车站大运量客运自动扶梯调试和车站人性化设计情况进行了解,对轻轨车辆进出站的环境噪音变化进行了比较;在电动列车的首车上,仔细察看了驾驶台布局和通信设备的检测情况,并向轨道公司的驾驶员了解培训情况;又到中间列车的调试位置,同市领导一起察看了转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部分通信和信号机房频繁出现温度过高现象,部分供电机房出现风管凝露滴水情况,引起设备故障。考虑到上海轨道交通各条线路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之间存在不同的设计方式,而影响通风空调系统末端温度的因素较多,基于现场调查及测试,对地铁车站设备用房通风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指出改善设备用房末端空调的效果,需要设计、建设、运营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计中,扶梯的开孔尺寸对车站的建筑形式会造成很大影响。结合杭州轨道交通2号线对扶梯开孔尺寸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客流、柱宽、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宽度对地铁车站站台宽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选择了较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化、城市人口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部分运营车站出现了超大规模客流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提早防范安全风险.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九亭站出现的大客流问题为例,通过对车站周边的发展研究及客流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思路,并对于后续可能出现类似情况的车站,从客流组织、设计流线和规划适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的实际管理问题,以定量分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 级量化评定标准,构建包含客运量指标、行车指标、服务指标的车站等级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各车站作业量,使 车站等级评价工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量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弥补当前诸多评价工作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不 足。将研究成果运用到重庆轨道交通 1 号线及环线各站点,对所有车站进行等级评定并将定量计算结果运用到中 心站的划分中。实际演算证明:本研究成果符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具有兼顾减少管理架构和均衡各中心站 工作量的特点。本研究成果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站点的运作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能够为后续资源配置、人 员配置、应急处置、绩效考评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现状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的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对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提出将轨道线网规划纳入法定规划,完善各层次规划内容,在轨道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新增轨道车站详细规划流程环节,从规划层面控制车站出入口、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设施等,将轨道交通的用地控制向功能控制进行延伸,更好地保证轨道交通功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特征。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受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较大,进出站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基本分布于两路口站附近。不同类型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特征也不相同,商业类、对外枢纽类和高校类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相对均匀,其他类型车站客流量的早晚高峰明显。重庆轨道交通线网最大客流量断面位于换乘站上游,故应做好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并提高设施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铁道部自9月10日至20日验收检查各铁路局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情况: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设部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南京、广州、西安、重庆、成都等16个城市展开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常言说.轨道交通安全无小事。如何确保轨道交通施工及运营安全,目前已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话题。10月16日-17日.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铁道部安全监察司与《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联合主办的“2008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建设大厦隆重召开。来自铁道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内轨道交通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各地铁.轻轨所在城市、国内外各大公司和供应商等单位的200余位代表济济一堂.对中国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的现状、安全体系建设与发展以及安全技术与装备的进步、自主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