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依托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中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针对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不同截面形式的三维土层-结构数值模型,探究不同截面形式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特点及变形规律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断面形式的波纹钢管廊结构最不利受力位置,最后分析了超载作用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圆形断面和马鞍形断面结构腰部位置横向变形和内力最大,而矩形断面结构四个角处节点的变形和受力最大。不同断面形式的管廊结构底部均向内收缩变形,且管廊结构竖向变形量比横向变形量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关注波纹钢管廊结构变形量,尤其是结构竖向变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中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针对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不同截面形式的三维土层-结构数值模型,探究不同截面形式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特点及变形规律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断面形式的波纹钢管廊结构最不利受力位置,最后分析了超载作用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圆形断面和马鞍形断面结构腰部位置横向变形和内力最大,而矩形断面结构四个角处节点的变形和受力最大。不同断面形式的管廊结构底部均向内收缩变形,且管廊结构竖向变形量比横向变形量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关注波纹钢管廊结构变形量,尤其是结构竖向变形。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对软土地区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没有相应的指导意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工程案例调查,从软土主要分布区域,综合管廊分类,结构形式,沉降控制标准,软基处理措施等方面,对软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某深厚软土地区填土路基段的地下综合管廊为背景,运用midas GTS 有限元软件,采用修正剑桥模型作为本构模型,考虑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分别模拟了综合管廊标准段和附属构筑物处路基的差异沉降情况。结果表明:在预压完成后,道路路基仍有一定的工后沉降,而在综合管廊处沉降要小于其他位置,从而造成差异沉降;在标准段结构差异沉降较小且在道路上方未发生沉降突变,而在附属构筑物边缘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突变;针对不同的差异沉降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彭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96-201,M0021,M0022
综合管廊的标准化设计是建造综合管廊工业化、产业化体系的重要基石。从规范规定到实际使用中管线安装、使用、运维等角度,对综合管廊的总体设计标准化进行了探索。梳理标准断面设计原则,从标准断面舱室数量、舱室大小、舱室布置形式方面进行标准化研究;总结平面和纵断面的设计原则,根据工程经验提出平面、纵断面的标准化设计;总结综合管廊各功能性节点设计原则,给出常见节点的布置形式。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分析了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市政管线敷设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系统方案、标准断面、管廊节点、结构设计及附属系统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无锡市高铁商务区综合管廊的设计理念,并总结了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市天府新区汉州路综合管廊工程为例,总结了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的布置方法,对总体设计和节点设计提出了见解。通过对比,得出在新区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现状地形对投资的影响极大。汉州路综合管廊各舱室根据管线自身需求,采用上下叠建方式,不仅满足了使用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有限元软件建立土层-结构数值模型,系统地探究了地震加速度峰值、波纹钢结构刚度、土体刚度等因素对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明确了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工况的最不利受力和变形位置。研究结果表明管廊结构内力与变形随地震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管廊结构刚度增大,结构内力随之增大,相反地结构变形随之减小;管廊结构内力、变形和层间位移角均随土体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土层刚度越小,对结构变形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综合管廊建设路段、入廊管线,从而确定合理的综合管廊断面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及难点。介绍了武汉市汉口滨江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对综合管廊的规划路由进行优化调整、选择入廊管线以及断面设计。同时,根据自身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工程经验,对综合管廊因地制宜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为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南运河某盾构形式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总结了在中心城区采用盾构法进行综合管廊建设的设计经验,介绍了管廊圆形盾构式综合管廊内部舱室布置及入廊管线设置情况,探讨了综合管廊平面、纵断面高程设计要点,并重点论述了盾构形式综合管廊工艺节点井内部布置形式。工艺节点井将双线综合管廊进行连接,其内部设置出入口间、吊装间、出线井、通风机房、配电间等多个功能间,做到了将管廊所需的人员逃生、设备吊装、通风等功能有机统一于单个节点井中,以适应盾构工法建设综合管廊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建高 《隧道建设》2020,40(Z1):454-460
正1工程意义顶管施工技术作为综合管廊发展的一个分支,这几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下通道工程。天津新八大里黑牛城道地下通道在富水软弱地层中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穿越快速路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在不断交情况下,建设集综合管廊、地下通道、地铁出入口于一体的地下结构,有机地将地铁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管廊建设结合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地下空间利用,对促进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隧道工程一样,防水工程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介绍防水设计原则、防水等级选择,并以上海市松江区某综合管廊工程为例进行研究,总结软土地区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的实施要点,如主体结构自防水、主体结构外(底板、侧墙和顶板)防水和细部结构(变形缝、施工缝和预埋管)防水,为今后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市城北路管廊工程一标段结构设计为例,对综合管廊复杂节点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管廊的特殊节点及交叉口多为异形空间结构,若采用传统的平面杆系闭合框架模型进行分析,会带来很大误差,因此本着精算、精析、指导施工的原则,对管廊的每个结构都做了精细化分析;从计算分析中,总结出结构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原因及优化措施,为今后管廊结构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长沙高铁新城综合管廊工程是首批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第一批工程,工程规模大、入廊管线种类多,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从实际设计方案出发,分析了高铁新城综合管廊总体设计要点,解析了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平面和竖向以及各功能节点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重点研究了综合管廊与沿线磁浮轨道、地铁、电力隧道等其他市政基础工程的相互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对笔者参与该工程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对未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ZigBee技术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是综合了数据采集、微小信号处理、现代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嵌入式计算机、分散式信息处理等多学科新兴前沿技术,构成了恶劣环境中的数据采集远程监测网络系统.实现对复杂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范围道路状态变化,实时在线进行高精度、动态监测与人工智能专家状态趋势预警,实现无人值守边(滑)坡与软土路基沉降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为我国环境复杂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进入到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对策,对于确保城市更为顺利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综合管廊概述,分析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优势,并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节点类型、综合管廊和监控中心连接通道、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及计算模式等重要节点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朔州市七里河片区综合管廊共建设了怡西路、怡东路、顺义路共7.6 km的综合管廊。结合其设计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纳入管线、断面选择、平面布局、节点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健  张仲勇 《公路》2022,(4):181-183
波形钢腹板梁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跨度桥梁,其在运营期的结构性能是养护单位关注的重点。因此,这类桥梁在建设期往往就构建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中的预警值设定得是否合理成为监测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以某实际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梁工程为例,借助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波形钢腹板刚构桥健康监测系统中预警值的设定方法。结果表明,文章中的预警值设置方法科学合理,可得到符合桥梁运营管养需求的监测预警值,可为同类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梁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作为一项新兴工程类型,提高电气设计的整体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对综合管廊的电气工程设计中遇到的供电电源负荷等级、现有管廊的供电电源配置形式、配电结构及变电所节点设计的优化、电缆电线的选取、防火分区配电、综合管廊风机的配电及控制、管廊的接地等重点、难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复杂环境下新建综合管廊施工控制要点以及对原综合管廊改造工程中采用封闭加固止水、降水、自动化监测等技术手段保证土方开挖、新旧管廊接舱施工阶段,周边环境、现行管廊以及廊内管线的变形情况受控。同时对接舱段节点采用多重防水措施来保证结构的防水效果,以期通过本工程的实践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