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LNG船液货舱的预冷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预冷过程的数学模型,由此得出预冷理论规律.同时,以12.5万m3的MOSS型LNG船为母型船进行了理论推导、编写计算程序和实际计算,并与实船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LNG船预冷的实际规律.本研究对船舶实际航行中的预冷计划和节约预冷时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薄膜型LNG船船体结构晃荡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体结构晃荡强度评估是保证薄膜型LNG船(No96型)安全航行的重要环节.参考一般液货船舶及薄膜型LNG船绝缘层晃荡强度评估方法,结合其自身特点,提出完整的针对No96型LNG船船体结构的晃荡强度评估方法.以某薄膜型LNG船为例进行了晃荡强度评估整个流程计算,并针对膨胀珍珠岩密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桥梁水域桥墩安全与船舶通航安全,通过对长江水域船舶通航环境与水域安全现状以及船撞桥事故统计分析,提出开展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利用船舶操纵理论与船间水动力干扰相关理论,建立了船间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模型,并据此建立了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将桥墩由被动结构防船撞转变为非结构主动防船撞,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原型。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利用船舶操纵理论与船间水动力干扰相关理论,建立了船间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模型,首次将桥墩的被动防撞转变为桥墩主动防撞,并开发出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误差在15~28 m,具有较高的精确度。LNG船进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10~250艘·h-1、120~230艘·h-1;LNG船出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40~240艘·h-1、90~230艘·h-1。从通航效率的角度, 建议LNG船在满潮前1 h的白天时段进港,航速可保持11 kn以上,但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航速; 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建议 LNG 船在满潮后 1 h 的白天时段出港且航速保持 9.5 kn 以下,以保障 LNG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某型VLCC船为例,对该船主机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热量损失和火用损失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该VLCC船从热平衡分析法的观点来看,能量利用的重点是冷却水的利用,显然不经济。而火用分析法通过计算火用效率,评价能量的质量,提高用能过程能量的质量。该VLCC船从火用平衡分析法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从减少辐射热、机械功中不可逆损失着手,提高火用效率,为VLCC船主柴油机热力系统能量的利用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船舶空调利用余热制冷的热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机舱既是船舶的动力中心,也是船舶的能源中心.然而,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作为船舶动力和能源核心的主机,其一次能源利用率并不高.为了充分利用主机的余热,分析了船用吸收式空调利用余热进行制冷的可能方式,并对不同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了一次能耗率的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船营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结合制冷原理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初步分析了利用再液化装置处理蒸发气(以下简称BOG)的可行性,为以后在LNG船舶上装配再液化装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船用双燃料发电机燃气关联系统作为双燃料动力船的关键技术,其实船应用设计方案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结合某双燃料动力运输船的实际项目经验,着重阐述了瓦锡兰双燃料发电机燃气关联系统的应用设计,包括燃气供气系统、燃气管氮气吹扫系统、燃气双层管通风系统、燃气模式点火油系统和燃气排气系统的关键技术,为双燃料发电机在LNG动力船及LNG运输船上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和船-船水动力干扰数学模型,提出了由于船间水动力干扰导致的船舶临界失控发生的条件,分析追越状态不同船舶横向间距、不同船舶速度以及不同水深吃水比等条件下船船干扰力和力矩与船舶横向力、船舶舵力及力矩间的关系,研究船舶临界失控区的尺度,证明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区的存在,给出了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区随船舶横向间距、船舶速度及水深吃水比的变化规律.追越船转船力矩失控区在(-0.6~-0.5)L,追越船速度提高,临界失控干扰区尺度减小;被追越船干扰力临界失控区在(-1~1)L,转船力矩失控区域在船尾方向(-0.5~0.5)L.  相似文献   

10.
在对船舶柴油机余热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船舶空调系统有效回收柴油机缸套水余热的观点,利用缸套水余热给船舶空调进风进行制热或制冷,以实现船舶节能的目的。空调制热工况下,柴油机缸套水余热经过圆形翅片管换热器来加热空调进风;制冷工况下,缸套冷却水作为低温热源加热来自工质泵的低沸点制冷剂,采用蒸汽喷射式制冷来实现新风的制冷。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电力并不是一种清洁能源。根据我国长期能源战略和世界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空调冷热源应实现多元化,因此当前应加大燃气空调机组的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12.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中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电分相环节严重制约了其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对称补偿理论的同相供电技术. 通过同相补偿装置中的直流母线接入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混合储能装置,进一步实现再生回馈能量利用和牵引负荷削峰填谷,提高光伏渗透率. 因此,建立了一种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该模型以同相牵引变电所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混合储能装置充放电策略、光伏出力以及潮流控制器功率为决策变量,尤其考虑了电网侧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约束;进一步将原始优化模型中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商业规划求解器CPLEX进行求解. 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光伏与混合储能装置后日运行成本可节省36.45%,且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满足国标上限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降低电气化铁路对三相电网的负序影响,兼顾牵引变电所节能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储能供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和容量配置方案.首先,以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约束,确定了不同负序超标情况下储能装置启动阈值;而后,建立了储能供电系统负序补偿模型,计算储能装置充放电电流;最后,以牵引变电所实测数据为例,给出储能装置容量配置方案,并计算验证了所提能量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同相储能供电系统通过实时控制储能装置充放电,可实现负序满意度补偿、负荷削峰填谷、兼顾再生能量利用,负序补偿度由储能装置放电功率决定,削峰填谷效果和再生能量利用率由储能装置启动阈值和储能容量决定;储能容量一定时,越小阈值,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Flywheel energy storage(FES) can have energy fed in the rotational mass of a flywheel,store it as kinetic energy,and release out upon demand.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flywheel comprising of magnetic and superconducting bearings is fit for energy storage on account of its high efficiency,long cycle life,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 cooling mode,there are zero field cooling(ZFC) bearings and field cooling(FC) bearings.In practice,th...  相似文献   

15.
压缩空气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能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压缩空气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两种储能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技术方案.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主要能量存储环节,实现大容量存储和持续的能量转化;超级电容储能作为辅助储能环节,实现功率快速响应和间断的能量补充.本文研究了混合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功率调节和规则基础法控制来实现能量分配管理的策略,设计了15 kW混合储能系统的参数.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早期船用伙食冷库以继电器为主导的控制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某一滚装客船冷库为例,根据该冷库的运行技术特点,开发出以西门子s7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满足了冷库运行过程的精确掌控、节约耗能和可靠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o generate electricity from the fuel cell is bymeans of utilizing the electrochemistry reaction ofthe combustible gas ( H2 ,CH4etc.) in the fuel cellstack. The coal in solid state can't be directlyused. All the combined cycle generating systemcomposed of the coal as fuel and the fuel cell de-mands to realize the gasification of coa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ossibility of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ed cycle generating systemthatis composed of the coal and the molt…  相似文献   

18.
从火力发电厂烟气特性出发,分析了化学吸收CO2捕获工艺流程,评估了醇胺吸收剂和改进型吸收剂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了吸收剂在国内外CO2捕获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化学吸收工艺能耗分析参数体系,通过工程和理论研究两个路径对化学吸收CO2捕获工艺的能耗水平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吸收工艺吸收剂以胺和混合胺为市场主导,CO2捕获吸收剂的再生能耗一般介于3.0~4.2GJ/t之间.  相似文献   

19.
A new conceptual water-gas-shift(WGS) process is designed for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 using membrane reactor(MR) equipped with H2-permselective zeolite membranes for the WGS reaction.The new process makes it possible to capture CO2 before power generation process by converting CO in the syngas to CO2 which can be collected after WGS reaction. The new process also produces purer H2 for combustion in gas turbine. Conceptual design of the MR, mass and heat balance analysis, and cost estimation of the new process are also provid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历次技术革命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影响深远。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 增材制造技术等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艺流程和产业链组合,也改变了运输需求发展趋 势。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交通运输系统能源自洽提供保障。采用先进数据采集、数 据挖掘及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出行预约系统,可为绿色低碳出行和构建不堵车城市提供支撑。本 次论坛以“新技术对‘十四五’及2035年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深入分析了第四次技 术革命的特征及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我国交通系统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潜力与典 型场景,介绍了预约出行的实践成果,分析了公交专用道预约的预期效果、实施难点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