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背景下,亟待发展绿色交通。基于岛屿绿色交通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绿色交通发展经验;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崇明生态岛的交通需求;探讨提出了崇明生态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要求与规划策略,给出了绿色交通发展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明确,至2020年崇明岛域范围内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比例不少于95%。为了有效地把握崇明生态岛建设进程,强化生态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质量,必须进一步改善崇明岛域范围内的水生态环境。而造成崇明地区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岛内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部分随雨水一起直接排放进入周边河道,对河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为改变地区环境,加强对现状污水排放的管控,自2000年开始,崇明县开始启动实施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到水环境方面,提出了"治污为本、截污为先、管建并举"的原则,在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从源头对小区雨污进行分流,将城镇污水截流后统一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予以排放。现结合实施中的部分小区截污纳管工程,针对已建小区截污纳管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研究,确保截污纳管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据悉,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上海崇明越江通道自浦东五号沟起,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岛再过长江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暂接陈海公路,全长25.5km。即以隧道形式穿越南港水域,长约9km;以桥梁形式穿越北港水域,长约10km,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5km。  相似文献   

4.
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已于2004年12月28日奠基启动。该工程使上海中心城区和崇明岛一桥飞架南北,一隧穿越两岸,创世界隧桥结合之最得以实施。计划工期为五年,总投资123亿元人民币,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浦东新区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崇明陈家镇,全长25.5km。以隧道穿越南港水域长8.9km,采用盾构法施工,为三来三去六车道;以桥梁跨过北港水域,长10.5km为斜拉桥,  相似文献   

5.
外滩十六铺地区是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地块狭长,而水上旅游码头地下空间受功能需求的限制必须紧邻黄浦江建设,因此不具备单独建造防汛墙的条件.介绍了在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建设历史上首次采用的“三墙合一”防汛墙设计理念,阐述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防汛墙结构与基坑围护墙、地下空间结构外墙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地下空间开发和防汛安全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陆域环境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在不损害交通安全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互相融合.研究结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公路建设发展趋势及近自然陆域生态景观的产生,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近自然陆域环境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公路生态设计准则.G40崇启高速崇明段所处的崇明国际生态岛,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系统,是典型的近自然陆域环境.结合崇明岛生态本底,介绍了近自然陆域环境下公路生态建设的7个准则和公路生态实现的4个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上海市杨浦区三条主干河道在防汛排涝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出泵闸联动的五大原则,并提出在应急防汛排水过程中,将沿河防汛泵站进行分级开泵。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市政防汛设施的排水功效,保障市区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分析两个台风影响上海时的风力、雨量、水位及灾情特点,针对在防御两个台风中上海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加大河道治理的力度,加快市区内河二级排水泵站的建设等四条进一步做好上海防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将努力打造崇明岛成为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主要介绍了崇启通道(上海段)作为崇明岛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在建设过程中践行"对生态的最小破坏,对环境的最大保护"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公路"的建设模式。通过对崇启通道(上海段)设计阶段采用的生态措施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运营期间的实际状况,对各种生态措施进行评价,可为类似区域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防御台风战略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上海市进行了大量的防汛设施基本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防汛能力,但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条件和日益提高的减灾保安要求,上海的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该文从上海台风情况和防汛的基本形势分析入手,探讨了对上海防汛有决定性影响的黄浦江、外围海塘和市区排水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尽快在黄浦江河口建设挡潮闸、评价海塘防御能力,并采取措施确保越浪不垮堤和限制超标准台灾范围、以及加大蓄排能力并完善涝水调度预案等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防洪工程规划与建设,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要表现在防洪堤的建设要人性化;城市滨水空间应创造有水特色的景观环境和适宜活动的空间;通过开辟公园水面解决城市排涝;发挥多种防洪设施共同作用,减少防洪堤工程规模;充分利用自然林木植被的滞洪作用,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实现防洪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2.
防汛指挥和信息系统建设是防汛非工程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情。信息采集系统、防汛风险决策支持系统、指挥支持系统等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防汛自动测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概况。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环境景观建设@黄敏荣$福州市闽江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公司!福建福州350009~~~~  相似文献   

14.
上海崇明越江大桥为主跨730m斜拉桥,其塔高208.722m,塔柱混凝土为C50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具有弹性模量高、收缩徐变大、养护要求高等特点。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各种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影响,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苏州河沿岸复杂的周边环境,在防汛墙建设中,对沿岸和过河管线、轨道交通、泵站排放口、跨河桥梁和周边邻近建筑物等多类建(构)筑物的特性和防汛墙的相对关系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周边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苏州河防汛墙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经验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陆域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水域段采用明筑围堰法施工,总体道路方案的确定主要受规划、航评、洪评等因素影响。对于陆域段隧道基坑临近周边敏感建筑段主要采用了刚度较大的地连墙支护形式,对基坑底部进行了被动区加固,并针对性的采用了MJS、钻孔灌注桩的隔离措施。为了降低水域段隧道变形缝处的渗漏水隐患,在变形缝处采用了“桩基+枕梁”方案,通过减小差异沉降确保止水带的工作性能。对于水域段采取了双排钢管桩为主的围堰形式,根据航评、洪评结论采用了分区施工的方案,满足施工期间航道的正常通行和防洪要求,并对横向围堰的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抗渗流稳定性采取了相应措施,最后对基坑、围堰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确保二者的安全。经过工程实践检验,以上关键技术合理可行,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城市水环境状如“头顶太湖水 ,脚伸长江潮 ,腰裹大运河”,防汛任务繁重。 1 996年~ 2 0 0 0年期间 ,无锡市城市防汛工作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成为历史上全面实践“五结合”路子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前瞻刚迈过新世纪门槛的无锡市城市防汛 ,三点值得一道 :从一般防洪城市到“重要防洪城市”的性质定位 ,表明防汛设施达标建设的任务更趋繁重 ;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建设特大型城市目标的敲定 ,无锡市城市防洪与所在的太湖流域防洪治理的分工和互动将置于新的背景之上 ;城市排水管网标准偏低 ,加上低洼地区的旧城改造迟后和管网养护管理上的问题 ,城市内部抗御短历时急暴雨的能力脆弱 ,内涝的挑战机率远远大于高水位洪水 ,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市民呼声颇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无线移动水利通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系统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总结了无锡市在水利和防汛信息化建设中采用该系统后,开创移动防汛和办公的新途径,提高无锡市水利防汛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决策时效性和科学水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目前一些防洪规划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难以成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依据。编制城市防洪规划要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城市防洪方案。防洪方案应结合排洪、调洪、分洪、滞洪和避洪五方面综合作用,以争取最大的安全效益。制定城市防洪方案应该明确提出对排洪河道、防洪水库、分洪区、山地植被和避洪高程共5个方面的若干规划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