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湿陷性黄土段公路路基强夯法的施工技术,以甘肃某公路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研究,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介绍和我国当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通用方法,总结出对该路段路基进行强夯法处理,在具体的施工流程中,探讨强夯法的优缺点,并且对施工后的试验路段进行路基平整度、压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路段平整度、压实度指标能够明显满足规范要求,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作用明显,路基的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红砂岩强夯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湘西段红砂岩填筑路基现场强夯试验,分析了不同强夯能量作用下路基沉降和动应力传播规律,得出红砂岩填筑路基的有效加固深度,并对强夯法在红砂岩地基加固中的效果进行评价,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对高填方路基定义进行阐述,分析高填方路基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强夯法及冲击压实两种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工程实践,分别采用强夯法和冲击压实工艺对试验段进行施工,并检测施工完成后路基平整度与压实度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强夯法施工的试验段路基压实度较高,而采用冲击压实工艺施工的试验段路基平整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土石混填路基强夯压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石混填高路基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强夯法压实土石混填路基可行.采用灌水法确定了强夯前后路基的密实度,利用多波仪测试了强夯试验的有效加固深度,并提出了该段路基强夯加固的设计参数,当采用1000 KN@m夯击能时,建议Manard公式的修正系数取0.512.  相似文献   

5.
王平 《公路交通科技》2014,(2):94-97,100
利用风化花岗岩填土材料对潍坊市北海路南延深坑高填路堤进行分层强夯填筑,确定了相应的路基加固工艺和施工参数。通过灌水法密度试验、载荷试验、瑞利面波测试等多种现场原位测试方法对强夯前后路基的承栽力和压实程度进行了全面检测,建立起瑞利波速与压实度间的关系模型,达到了利用瑞利波速变化检测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的目的。为今后其他同类的检测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红砂岩碎石土路基压实质量,减小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红砂岩碎石土路基试验段开展强夯加固试验,分析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表明,路基填筑高度一致时,路基加固效果随夯击能量增加而提高,且夯坑1.5 m半径范围内土体出现明显裂缝和回弹;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减小,路基密实度提高,夯击能量≥1200 kN·m时,累积夯沉量在680 mm以上,且夯击次数超过5次后,夯坑周围土体变形趋于稳定;随夯击能量增大,强夯加固后路基土体压缩模量提高,最大提高11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强夯法在我国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强夯法加固路基的特点及原理,针对试验段工程实际情况探讨强夯法施工工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最后对采用强夯法施工的试验段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强夯法施工的试验段路基平整度及中线偏位指标均明显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平整度及线型良好,适合在我国路基加固施工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涵洞台背回填路基是路基工程压实度控制的薄弱环节,为减少压实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路基沉降不均匀现象,往往在台背填筑后进行强夯处理。为评测涵洞台背路基强夯质量,文中基于漳永(漳州—永安)高速公路涵洞台背回填路基的瑞雷波检测,从瑞雷波检测机理开展研究,通过对路基强夯前后多条测线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测评强夯加固效果及范围。检测实例表明瑞雷波法能直观和快速地检测强夯路基的加固效果,提高路基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针对高填方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合实际工程介绍强夯法与冲击法施工工艺,并对采用该两种方法填筑的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与平整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两种方法压实的路基压实度平均值分别为97.9%、98.8%,压实度标准差分别为0.994、0.466,平整度均值分别为4.2 mm、3.2 mm,冲击法压实效果较强夯法较好且质量均匀,更适合作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大量红砂岩路段,该类岩石因其成因特殊而成分复杂且大部分具有崩解性,作为一种特殊路基填料使用往往导致工程建设成本高,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结合湖南长沙浏阳(黄泥界)至醴陵高速公路工程中遇到的红砂岩地质情况,开展红砂岩成分、强度、崩解及其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浏醴高速Ⅲ类红砂岩长时间仍会崩解,不能作为一般填石路堤对待;采用预崩解与耙压相结合的工艺适用于该地区红砂岩路基施工;考虑到红砂岩的特殊性,对于全线砂岩挖填接合处、高填方路段等难以压实的地段建议进行强夯加速其沉降。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大量红砂岩路段,该类岩石因其成因特殊而成分复杂且大部分具有崩解性,作为一种特殊路基填料使用往往导致工程建设成本高,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结合湖南长沙浏阳(黄泥界)至醴陵高速公路工程中遇到的红砂岩地质情况,开展红砂岩成分、强度、崩解及其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浏醴高速Ⅲ类红砂岩长时间仍会崩解,不能作为一般填石路堤对待;采用预崩解与耙压相结合的工艺适用于该地区红砂岩路基施工;考虑到红砂岩的特殊性,对于全线砂岩挖填接合处、高填方路段等难以压实的地段建议进行强夯加速其沉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基分层填筑技术,本文对分层压实及分层强夯加固两种不同填筑技术原理进行介绍,探讨分层压实及分层强夯施工工艺,并对两种填筑方法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工程实践,对两种不同施工工艺下路基平整度及横坡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层压实与分层强夯施工工艺下试验段检测指标值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分层强夯施工工艺下试验段较分层压实施工工艺下试验段路基平整度、横坡度检测值小,但中线偏位指标值较大,分层强夯施工工艺下路基平整度及横坡指标更好,而分层压实工艺下路基线型控制更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宜(章)—凤(头岭)高速公路红粘土填方欠压实路基现场强夯补强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结合现场试验的夯击沉降观测、压实度测试、钻孔取样、标准贯入和相应的室内土工试验,对红粘土路基强夯处治效果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处治使填土路基得到有效夯实,表层压实度提高到90%以上,含水量降低,土体抗剪强度明显提高,有效加固深度为6.4 m。红粘土路基强夯加固影响范围为椭球体,其沿深度方向影响较大,而侧向影响范围小。最后,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能量守恒原理,对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夯击次数和夯沉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与现场夯沉量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廖隽 《公路交通科技》2013,(5):56-59,74
文章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结构组成和强度参数,对强夯加固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对强夯原理、加固机理、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山西某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实际情况,采用强夯加固技术进行处理,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压缩量最大、隆起量最小的原则确定有效夯击次数,影响深度超过填土高度2m左右,压缩模量较原有路基提高了大约50%。  相似文献   

15.
周志军  王琛 《中外公路》2007,27(5):147-151
对试验段不同虚填厚度的黄土料,采用强夯法夯击不同遍数,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大面积施工时适宜的虚填厚度和夯击遍数。结合试验段弯沉、回弹模量及沉降等试验结果,提出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是可行的。同时根据土体的变形与密实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平均夯沉量与填料压实度增量之间的公式,即可根据强夯时平均夯沉量来近似估算土体强夯前后填料的压实度增量。  相似文献   

16.
李华  韩尚宇  李红 《路基工程》2013,(5):117-120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台背路段常出现填料不均匀、压实控制难、处治时间紧等问题,致使土体的实际压实质量难以保证。根据填方路基强夯测试结果,分析了强夯法的地基加固机理,提出了低能满夯法加固台背填料的关键指标,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低能满夯法加固台背填料的具体设计方案和加固效果评价方法。现场测试情况表明,所采用设计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处理石灰岩碎石路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路基强夯的工程实践,对石灰岩碎石路基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法处理石灰岩碎石路基的效果,提出了该段路基强夯设计参数。现场进行了夯沉量、压实度和弯沉测试,以及碎石土级配分析和素土含量试验。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路基在1 200 kN.m夯击能作用下夯击3锤,夯沉量可达到30 cm以上,压实度可提高5%,达95%以上,达到规范和建成后的安全使用要求;路基填料的级配及素土含量情况直接影响路基的夯沉量,碎石级配越好,素土含量适当,路基的夯沉量就越小。  相似文献   

18.
王海林  张富奎  刘佳 《公路》2024,(1):71-74
公路路基压实欠佳或密实性不均将引起后期路基差异变形,诱发严重的路基病害。采用便携式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依托甘肃不同地区的路基填料类型的高速公路新建工程,于现场进行了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灌砂法测得的压实度K值进行对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二者基于不同填料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EVD法的相对误差较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控制路基压实质量简便快速且较为准确可靠。EVD法作为公路路基压实的快速评价方法,可实现路基压实片区的连续检测,从而达到控制路基压实均匀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1,(5)
文中研究以某快速路项目为依托,设置两个试验段,在边坡坡面向内2m区域分别松铺4.5m、8m土石混合填料,填筑后进行强夯加固,以探讨研究土石混填高路堤的快速施工技术和方法。对强夯后的路基反开挖,并进行了压实度和承载力检测。通过试验段检测数据分析可知,松铺4.5m试验段的压实度和承载力基本可以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压实度稍不理想。在后续施工中,可采用将上下两层夯点错开设置的方法有效避免夯棱压实度欠缺影响,达到土石混填高路堤的快速施工和经济安全的目的;但在路基一级边坡即路面以下8m范围内建议采取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工法。而松铺8m试验段的压实度和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强夯压实法压实效果及其特性,文章结合达渝高速公路施工进行了填方路堤强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碾压情况良好情况下,在强夯施工前后填料密实度无明显提高;对于压实情况不好的地基,其夯击后密实度提高水平较大。开始几击的沉降量较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其夯沉量逐渐趋于稳定。采用最小夯击6遍,夯击沉降差小于5cm控制是适合的。对路基土石混合填料,采用强夯处理是可行的,其加固效果也比较均质、粘性土好。强夯后,夯坑的主要变形为垂直变形。夯坑周围的隆起量不大(小于)12cm。在夯击到5~6遍,坑底变形逐渐趋缓,坑周遍隆起量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