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宽带化的要求,光包交换将成为未来交换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电交换领域或光交换领域,数据包冲突(即对同一资源的竞争)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文利用FDL建立一个光交换竞争机制以解决光包交换中的冲突,并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董宁  孙强 《铁道学报》2020,(2):73-78
铁路现有的光传输网络中有大量的DWDM设备,这些设备在未来面对流量大幅度增长时需要进行升级。OTN交换技术通过将目的地不同的信号汇聚在同一条光通路中进行传输以提升网络效率,解决了流量大幅度增长引起的带宽扩展问题。在混合线路速率传输和专用1+1保护的铁路光传输网络中,从频谱、成本和能量效率方面分析了在WDM层中引入OTN交换的优势。结合铁路网络中的实际拓扑,RWA算法模拟仿真的结果显示,通过在核心节点中安装OTN交换并进行流量梳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相较于传统场景,频谱效率最大可以提高602%,而成本和能量效率,最大分别可以提高607%和817%。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光纤链路自动交换的方法对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进行分析,发现SOA除具有放大功能外还具有另外2个特性:SOA内部载流子的变化会引起SOA内部电压的变化;通过对注入到SOA中的电流进行控制,可实现SOA光交换。根据SOA的这些特性,可以利用SOA采集加在链路中的控制信息,确定链路间的连接信息;同时通过由SOA构成的硬件控制电路和信息处理软件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SOA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完成对光纤通信传输链路的自动化光交换。  相似文献   

4.
新型多粒度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登元  窦军  李季 《铁道学报》2005,27(2):108-113
在分析现有的基于DWDM的多粒度交换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WDM的、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新型的多粒度交换技术———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Physical Frame Time slot Switching, PFTS)。文中给出了PFTS的帧结构,对PFTS的工作过程和特点以及PFTS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将PFTS与近年文献中报道较多的多粒度光突发数据块交换———OBS(Optic Burst Switching)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PFTS的信道利用率明显高于OBS。  相似文献   

5.
双向编组站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双向编组站车流作业的特点,将各车场能力、解体能力、交换作业能力、衔接方向的通过能力和编组场的股道数作为约束条件,将车辆在编组站的走行距离和集结时间,交换车的作业费用以及在其它车场的作业作为目标函数,构造了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从多方面对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6.
交换结构是高速路由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件之一,随着高速网络传输和操作的媒质从电域变化到光域,光缓存和光控制技术的局限性使得交换结构极有可能采用简单输入排队的工作模式。在简单输入排队的交换结构中,TCP的拥塞控制存在着不同寻常的新同题,本文首先指出在交换结构环境下,单靠传统的队列管理机制无法兼顾交换结构的吞吐量和TCP公平性。分析了队列管理机制之所以失效的原因,在于它无法同时克服队头堵塞和TCP流对交换结构端口的”不公平争抢”问题。接着提出一种把公平的启发式仲裁和随机提前丢头队列管理机制(hFs&rEDF)结合起来的算法,能够兼顾交换结构吞吐量和TCP公平性。仿真实验表明hFs&rEDF算法可以获得75%以上的吞吐量和接近于1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我国铁路电话交换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3种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的比较,确定软交换技术为铁路电话交换网的发展方向,并给出软交换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SDH传输系统自身的保护机制和时隙复用原理决定了其承载的业务可能会产生错连,在传输与交换共同组网的环境里,错连可能对交换系统造成重大影响。通过对传输、交换典型组网中错连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错连的预防措施与网络优化方法,为通信行业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职《电工技术》教学现状,提出问题解决方法:课程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管用"原则设计;补充必要的高数、物理相关知识;理论教学与计算机仿真、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和理解、动手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提出教学策略:由后续专业课老师提出问题;设计仿真实验引入新课;理论讲解与仿真实验结合;由仿真实验导入动手实验。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能否通过既有的线路最小半径曲线是车辆购置或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及线路试验等方法对车辆在最小半径曲线上的通过性能进行了研究。某一出口地铁车辆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能够通过最小半径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