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处理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汽车公交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通过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站点配置融入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中。利用Space L模型、Space P模型分别构建公交系统有向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由复杂网络拓扑特性得出的公交系统网络中重要度低的节点,结合自行车接驳距离模型以及汽车公交线路最优站间距的确定,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该模型最终确定自行车配置站点时,需要综合分析站点及其所在线路相关网络信息、环境信息,对汽车公交线路进行调整,进而达到通过配置自行车站点优化现有城市交通线网的目的。最后以天津为例,对天津市1 273个站点,311条线路建立天津市公交系统网络,选取网络中度值较低的14个站点所在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并利用复杂网络拓扑特性指标对优化前后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公共交通网络平均出行站点数量降低了1. 94%,平均换乘次数降低了4. 15%。验证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合理配置自行车站点,在保证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不变的前提下,节约站点数量,提高了站点利用率及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周边交通衔接设施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地铁客流的供给以及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昆明地铁一二号线首期工程是云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线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本文通过对其周边交通衔接客流的调查,从客流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换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包括商业、居住、客运枢纽在内的不同站点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通过对衔接客流的分析,为地铁交通衔接设施以及共享单车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作为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运输的"主动脉",轨道交通运输速度快,载客量高,缺点是线路固定不变,灵活度不高。共享单车则是运载客流的"毛细血管",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成都市地铁3号线,采用Logit算法计算模型求解方法标定出轨道交通出行与常规公交出行的效用函数,从而计算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由市中心往城市外围发散,吸引范围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鉴别不同出行者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并分析其形成的致因差异,有助于从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等维度针对性地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设计并实施了居民出行的行为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RP)线上问卷,在数据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引入关联匹配技术,通过融合出行调查数据与公共交通出行交易数据实现了个体公共交通出行链提取。提出了公共交通依赖性度量指标与关键致因指标,构建了AGNES-Apriori模型开展公共交通依赖性分级与不同层级群体强关联规则挖掘,并据此提出了公共交通依赖性层级提升的“两阶段”框架及出行激励策略集。结果表明:(1)居民公共交通依赖性可被划分为低、较低、较高和高依赖性4个层级,不同层级对应的强关联规则间具有显著差异性;(2)关联规则包含的指标数量与3个参数值呈负相关关系,高依赖性强关联规则出现的概率为低依赖性的2.1倍;(3)家和目的地到站点总距离、收入、小汽车可用性等客观条件是影响居民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关键致因,而公共交通出行低自由度是导致居民公共交通依赖性降低的重要原因;(4)较低的客观条件指标值通常促使居民形成较高的公共交通依赖性;(5)小汽车低可用性变量主要出现在...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内部相对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使得乘客间频繁发生近距离接触,是流行病扩散的高危环境。面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类突发大规模流行病时,交通管理者通常采取的方案是全部公交线路停运,彻底阻断流行病通过公共交通系统传播这一个途径,但是对于公交乘客而言,如果缺乏替代的出行方式,将严重降低其移动性,甚至会影响其基本的生活条件。利用北京市公交IC卡刷卡数据,挖掘乘客的个人出行特征和相互之间的接触特征,构建公交乘客动态接触网络,试验数据统计显示北京公交乘客单次出行与他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17 min,通勤乘客工作日与他人平均累计接触123次。利用理论传播模型(SEI和SIS)模拟流行病在公共交通系统内的扩散,对比随机网络分析其特征,发现公交乘客间接触的周期性发生规律显著促进了流行病的快速传播。将乘客传播影响力集计至公交线路,针对常规公交网络设计停运部分线路的运营方案,使用站点间平均邻接距离作为指标,衡量部分停运方案导致的常规公交系统可达性损失。研究对比了停运方案实施前后的流行病扩散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只需要停运小部分线路就能使流行病暴发得到遏制,同时公交系统的整体可达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地铁是现代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其线网连通可靠性不但受到运营故障、恐怖袭击、踩踏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也与线网结构有密切关系。为评价线网结构(表示为网络的线路组成)对地铁线网连通可靠性的影响,基于传统的节点连通可靠度概念定义了"线路连通重要度"新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即线路增减/失效前后网络平均连通可靠度的变化(百分比)。采用基于排序的ORDER方法和网络连通判断算法求解上述模型。以广州规划年地铁线网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地铁线路特征(站点类型和数量)对网络连通可靠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号线的线路连通重要度最大(99.84%)为关键线路。研究发现而线路连通重要度受到线路中换乘站数量和中间站数量的综合影响,且前者的影响高于后者。研究结论值得交通规划和管理决策者在制定地铁建设和维护优先政策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客流分布不均衡情况,对地铁行车组织方案进行优化以缓解部分站点客流压力.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同时最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假定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服从均匀分布,以此计算在途和等候时间价值.为了满足各个行车段的不同特征,在大小交路模式下定义不同交路段的载客率和列车使用车底数,更加符合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广州地铁6号线的运行情况为例,运用基于全局搜索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考虑单一出行时间价值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出行时间价值降低3.21%,但平均载客率提高20.2%;考虑单一平均载客率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平均载客率提高11.98%,但出行时间价值降低了1.68%,因此综合考虑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的优化模型可以使2个目标函数值同时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9.
研究定制公交线网布局及调度优化对增强公交系统吸引力, 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定制公交乘客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离散的特点, 构建了考虑时间窗的定制公交时空分层优化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渔网与核密度分析对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热点识别, 并实现热点区域聚类分析以及合乘站点分类。基于合乘站点集合, 综合考虑公交容量、线路长度、乘客出行距离构建了线路空间优化模型, 以乘客的时间花费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了线路时间优化模型。以济南市城区定制公交为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案例结果表明: 模型优化后的线路方案, 乘客平均服务覆盖率可达96%, 服务区域内每个时段的单个乘客的平均节省时间为15 min, 公交的平均满载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1号线、2号线等17条地铁老资格线路也将逐步推广"人物同检",首批确认将增加1082座安检门。《关于北京市轨道交通17条运营线路实施"人物同检"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近日发布。所谓"人物同检",是指乘车人及携带物品均在安检之列。除了近几年开通的新线外,地铁1号线、5号线和13号线等线路的部分站点也加入人物同检行列。但大部分老线车站仅物品需要过机安检。由于各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铁开通初期进行客流预测时间较短,在交通小区划分、交通调查、出行者行为、运营供应条件和预测模型方面均需做特殊处理。文中依据长沙市地铁1号线所设车站周边个人出行调查结果,利用改进的四阶段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地铁线路初期客流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雄建 《运输车辆》2012,(13):105-108
作为全国第3个开通BRT(城市快速公交)的城市,济南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也可谓是不遗余力。从2008年开通首条BRT1号线以来,济南目前已经建成BRT线路6条,覆盖城区主要道路与核心区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较大便利。  相似文献   

13.
肖雄建 《商用汽车》2012,(13):105-108
作为全国第3个开通BRT(城市快速公交)的城市,济南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也可谓是不遗余力。从2008年开通首条BRT1号线以来,济南目前已经建成BRT线路6条,覆盖城区主要道路与核心区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较大便利。  相似文献   

14.
北京将再增一条贯通南北的地铁线路。地铁17号线最快有望于明年启动建设。按照目前规划,它北起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向南在中心城区沿二三环之间敷设,最终抵达亦庄地区。地铁17号线虽是一条新线,但已酝酿数年。前年北京两会上,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由于天通苑地区居民数量多,出行压力大,而且目前地铁5号线承担的客流压力也很大。为缓解5号线压力,  相似文献   

15.
<正>截至2017年7月,深圳市共建成投入运营城市轨道线路8条,总里程约286 km,轨道站点199个,换乘站28个,日均客运量约450万人次,高峰达530万人/日/次,地铁客流占公交比重已达44%,占机动化出行比例约15%。当前,深圳正在建的城市轨道线路共10条(含7条延长线),包括三期工程6、8号线(批复里程约62 km),三期调整工程2号线东延、3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5号线南延、6号线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随着载满乘客的首列列车缓缓驶出福州火车南站,福建省首条地铁线路——福州1号线南段开通试运营,宣告福建省步入轨道交通新时代。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线路全长24.89 km,共设车站21座,设计最高时速80 km。此次开通区段为1  相似文献   

17.
公交网络中线路重要度的测算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线路的重要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多个重要度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鉴于此,选取公交线路节点的度、线路平均换乘机会、可达性、介数及凝聚度5个指标描述公交线路的属性,并对各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信息熵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条公交线路的综合重要度,各指标的权重能客观反映各指标对线路综合重要度的贡献;最后,利用兰州市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兰州市公交线路的介数指标数值差异较大,对公交线路重要度的贡献作用较大;兰州市公交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水平差异较小,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其可达性强度对于城市居民的就医便利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利用ArcGIS软件生成大连市主城区医院分布图,使用网络分析模块计算各小区就医平均可达时间;将平均可达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探讨高峰与平峰时段,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就医可达性水平高低、各小区和医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通过Moran's I指数和LISA局部聚类模型,探讨医疗服务均等化存在不足的地区;以各小区最短可达时间为标准,划定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腹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大连市主城区小区就医可达性整体水平较好,高峰与平峰时段的可达性呈圈层式分布。高峰时段公共交通相对私家车就医具有明显的优势;平峰与高峰时段差异较大,平峰时段平均可达时间在10~20 min的小区比重较大,达到68.1%;医院可达性水平整体较好,30 min覆盖面积达到96.53%;从核心区至外围区,交通阻力对可达性带来的影响逐渐增加;街道尺度下的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明显,整体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各医疗腹地内,医院的数量与距离对腹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缺医地区极易造成居民对一级医院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北京市房山、昌平、大兴、亦庄线、15号线等5条轨道交通新线将全部开通运营。国产车辆、信号系统,有望在连接新城的线路上推广。地铁10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  相似文献   

20.
地铁的规划、建设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着重对地铁线路的客流分配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考虑时间、费用及舒适度三因素的交通阻抗函数 ,根据居民出行过程中的最短路因素及随机性因素 ,提出了改进型Logit出行方式分担率模型 ,并就 5种常见的地铁网型提出了客流分算法。其基本模型及算法简单、有效 ,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并已在南京市地铁客流预测中应用。可供轻轨及公路交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