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标准养护、沸煮养护和烘制养护3种养护方式下,分别加入粉煤灰和矿渣粉,分析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从而判断混凝土达到标准养护28 d 强度时的最佳沸煮或烘制养护时间。结果表明:标准养护时,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最大,其次是掺矿渣粉的混凝土,再次是基准混凝土;标准养护3d后,沸煮养护48 h或烘制养护16~24 h与标准养护28 d 强度接近;标准养护7 d 后,沸煮或烘制养护24 h强度超过标准养护28 d强度;沸煮或烘制养护能快速激发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潜在活性,使混凝土快速达到标准养护28 d强度;为达到标准养护28 d强度,随着粉煤灰、矿渣粉掺量的增加,所需沸煮或烘制时间减少;烘制养护混凝土的强度略高于沸煮养护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构件质量和构件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也是评定这类结构和构件性能的主要参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水泥的安定性问题。文章总结了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对混凝土体积安定性的影响,及检验混凝土体积安定性的有效方法———膨胀应力法和沸煮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减水剂及矿物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减水剂、硅灰及矿渣加入高强混凝土替代水泥,分析试件7 d及28 d强度变化,并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相应的响应面回归模型,最终得出了高强混凝土的合理配比。结果表明:7 d抗压强度随减水剂及硅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矿渣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28 d抗压强度随硅灰及矿渣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强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以X状共轭剪切破坏为主。矿渣掺量是影响高强混凝土7 d抗压强度的最大因素,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顺序为:硅灰>矿渣>减水剂。高强混凝土中减水剂、硅灰及矿渣的合理添加比例分别为0.81%、10.81%、17.97%。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测定了Ⅱ级粉煤灰和S95磨细矿渣粉单掺和复掺时不同掺量的影响系数(称实测影响系数),同时利用现行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确定了对应的影响系数(称规程影响系数)。分析了2种影响系数的相关关系及两者随掺合料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掺Ⅱ级粉煤灰和复掺Ⅱ级粉煤灰与S95磨细矿渣粉时实测影响系数与规程影响系数显著线性相关,单掺S95磨细矿渣粉时实测影响系数与规程影响系数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单掺时随着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影响系数减小,复掺且掺量一定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影响系数亦减小;考虑到实测影响系数的误差和规程影响系数的偏差,采用规程影响系数不会影响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直接拉伸法试验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与支承层混凝土(C15)、底座板混凝土(C30)和轨道板蒸养混凝土(C55)的黏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砂浆配合比(用水量)对砂浆与轨道板蒸养混凝土、底座板混凝土及支承层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影响很小;混凝土表面拉毛显著提高了黏结强度;板腔的润湿状态对砂浆充填层与混凝土的黏结力影响很大;黏结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加,在7d龄期时已基本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水泥固化技术在国外用于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工业有害废弃物已经多年,近年来国内也有使用。将有害固体废物掺入水泥中固化,其有害物质靠化学结合力或晶体间的载留而束缚,从而使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本文就水泥固化法处理铁路货洗固体度物的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及讨论,提出水泥固化法可以作为处理货洗固体废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泥搅拌桩粉喷法和浆喷法处理软土路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泥土室内试验和试验工点现场试桩试验,比较水泥搅拌桩粉喷法和浆喷法两种工艺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和特性,比较水泥掺入量、龄期、水灰比及成型方法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力求为软土路基施工提供更优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出一种新的水泥粉灌入法,用渗透注入法提高软岩的组成大坝基础的防水性,本文报道了用未扰动土试件进行试验及野外灌入试验,并建立了根据地质条件用该方法在大坝工点可采用性的评估原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千渠下掏砂洞分布广、数量多、走向不明、部分坍塌等工程特点,综合各行业所使用的灌浆材料特点,从材料的价格、结石体的收缩性等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地下掏砂洞处理的改性黏土水泥灌浆材料,研究了该材料中各组分对浆材的收缩性、流动性、塑性强度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泥:黏土:水=1:2:3,结构剂加入量为水泥的10%,浆液的适用期大于25min,28d抗压强度达到1.2.0MPa。该改性黏土水泥灌浆材料对掏砂洞充填饱满,与掏砂洞壁面连为一体,是一种优良的掏砂洞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泥的多组分和多尺度水化反应的原理,分别建立了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这2个模型均采用两阶段的经验公式,分别用于模拟水化反应和自收缩的快速发展阶段与平稳变化阶段。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这2个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硅酸盐水泥的等温水化放热曲线,以及用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结合首钢马兰庄采矿场边坡处理工程,介绍水泥渗浆法加固土石体的做法、质量控制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掺量的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件的力学性能、连续浸泡、浸烘循环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测定和分析不同掺量的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雨水侵袭和抗冲刷能力变化,对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稳定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橡胶粉掺量在0%~8%时,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未掺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相比其7 d、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略有降低,其抗雨水连续浸泡和浸烘循环性能降幅甚小,能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当掺入0%~8%橡胶粉,能够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冲刷性能。  相似文献   

13.
CA砂浆强度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CA砂浆28 d抗压强度(1.8~2.5 MPa)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水泥、沥青乳液、砂、外加水和引气剂的用量范围.结果表明,影响CA砂浆强度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水泥、沥青乳液和砂的用量.文章介绍制备满足强度要求的CA砂浆,其水泥、沥青乳液和砂用量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4.
对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常用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和静载荷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由于单一的检测方法不能全面有效评价桩身质量,提出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桩身质量进行评价。该方法是选取标贯击数、芯样描述和无侧限抗压强度3项评价指标,先对每项指标分别评分,然后用不同权重对各项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对中长桩以5 m为界按照上部和下部分别评分后再进行平均,据此划分质量等级。以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 LQ5标段为例,应用综合评分法对水泥搅拌桩质量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工业固废固化剂稳定土工程适用性,对比分析工业固废固化剂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施工耐候性及耐久性,通过延迟成型和环境控制箱模拟现场不利施工环境,测试不同条件下2种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并对比2种稳定土的干缩、温缩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与未延迟成型相比,工业固废固化剂稳定土强度延迟成型24 h内时,强度均增加,仍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水泥稳定土延迟成型8 h时,强度不满足工程应用要求。10℃以上养生或经受冻融循环前,稳定土正常养生4 d以上时,2种稳定土强度可满足要求。与水泥稳定土相比,工业固废固化剂稳定土低温和冻融循环条件下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10%~20%;30 d龄期时干缩系数降低约16%;0~40℃范围内平均温缩系数降低约30%;0.5和0.6应力比时,不同保证率下稳定土疲劳寿命提高10%~20%。  相似文献   

16.
饱和对水泥改良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波速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方法和透射法,分别测定改良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波速,从而研究饱和对水泥改良土抗压强度、弹性波速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含水量的变化对其强度、弹性波速的影响较大。试样饱和后,2种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和剪切波速大约分别降低30%和20%左右,而压缩波速却明显增大。不同养护龄期、不同灰土配比条件下,饱和前后抗压强度与剪切波速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大于0.95;由于饱和导致改良土的压缩波速增加,不能反映其强度的弱化,因此,剪切波速是评价水泥改良土强度特性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路基土的加强措施问题,对拌制和填筑设备进行筛选,制定实施了高速铁路路基土改良方案的施工方法,并采用掺加不同水泥剂量实验分析和测试、实验现场碾压、路基压实效果检测、强度试验检测与改良土泡水试验等方法来获得水泥改良土强度与水稳性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填筑压实检测时间和检测标准应考虑其时效性;水泥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差不大;全-强风化泥质板岩掺加水泥改良后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良好的水稳性,最后,从施工工艺和实验分析角度分析得出改良土适合高速铁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泥安定性的检测方法并根据多年检测经验归纳总结了水泥检测过程中影响安定性结果的几方面因素,告诫检测人员在水泥安定性的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决不能因为自己的误操作影响检测结果。准确的检测和判定在水泥安定性检验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以制备的活性粉末自密实混凝土(RPC-SCC)为基准,进行配比优化。使用河砂代替石英砂,根据紧密堆积理论,试配出达到最大密实状态的河砂掺配比例为细砂(0.15~0.3)mm∶中砂(0.3~0.6)mm∶粗砂(0.6~1.18)mm=0.18∶0.42∶0.4;绝对体积法进行配比设计,利用石灰石粉等体积取代基准配比中的石英石粉,偏高岭土等体积取代硅灰;粉煤灰、矿粉内掺取代部分水泥;使用普通混凝土养护工艺(温度(20±1)℃,相对湿度>95%),制得水泥占胶材40.88%,坍落扩展度660 mm、28 d标养强度106.9 MPa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一组室内试验对碳化在水泥固化重金属废弃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所采用重金属废弃物,经过不同含量普通波特兰水泥(OPC)固化处理后,分别在N_2、空气和CO_2环境中养护28 d,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土样碳化,测试它的强度、微观结构变化和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空气环境中养护相比,碳化作用增加了固化产物的强度,减少了重金属析出量,N_2环境中水泥水化作用延迟,固化产物最终强度降低,但重金属析出量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