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昕彦  李刚 《汽车维修》2009,(12):12-14
1.废气再循环的目的和原理氮氧化合物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有害排放物,设计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用来减少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当混合气燃烧时,空气中大量的氮在燃烧温度超过1300℃(在发动机大负荷或发生爆燃等情况)时,就会与可变量的氧化合生成氧化氦(或其它氦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李怀彬 《商用汽车》2004,(12):79-83
汽车排放是指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HC、NOx、PM等有害气体.为抑制这些有害气体的产生,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改进产品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源头,欧美都制定了相关的汽车排放标准,其中欧洲标准是我国借鉴的汽车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处理方式主要分为发动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机内净化用改善可燃混合气的质量和燃烧状态来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使气体的有害成分减至最少;机外净化用设置在发动机外部的附加装置使排出的废气净化后再排入大气。国外机内净化措施主要有废气再循环、发动机电控技术、使用低污染燃料、稀薄燃烧、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炭罐净化技术;机外净化措施主要有二次空气喷射、催化转化器。我国与国外相比汽车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4.
应建明 《实用汽车技术》2005,(6):i0004-i0005
2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机外净化技术2.1点燃式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净化2.1.1废气再循环(EGR)废气再循环是将一小部分燃烧废气从排气管引入进气管与新鲜充量混合.人为增加新鲜充量中的废气量(即加大气缸中的废气)来提高混合气的热容量,降低混合气中的O2的浓度和燃烧速度以增加燃烧时的散热和降低最高燃烧温度。减少NOx排放。应用EGR的关键技术是EGR率。使之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得到各种性能的最佳折衷。对EGR系统的控制要求是。  相似文献   

5.
《汽车化油器》1997,(5):25-33
最近日本采用新型燃烧技术开发了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这种新技术包括产生气体滚动的直立进气道、实现最佳喷雾扩散和雾化的电磁涡流喷射器、维持充量分层的紧凑活塞凹坑,还有其它能够理想控制发动机的高新技术。这种新型GDI(缸内直接喷射汽油)发动机采用超稀薄分层燃烧方法,在部分负荷时实现了较高热效率,要满负荷时通过均匀燃烧实现了发动机的高性能。  相似文献   

6.
汽车发动机可燃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H C、C O、N O X等有害气体和CO2、H20、O2等无害气体。由于尾气成分与发动机的工况有最直接的联系,所以通过汽车尾气的检测可初步分析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性能好坏,可以检查包括燃烧情况、点火能量、进气效果、供油情况、机械情况等诸多  相似文献   

7.
汽车排放是指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HC、NOx、PM等有害气体。为抑制这些有害气体的产生,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改进产品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源头,欧美都制定了相关的汽车排放标准,其中欧洲标准是我国借鉴的汽车排放标准。目前,我国轻型汽车(最大总质量小于3.5t的车辆)已于20  相似文献   

8.
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是1972年美国汽油机开始使用的一种装置,目的是降低发动机废气排量。它将发动机排出的约20%的废气吸入燃烧室中,稀释油气混合物,降低燃烧最高温度,抑制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成,从而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使排放更环保。  相似文献   

9.
晓青 《驾驶园》2008,(10):106-108
1、堵车时开窗有害健康、绿灯亮时有毒气体最浓现在很多车主都认为,车内饰物和装备会对车内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车内要经常通风,才能保证空气畅通。但是,车内开窗通风也要注意时间、地点。比如当遇到交通堵塞时,发动机在运行时燃烧不完全,便会造成一些有害气体。当汽车刹车,轮胎和地面磨损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悬浮性的颗粒物也会造成一些危害的气体。业内专业人员曾用仪器在红绿灯路口进行过监测,发现那里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绿灯亮时,众多发动机开始启动,释放出有毒气体最多。在汽车的主干道,由于车辆密集且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0.
《重发科技》2006,(3):16-18
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有着高燃烧效率、高扭矩、低温室气体(CO2)排放等优势;但其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那就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大超过汽油发动机。因此,在日益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法规要求下和发动机技术自身技术发展下,各研究机构和厂商也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开发背景 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由于工作原理所限,发动机的热能转换效率仅为30%~35%,而通过排气浪费的热能竞达30%~35%.发动机排气不但浪费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热能,而且排气中含有因燃料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也给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07,(30):33-33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2073~2375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的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了水泵,冷却风扇(驱动风扇的离合器),散热器及相关组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在压缩和作功行程中,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会窜入曲轴箱中,这些气体必须被排出曲轴箱或吸入气缸中燃烧,否则会导致机油变质,发动机各接合面漏油,还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故现代轿车发动机中,都采取了曲轴箱强制通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龙辉 《汽车运用》2013,(12):44-45
(1)注意不要在不通风的车库内长时间运转发动机。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一氧化碳,它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有害气体。长时间处于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中,人体会出现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体虚目眩、心智混乱、大脑损伤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如在车库内启动发动机,应将车库门打开或打开排风装置,以便随时将废气排出车库。即使露天作业,也不要在运转着的发动机排气管附近长时间停留.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报》2006,(3):43-43
以下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在发动机燃烧期间,活塞发动机会产生无益的曲轴扭转振动,进而干扰整个动力系统的.运行。采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尤其如此。对这种“有害振打,甚至可以量化表示。机轴扭转振动的振幅大约为30%。  相似文献   

17.
祁东辉  张春化  边耀璋 《汽车工程》2001,23(6):401-403,388
利用CB366燃烧分析仪测录的液化石油气(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和原柴油机示功图,比较了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和原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及负荷对二者的影响,分析了供油提前角、掺烧比两因素对最高燃烧压力、燃烧放热率、着火开始时刻等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得出了有关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掺氢比对低热值气体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台架试验开展了发动机燃用2种典型低热值气体燃料(煤层气、沼气)掺混氢气燃烧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掺氢比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和对低热值气体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热值气体掺混氢气后,改善了低热值气体发动机的燃烧性能,最大缸压值上升,其对应的曲轴转角前移,燃料燃烧的火焰发展期大幅降低;随着掺氢比的增加,发动机平均指示压力更加集中分布在均值附近,且掺氢比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考虑在汽车发动机上燃烧零碳氨燃料以减少碳排放。但由于氨 (NH3)的燃点高、最小点火能量高以及燃烧缓慢等劣势,需要借助氢气 (H2) 作为助燃剂,帮助改善氨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燃烧过程。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氨氢双燃料发动机掺混燃烧调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氨催化分解制氢与氨燃料发动机耦合的研究现状,发现采用氨燃料在线重整制氢可以避免采用双燃料供给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助燃能提高氨燃料发动机的燃烧速度,降低NOx的排放量。对于氨燃料发动机依旧存在的动力性能下降和未燃氨气排放等问题,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20.
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秀敏  杨世春  高莹 《汽车工程》2002,24(5):445-450
从机内净化技术,机外净化技术和应用清洁燃料等方面讨论了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放技术,对车用发动机分层充气预混合稀薄燃料(MPFI)、汽油机直喷燃烧(GDI)和均质混合压缩点火式燃烧(HCCI)等燃烧技术,选择催化还原剂(SCR)、NOx存储器还原催化系统(NSR)、等离子体辅助催化剂等新的稀燃NOx催化剂和微粒处理系统,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不断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