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述大型全回转起重船调横倾系统的常规设计方法,发现常规全回转起重船调横倾系统设计中存在调载速率无法与吊机匀速回转过程产生的横向力矩变化速率相匹配的问题,并提出设置变频控制的防横倾系统用于控制调载速率,从而与吊机匀速回转过程产生的横向力矩变化速率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张彩华 《船舶》2019,30(3):21-25
大型全回转起重船起重机吊重货旋转时将产生很大的横倾力矩,需配置抗横倾水舱,通过反向调拨压载水,使船舶横倾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文章对合理布置抗横倾水舱、确定抗横倾水舱的舱容、抗横倾泵流量的选取和抗横倾系统的模式进行论述,对于大型全回转和半回转起重船的分析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世乾  陈梦  何沁园  达静 《船舶》2021,32(5):65-70
对于起重船,尤其是大型起重船,DP-2起重作业模式是最为关键的工作模式,该文基于3000 t全回转起重船的电气设计进行阐述与分析.首先分析了3000 t全回转起重船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特点要素,主要包括配电系统架构、动力定位(DP-2)系统和锚泊定位系统在起重船上的应用;然后通过结合FMEA报告对全回转起重船的电气设计进行反推,并针对此起重船的特殊性,提出满足航行和作业要求的设计方案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其与以往起重船的共性和差异,为该类型后续船的电气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并希望藉此获得对海洋工程起重船舶电气设计的更深入探讨和更佳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全回转起重船作业过程中船体和吊物的运动相互耦合,这会对起重船作业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起重船船体和吊物的运动特性问题,本文利用AQWA软件以1艘起重能力为12 000 t的超大型全回转起重船为对象建立水动力模型,计算该船在系泊状态下不同吊臂旋转角度、不同环境载荷入射角以及不同吊重时船体和吊物的运动响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船体和吊物运动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全回转起重船船体和吊物的运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对作业过程中环境条件限制和压载水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8月25日,振华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进入起重机总装阶段。该起重船是国家产业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其船体长290 m,宽58 m,最大起重质量达到1.2万t,相当于吊起2座钻井平台,项目于2011年启动。这是振华重工继建造"蓝鲸号"7 500 t起重船和韩国三星8 000 t起重船之后,再次刷新世界最大起重船纪录。该船具备自航、锚泊、动力定位以及360°全回转等功能,适用于无限航区航行,可在300 m深海执行各种起重、勘探、打捞任务,可广泛运用于架桥、救助、水上施工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起重船的基本结构是以固定把杆式起重船为基础,起重功能不变。在起重船的把杆上安装着横梁,横梁上设有两个滑车,滑车通过钢丝绳与横梁两端的滑轮组、导向滑轮、抓斗横移电机相连。抓斗起升卷扬机钢丝绳通过导向滑轮、两个滑车上的起重滑轮与抓斗相连。抓斗起重卷扬机控制抓斗抓起泥以后,抓斗横移卷扬机拖动两个滑车和抓斗到横梁端部,将泥倒入靠在多功能起重船一旁的泥驳里。抓泥横梁竖起来底部与固定在船艏的桩架铰,顶部与把杆连接,内燃桩机安装在横梁道轨内成为打桩船桩架。经过以上改造后具有起重、抓泥、打桩等多种功能起重船就实现了一船多用,节省了人、材、物和时间,可用于就固定把杆式起重船的改建,也可以在建造新船时设计上这种多功能装置。  相似文献   

7.
大型起重船舶开发的一些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才 《江苏船舶》2008,25(2):7-10
介绍了大型起重船舶的市场需求、分类及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大型起重机的技术特点和起重船稳性变化的特点,得知起重船主尺度的选择必须优先顾及各种状态下稳性的要求,同时说明了起重船定位、移位性能的设计要点以及驱动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海上抢险打捞作业能力,设计一艘具有3000m深水铺管能力和最大5000t起重能力的自航全回转起重铺管船。介绍该船的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分析起重机系统、辅管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阐述总体布置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是由上海港务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港口机械厂、上海船舶设计院联合设计,由上海港口机械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大型自航起重船,适用于港口重大件货物的装卸和近海、港湾工程的起重作业等。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建成后,分别试吊和装卸过250吨和170吨援外工程大件,实践证明:本船设计参数和结构形式比较先进,制造是成功的,全船性能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具有:重心低、起重幅度大,能全旋转,起重效率高,臂架可放倒和采用电力推进等特点。其首制船经交通  相似文献   

10.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港务局、上海船舶设计院、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联合设计,由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制造的大型起重船。第一艘已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制造完成,经过试航和起吊,性能良好,达到了技术要求。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是专供上海港装卸使用的工作船,亦可在近海进行起吊作业。  相似文献   

11.
深潜水工作母船是一艘具有电力推进、动力定位、能为海洋救助打捞工程及海洋工程作业提供多种深潜水作业支持服务的特种工程船舶.该文简要介绍了该船基本概况,介绍了在300m饱和潜水、常规空气潜水、ROV遥控探测、大吨位海上起重等主要作业功能,二级动力定位、四点锚泊定位、船舶减摇、防倾调载、直升机起降平台与安全保障等安全保障功能方面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31000DWT多用途船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000DWT多用途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德国哥伦比亚航运公司开发设计的重吊多用途船。本船参考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曾经为该船东开发设计的30000DWT多用途船,在保证主尺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优化总体布置,增加起货能力和装载能力,以满足船东新的使用需求。从货舱、边舱、活动二甲板及搁架、起货设备、破舱稳性和谷物稳性方面,简要介绍了该船的总体设计特点以及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船舶液压起重机延迟反馈吊重消摆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钰   《船舶工程》2017,39(1):68-72
由于操纵和工作环境的变化,起重机的吊重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摆动,这种摆动降低了起重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文章以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实验中心船舶液压起重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机电液仿真建模技术及拉格朗日方程,在MATLAB Simulink仿真软件平台上,建立起重机操作液压系统及吊重摆动模型,采用与试验数据对比的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设计基于吊重摆动位置延迟反馈的控制器,通过将延迟反馈信号叠加到操作信号上的方法实现吊重的消摆控制。结果表明,在各种操作情况下,延迟反馈控制器均能很好地抑制吊重的摆动。  相似文献   

14.
邬婷 《船舶工程》2020,42(S1):160-164
小水线面双体船船型本身比较特殊,用作科考船又需要安装多种特种机械设备,它的舾装布置与常规的货船有一定区别。双体船造价较高,而且船上科考人员众多,因此需要对它的舾装设计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进行探究。论文以某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为例,提出了该科考船的功能目标需求,对装船科考设备和起吊设备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同时结合总布置和船体结构,在考虑轻量化的基础上对防火分隔系统的布置和材料选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海上吊物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长方体吊物模型六自由度的运动和风载荷,建立广义坐标的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并利用高阶的龙格-库塔方法求解该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吊绳动张力计算公式,对不同吊绳长度、不同起吊速度、不同激励频率时的吊绳摆角、吊物转动角度和动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吊绳长度,起吊速度和激励频率的变化均对吊物的摆角和吊绳动张力产生很大影响,吊物的升降对吊绳摆动、吊物转动和吊绳中的动张力有抑制作用,且起升速度越大,对吊物系统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可以通过控制起吊速度和时间来减小吊重的摆动。当激励频率接近于吊物系统特征频率时,会出现共振现象,因此起吊作业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吊索长度以避开共振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水吊装作业摆动抑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船用吊机防晃装置,采用仿真建模技术及拉格朗日方程,在Simulink仿真软件上,建立船用吊机防晃装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在不同拉力、吊索长度、波浪频率下吊物运动角度时程响应。结果表明,有防晃装置的情况下吊物的位移可减小80%左右,新型船用吊机防晃装置具有明显的消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德安  杨博  蒋曙晖 《船舶工程》2020,42(S1):142-146
8 400 DWT多用途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美国船东INTERMARINE设计的一款单货舱多用途重吊船。该船采用两冲程低速柴油机驱动,适合全球航行运载集装箱、干散货、木材制品、钢卷、重大件以及危险品等。该船设有长度为60.9米的超长箱形单独货舱。货舱内设置1层二甲板,该二甲板可以放置在高度不同的两个位置并且可以作为谷物舱壁放置在船长方向上不同的三个位置。甲板左舷设有2台最大工作载荷为150吨的克令吊。联吊能力为300吨,不需要使用浮箱和固定压载。为了提高该船的操纵性,在螺旋桨前方设置了平板呆木。船体结构满足船东安全坐底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富明 《船舶》2006,(6):34-37
电动三位四通阀是货船在装卸货物和作业时调整船舶横倾的专用设备,过去都是从国外订购。为使该设备能立足国内,我国从1992年开始研发,1993年制成样机,1994年成功应用于一些实船上,取代进口设备。文章总结了研制经验,望能对国内同仁们有一定启示和参考作用,以共同加速船舶设备配套国产化率。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水下设备形式,深入分析深海采矿作业中水下设备布放回收的技术难点和作业效率,开展布放回收系统中的集矿车、中继仓、提升泵和扬矿管等水下设备的配置和布局设计,形成深海采矿船水下设备布放回收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深海采矿船水下设备布放回收系统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为深海采矿船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