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中  裴佑生 《北方交通》2022,(2):50-53,56
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面临设计和施工进度管理等难题,将BIM技术应用于互通立交设计及施工中,建立全专业的三维信息模型,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桥下限界高度分析、三维视距分析.通过本项目自主研发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在施工阶段参建各方对工程进度的实时、精准把控和便捷管理.应用结果表明:通过BIM技术能够优化设计和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了BIM技术在互通立交中的应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工程频繁出现于城市建筑密集区,由于施工场地受限大、隐蔽性强,对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于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借助其可视化程度高、模拟性强等优势,有效解决施工中管线碰撞、工序衔接不畅等问题。以成都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对施工中BIM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了BIM技术优势,构建了参数化族及可视化模型,从管线迁改、冲突检查、5D(5dimension,五维),三维模拟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地铁深基坑施工的BIM技术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了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多种信息。如何将BIM与GIS相结合,实现建筑物微观单体与空间宏观信息的统一建模、信息共享与可视化表达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论文对如何利用BIM和GIS融合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BIM三维设计与GIS宏观管理一体化开发的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悉尼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BIM与GI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以某特长隧道为工程依托,就BIM技术在公路隧道设计中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与探索。实践表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三维设计中模型建立、信息添加、工程量计算和辅助出图等问题。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可将项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与管理,最终达到革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成果、提升施工质量、加强施工安全和保证运营稳定等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地城市的路网结构特殊性,根据山地城市路网模型,提出了山地城市道路的连通率的计算方法,然后基于蒙特卡罗的模拟算法对震后路网可靠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山城重庆某局域路网进行了震后路网可靠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为应急救护中心的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筑行业的传统信息管理中,由于普遍存在着信息整合度和集成度较低、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的有效利用,信息交流障碍重重,难以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BIM技术应运而生。BIM技术通过将项目设计、建造以及运营以参数模型的形式进行模拟,将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实现模拟模型的信息参数设置以及模型信息间关联的智能化,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分析处理效率,因此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的设计架构方案,以期在建筑行业的信息分析管理中通过科学利用BIM技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和优化传统CAD设计在工程项目上的工作效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运而生。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将有效地提升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递共享。BIM技术有着先进的理念,BIM技术的三维协同设计特性,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递共享、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支持、可视化的设计等等,这些理念的先进性提升了工程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驱动交通行业产业转型和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施工效率,阐述了装配式钢结构桥梁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结合BIM可视化分析平台,提出并采用Revit+Fuzor模式构建适用于桥梁结构的可视化施工模拟体系的一般方法。以某4跨钢结构连续梁桥实际工程为实例,归纳总结其建造装配过程、关键施工工序、机械设备作业情况等施工模拟方法。在虚拟建造过程中,采用Revit软件创建桥梁模型,Fuzor模拟施工,该模式可将模拟输出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施工管理中,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控。  相似文献   

9.
制梁场的布置形式对桥梁的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均有影响,以汉巴南高速铁路的桥梁建设工程为依托,结合SLP方法(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系统化布置方法)对其中的马鞍制梁场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合理的制梁场布局初步设计方案。再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评价与决策最终确定平面布置方案。通过 SLP方法与BIM 技术,提高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设计和三维可视化管理的效率,避免构件在施工现场的二次搬运和交叉碰撞,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并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逼真显示的三维地理环境中实现铁路三维实体选线设计,研制了一个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该系统集成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地理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航测影像信息和卫星遥感信息,建立了一个逼真显示的铁路虚拟地理环境;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构建了铁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库;通过调用库中的实体基元模型,实时构建方案线三维模型,并在三维环境下对其进行检查修改,比选不同结构类型,实现三维实体选线设计.系统在中老铁路勘测设计中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让选线工程师在室内环境下模拟现场实景分析和踏勘,能快速构建方案线三维实体模型,具有方案线比选直观等特点,能满足环境选线、重大工程优先选址选线、海外铁路选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 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 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角色在多约束、长周期、大投入下的复杂系统工程,采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实现其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全面协同的关键. 详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的复杂性,总结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包括4种主要应用模式:面向建造、面向协同设计和分析、基于商业软件平台、基于开放式平台的BIM工程. 在分析当前研究及应用不足的基础上,归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面临的三大问题挑战:全生命周期大量模型共享的统一性问题;基于BIM的多专业、多CAD/CAE软件协同问题;全生命周期海量信息数字化、高效率、低成本管理与应用问题. 为弥补现有不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向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管理及平台、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三维设计、面向智能建造和运维的BIM规范性设计、基于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的BIM表达与共享、BIM技术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存在的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过程管理难度大、缺乏协同配合、无法在后台实时监管的难点与痛点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的优势,充分借鉴BIM+GIS技术在铁路、公路行业的应用,从航道工程建设、养护、服务三个维度,探索BIM+GIS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入论证BIM+GIS在航道工程设计施工、航道养护巡检和清淤管理、船舶导助航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效果,以期为航道建设、养护、运行服务等全业务链提供数字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城市路网优化设计的通用模型,以及在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特殊情况下的路网设计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山地城市路网与震害环境适应性问题,综合分析山地城市路网特点及其震害环境状态,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选取方法,建立了山地城市抗震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山地城市路网抗震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山城重庆某局域路网进行了抗震适应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1):246-247
以BIM技术为研究背景,在论述BIM技术应用机理和使用优点的基础上。从BIM模型构建、桥梁设计合理性分析与冲突检查以及出图构建等方面,详细的论述了BIM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可知,BIM技术具备可视化、可模拟修改有点,在设计中能够提升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中,但道路工程设计中的BIM应用仍然寥寥无几。通过构建道路BIM模型,探讨了BIM在道路路线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组合视觉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苏交科集团BIM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6年4月依托苏交科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成立,2016年10月与美国Bentley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中心以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提高工程建设行业勘测、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中心现有BIM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业务范围涉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城市片区开发、水运、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苏交科集团BIM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6年4月依托苏交科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成立,2016年10月与美国Bentley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中心以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提高工程建设行业勘测、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中心现有BIM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业务范围涉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城市片区开发、水运、轨道、综合管廊等专业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期数字化不足、 数据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为目标, 提出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概念, 即以 GIS 技术为基础, 结合 BIM 技术, 研发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 本文分别在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三维建模、 可视化分析对 BIM+GIS 数字化平台进行了阐述, 并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