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设计了一套电池信息实时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主要由电压、电流、温度传感器电路,电压监测系统,电流监测系统、主机模块和通信接口组成。同时,设计了CAN通信协议,将各个模块采集到的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到主机模块。为了方便对电池监测系统监控和数据记录,在MATLAB的GUI图形界面编程环境下设计了上位机监控软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路桥、隧道的施工与应用中的检测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多点应变监测系统,避免了有线监测技术带来的费用昂贵、安装不便、布线繁琐等问题.该系统包括一个协调器设备、多个路由设备和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可以采集至少两个应变值,并将采集到的应变值通过CC2530芯片进行无线发送.路由设备起到中继的作用,接收并转发终端设备的数据到协调器设备.协调器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传输到用LabVIEW编写的电脑监测软件上进行数据的实时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研制的无线应变监测系统能够对应变值进行实时、无线监测,满足路桥、隧道方面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警的需要,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多元发布平台。该平台包含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网络发布系统和基于GSM的短信息预警发布系统。网络发布系统采用3层B/S架构,以Asp.Net为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了Internet环境下监测信息的管理和分析。预警短信息发布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预警值,将监测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通过在四川某高速公路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中的应用,表明了该平台提高了监测信息发布的效率,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各大中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大量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采用包括被管理对象层、资源检测与采集层、数据汇聚与处理层和应用展现层的四层体系结构,以及包括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终端设施监控、终端维修管理和移动通信处理等五大模块的组成结构. 该系统应用于广州交通信息化设施监管实践中,覆盖了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所有主要的信息化系统和车载终端. 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广州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由冰、雪、雨、雾等不良天气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比例很高.自动路况检测技术能利用设置在路边的ITS专用CCTV设备,能实时采集路况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系统的演算法识别干燥、积水、积雪、结冰等路面状态,提供给经过该路段的驾驶员,对保障不良天气下的行车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窄带物联网LoRa通信技术,构建海洋环境下水面自主网络,解决了目前海洋通信过程中成本高、覆盖范围不足以及功耗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LoRa通信机制的海洋水质监测系统,能实时采集海域PH值、溶氧量、水温、流速等数据,数据经由窄带自组网络发送至基站,并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到云端.论文还在宁德三都澳海域对海域水质监测系统进行了应用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表明该系统对海域水质监测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既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ITS其它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从系统构成、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功能单元、系统信息流程等方面对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框架进行了总体设计;针对多种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共存的现象,进行了应用框架设计;并以广州市为例设计了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中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自动化系统正在向船舶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文中引入NMEA2000协议标准,分析了协议的网络特征和分层结构,提出船舶集成网络系统的三层结构,即设备网络、以太网及无线通信网,阐述了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功能及设备组成.基于NMEA2000协议的船舶集成网络系统是船舶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为各种船载电子设备及应用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交换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已有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开发该平台数据采集监测系统。采用PCIe-6320数据采集板卡完成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采集;利用CAN分析仪及其驱动程序将CAN总线通讯信号上传至工控机,依据整车CAN通讯协议完成对数据流的解析;使用LabVIEW完成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程序设计,实现对整车状态信息的采集、显示和监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汽车开发平台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精确、界面简洁直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铁路轨道沿线的智能监测设备建设、轨道交通领域的环境新能源再生等新兴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新能源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捕获环境清洁能源并将获得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各类智能传感器、交通信号装置、监控设备等正常运行提供电能.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各种新能源再生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包括风能采集、热能采集、太阳能采集、声能采集、制动能采集以及振动能采集.其中,振动能采集是轨道交通领域受关注程度最高、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新能源再生技术,其主要能量采集形式包括电磁式、压电式、摩擦式以及液压式.通过对研究内容及现状的总结和梳理,归纳了现有技术问题和工程应用挑战:包括稳定性、耐用性、经济性、能量大小、运动放大、可靠性方面.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新能源再生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将促进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