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际形象跨文化传播搭起城市交流、合作平台,也是城市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必由之路。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今亦是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本研究在分析郑州城市形象的基础上探讨郑州城市国际形象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传播策略和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软实力的提升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语言的维度上来看,提升中原软实力,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以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提升政府形象、建设中心城市;另一方面,要强化媒介语言,加强主流媒体的导向力和亲和力,重视反映河南魅力的文化创作,吸引精英阶层关注河南发展。  相似文献   

3.
《铁道货运》2014,(8):58-58
<正>2014年7月1日—23日,郑州铁路局开行中欧班列(郑州—汉堡)5列。自此,中欧班列(郑州—汉堡)开行密次增至每周至少1列。中原经济区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高端物流业在郑州集聚发展,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郑州铁路局于2013年7月18日开行了首列中欧班列(郑州—  相似文献   

4.
《世界轨道交通》2013,(11):36-37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2012年,郑州市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73平方公里。2013年12月份,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将正式运营,届时.郑州成为中国第19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昆明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2012年,昆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0平方公里。2012年6月。昆明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使得昆明成为继重庆、成都、西安之后的西部第四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郑州东站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零担中转业务停办、地处城市中心等经营环境变化,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圃田物流中心建设的政策机遇,提出"支点东移"的货运发展战略。根据郑州东站货运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运输需求、设施现状、能力利用、修建联络线、建设物流园区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地铁站是展示与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地铁站的文化创意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旨在不断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质量。本文就地铁站的文化创意途径与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完善地铁站的功能、营造人文环境提供参考。1地铁站的文创设计途径1)展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极具创意地展现历史文化、传统艺术,通过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碰撞,突出创意性与新颖性。  相似文献   

7.
<正>非遗传统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体,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包括了各种传统的音乐、歌曲、乐器演奏技艺、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背景下,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极高的人流密度和覆盖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为非遗传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接触到非遗传统音乐,从而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8.
《铁道货运》2014,(12):41-41
<正>2014年12月3日15:02,8001次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满载84个集装箱货物离开中原大地,向欧洲大陆进发。这是郑州铁路局开行的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第80列国际集装箱班列。2013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首次开行。从每月1—2列到每周1—2列,从单程到返程,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快速发展,如今已实现去程每周4列、返程每月2列的常态化运营机制,货源覆盖了中国内地的主要经济区域、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家,货物分拨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郑州地铁艺术墙的建设在展示河南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郑州既有地铁1号、2号线路,在重点站点修建了艺术墙。不同站点的艺术墙具有不同的主题,展示了河南历史文化的传承,彰显了河南地域特色,是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文化与视觉传播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文化是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视觉传播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文化是视觉传播的内在核心。对视觉传播存在的核心问题和建构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揭示视觉传播的两点建构策略:其一是视觉传播路径的整合化,其二是视觉传播范式的多元化。最后,提出以数字虚拟现实技术为发展趋势的视觉传播形式,对未来建构具有地域性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玉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27-后插29
城市公共文化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的城市景观符号,以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以城市记忆的形式彰显着公众的文化共享,体现着城市与公众的精神指向.一句话,公共文化就是城市物质空间的精神场域.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地铁是发展城市空间美学、传播城市精神、构建大众审美文化的最为直观的载体,因此对地铁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性介入,使其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当代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特征,结合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共生关系,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视野下城市地铁空间设计的艺术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说到郑州的景观雕塑,很多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数量少、规划乱、质量差。这种情况与郑州作为商贸中心城的经济、文化地位太不相称。针对这种状况,郑州市政府出台了新的景观雕塑建设引导与鼓励政策。以位于黄河岸边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为代表的新生景观雕塑,不但改变了郑州景观雕塑的落后现状,而且从更深层次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应用,为郑州市景观雕塑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郑州市区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铁参与城市物流的可行性;结合郑州地铁现状及长远规划,基于线网覆盖区域和站点覆盖区域,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最大化地利用地铁交通资源,提高郑州市区物流效率,为地铁运营企业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起到了交通工具的作用,而且承载着城市文化展示和宣传的重要媒介功能。城市轨道交通文化的打造、提升,也逐渐成为城市品牌建设乃至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IP形象设计在城市文化的传播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城市文化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今年内,铁路将提供一系列适应社会需求的运输新产品。其中,在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中原、西北、西南、东北地区重点城市间,将大量开行城际快速客车,实现公交化运输。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日前表示,为确保客货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铁路还将在跨区域的主要中心城市间,开行动车组快速客车,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等区域间快速客运通道,大幅度压缩列车旅行时间。此外,铁路还将增加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特快列车数量,进一步发挥“旅馆列车”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随着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的推进,在工程设计中将不断遇到客运专线接入枢纽的情况,设计单位有必要对一些特定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如建设中的郑州枢纽,其特点是以郑西、石武和徐郑高速铁路等为骨架、多条放射状的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正>时至今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建设与运营总里程数已达全球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视觉形象设计也已成为各个城市彰显地域文化及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1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一种文明体系及表现,是该地域自然、历史与人文等要素的综合,具体包括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选择杭州市地铁站点网络,使用复杂网络与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优势区域的时空变化 特征,对认识地铁客流量分布及城市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地铁站点客流量与地铁站点中心度 指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站点中心度指标可部分预测站点客流量;②随着地铁网络的扩建,具有中心度优势 的站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中心度优势的站点往往具有大地铁客流量的特征;③在总体上均呈现东西南北低, 中部区域高的分布趋势。以杭州铁路西站和未来科技城为主的城市西部区域将会成为杭州的重要发展区域。各阶 段站点网络在空间上均呈现显著的高值集聚特征。对于中间中心度,高值集聚区与凤起路和延安路交叉口区域、 火车东站区域有紧密联系;对于接近中心度,高值集聚区以凤起路和延安路交叉口为源点,呈不断向周边各方向 扩张的趋势。上述区域与目前杭州市地铁客流量居前的站点区域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波特兰市的波特兰-密尔沃基轻轨,被认为是美国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新范例。该轻轨对城市发展活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利用轻轨线路的高效连接,带动了城市的经济活力;以车站及车站区域为空间载体,为市民交流创造舒适便利的活动场所,激发了城市的社会活力;高度重视公众参与以及社区精神的注入,增强了城市的文化活力;工程建设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工作高度融合,沿线景观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增加了城市的环境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首条智慧化示范线。该线以“运动”为设计理念,在车站设计、列车装饰、文化活动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北京市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和推广。本文旨在探析冬奥支线如何通过车站设计、列车装饰以及各种活动,传播体育文化,提升市民和游客的体育文化参与度和认同感,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