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贵铁路铁盔山隧道,全长5227 m,是该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根据成贵铁路铁盔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介绍了隧址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着重分析了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8月22日,我国高铁最大溶洞隧道——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完成铺轨任务,为年底按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成贵铁路云贵段玉京山隧道全长6 306 m,是一条集瓦斯突出、大溶洞、软弱围岩、特大涌水等复杂地质条件于一体的隧道,也是成贵高铁全线一级高风险隧道。2016年7月23日,玉京山隧道横洞工区发现了巨型岩溶大厅。经国内专家多次现场探勘,一致认为该溶洞为中国高铁建设史上体量最大、地质水文最复杂、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这也成为了  相似文献   

3.
郭瑞  郑波  黎晨 《隧道建设》2019,39(4):601-608
为解决下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高填土路堤的影响问题,依托成贵铁路大方隧道下穿杭瑞高速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隧道施工对上覆地层位移影响、地表纵向变形特征以及下穿施工对地表各特征位置的主要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1)隧道下穿施工造成高填土路堤层发生显著沉降变形,上覆地层向隧道正中方向产生明显横向位移; 2)大方隧道下穿施工产生的地表纵向变形可划分为微变形区(洞口浅埋沉降区)、强变形区(高填土路堤沉降区)和弱变形区(地表沉降区)3个区域; 3)大方隧道施工分别开挖至洞口、挡墙和公路路面等特征位置时的地表纵向影响范围分别为开挖前方的75、52、65 m,在此影响范围内地层位移变化强烈; 4)拱顶动态沉降曲线均呈反“S”形特征。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模拟计算值与监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并最后给出相关施工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中缅国际通道广大铁路祥和隧道位于大理和祥云交界,全长10 220 m,属于一级高风险双线隧道,穿越9条大型山体断裂破碎带,以"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变化频繁、地下水系发育、涌水突泥多发"著称,极软弱、极破碎、岩溶强烈发育或富水岩体等风险段占全隧总长的45%,是广大铁路最后一个贯通的隧道。广大铁路开通后,将加强滇西地区路网运输能力,构建云南出境通道,带动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象山隧道左、右洞分别长15898m和15917m,是龙厦铁路最长的隧道和重要的控制工程。在隧道宏观工程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已施工段出现的风险事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象山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体多、埋深大、地表环境复杂、陡长施工斜井等形成施工安全风险的工程背景,在其影响下,隧道施工期间出现突水突泥、地表失水、塌方、软岩大变形、岩爆、瓦斯爆炸、高地温、有轨运输溜车的风险很大。此外,还对上述施工风险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乌鞘岭隧道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最长铁路隧道,长20 050m.为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40m.地质条件复杂,F7断层是隧道通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条断层,破碎带宽817m,主要由断层泥砾组成,并且是全新世活断层.隧道施工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形.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的方法,确定断层泥砾带的物理力学参数,为隧道变形防治及安全评价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司景钊 《隧道建设》2017,37(7):912-915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 538 m,为亚洲铁路第一长隧。隧道区域地质构造发育,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差,具有“三高”(高地热、高地应力和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和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工程主要不良地质有高烈度地震、 活动断裂、高地温、岩爆、软质岩变形、放射性地层、有害气体等。工程重难点为高温热害问题突出,软岩大变形,隧道涌水量大,软弱破碎围岩地段TBM施工易卡机,安全风险极高、组织管理管控要求严 ,通风效果要求高等。围绕高地热,活动断裂地层,深竖井、复杂地质条件下TBM研制等问题,已立项并实施隧道高地热环境施工关键技术、复杂地质条件新型TBM研制及应用、铁路隧道超深竖井施工关键技术和深埋特长隧道高地温地段混凝土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成贵铁路某隧道工程D4K463+497充填溶洞地质勘察为例,通过补充地质调查测绘和钻探查清溶洞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现场水文观测,结合施工图勘察结果综合分析溶洞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溶洞的工程处理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工程处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3年多的艰苦鏖战,我国西南地区最长铁路隧道———成(都)兰(州)铁路平安隧道近日全线贯通。该隧道的贯通填补了我国强烈地震带、极端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空白,标志着成兰铁路施工进入冲刺阶段。成兰铁路平安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全长28.4 km,是成兰铁路最长隧道。由于隧道所经过部  相似文献   

11.
《隧道建设》2013,(3):196
2013年2月26日,国家重点工程、西南出海大通道贵广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承建的三都隧道全线胜利贯通。三都隧道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三都县境内,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14 637 m,设计时速200 km,是铁道部1级高风险隧道。三都隧道穿越14条大断层破碎带和3条褶曲构造带,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环境十分艰苦。  相似文献   

12.
李志军  陈馈  陈桥  周毅  李增  于京波  张啸 《隧道建设》2022,42(5):807-816
为探讨高原铁路某隧道不良地质条件下敞开式TBM开挖直径是否适应的问题,结合已建、在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数据,分析TBM法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原因,且通过对比分析工程地质数据、衬砌参数,认为不良地质条件下TBM护盾收缩及初期支护体系形成支护能力周期长是造成初期支护侵限的主要原因。预测当TBM开挖直径为10.2 m时,该高原铁路隧道TBM段Ⅲ级围岩中等及以上岩爆段、Ⅳ级围岩(节理密集带)、Ⅴ级围岩(蚀变岩)存在初期支护侵限的风险。提出如下建议: 1)设计TBM开挖直径时考虑护盾收缩量; 2)在强烈岩爆段、节理密集带、蚀变岩等情况下,采用钢管片施作初期支护以提供临时支撑,缩短支护能力形成周期,并将TBM开挖直径适当增大为钢管片安装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焰 《隧道建设》2019,39(6):983-988
盾构直径过大,其成本和安全风险也将成倍增加。结合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工程地质特性和工程重难点,分析大直径盾构在高水压、强透水性、复合地层施工过程中设备选型、长距离独头掘进、穿越软硬不均地层与断层破碎带等存在的风险。具体从常压刀盘、泥浆环流系统选型设计以提高设备适应性,制定开挖管理与泥浆管理并重的掘进参数控制方法,针对上软下硬和断层破碎带地层的施工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规避地质重大风险,确保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1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I标湘江隧道开福寺站至滨江新城站区间左线顺利贯通,"城铁I号"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开福寺路地下30 m破土而出,标志着长株潭城际铁路成功穿越湘江。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是我国首条土压平衡盾构铁路隧道,也是国内首个采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过江隧道。开福寺站至滨江新城站区间长2 710.7 m,其中穿越湘江段1 100余m。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盾构穿越湘江段地质复杂多变、覆  相似文献   

15.
叶堃  丁浩江 《路基工程》2014,(2):210-212
对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岩溶管道水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调查,根据岩溶管道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调查分析,论证了岩溶管道水径流发育高程和线路高程的关系,对隧道施工可能遇到的岩溶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和榆高速公路康家楼隧道右洞近日安全贯通。康家楼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双线总长13 600 m,其中左线(山西段)6 831 m,右线(山西段)6 769 m,为和榆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该隧道中途穿越16条地质断裂带,并存在涌水、岩爆、大变形等不良地质,属于特长高风险隧道。该隧道于2011年开工建设,建设者自开工建设以来,坚持标准化施工,不断研究破解风险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7.
成贵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金沙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近日开工建设。该桥全长1874.9m,是国内首座“公路在下、铁路在上”公铁两用大桥。  相似文献   

18.
瑞士Vereina隧道工程中的地质超前预报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瑞士目前正在采用钻爆法和隧道掘进机法施工的20km长的Vereina隧道是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隧道。该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所穿过的岩石中既有非常坚硬的火成岩、又有非常松软的沉积岩以及由于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破碎带,准确判定松软岩层和破碎带的位置决定了施工能否安全面有效地进行。为了及时预报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情况,Vereina隧道施工中系统采甩了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研制的TSP测量系统,这种建立在对反射地震波情号的接收和处理基础上的测量系统能准确预报隧道施工前方150m范圈内地质条件和岩石特性的变化.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成贵铁路将军山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多项式回归进行了跟踪量测,分析了隧道滑坡的滑动速度、变形阶段,结合降雨和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调整了施工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21日,"征战"中国第一铁路长隧——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彩云号"TBM(隧道掘进机)成功穿越第1个地层交接涌水带,掘进里程突破500 m,日掘进最高达到32.14 m,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TBM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首次应用成功。大瑞铁路全长330 km,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标志性工程,泛亚铁路西线重点工程,也是迄今为止穿越横断山脉的第1条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是大瑞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34.538 km,是亚洲最长的山岭铁路隧道,也是中国第一铁路长隧。隧道最大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