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改装较多的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通过试验分析了燃用LPG的CO、HC、NOx排放及输出转矩随点提前角变化的规律,对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LPG时的点火提前角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一台6105Q柴油机改造为点燃式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过程中配用了不同形式的天然气供气系统及点火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供气方式及点火系统的不同对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影响。该天然气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燃气喷射技术及电控点火技术时,动力性与原柴油机相当,排放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乙醇燃料的理化特性对电控喷射点燃式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改进,研究了进气温度和点火正时对乙醇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需采用进气预热解决乙醇发动机冷起动;乙醇发动机的动力性与汽油机基本相当,比能耗比汽油机低5%以上,CO和HC排放改善30%以上。  相似文献   

4.
车用LPG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贤章  王学合 《汽车工程》2004,26(4):401-404,422
文中所研究的LPG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利用了下列控制策略:基于步进电机步数的LPG燃料精确预控制与空燃比闭环控制;优化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空燃比控制;通过提高怠速及推迟点火的催化器快速起燃控制;通过氧传感器的加热以快速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空燃比闭环控制。并对1.8L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匹配试验,在兼顾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排放达到欧Ⅱ法规的50%。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步骤,分析了催化转化器载体、衬垫的选择要素,提出了排气歧管、进气端盖以及氧传感器布置位置等的设计要点.利用CFD软件对所设计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流动仿真计算,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催化转化器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氢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台点燃式进气歧管喷射氢燃料发动机的最大燃烧压力的试验分析,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的最大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系数,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提前角以及转速对氢燃料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点火提前角对氢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火花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两种燃料时的微粒排放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在一台四行程、水冷125ml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尾气排放中都有大量的微粒排出,且微粒排放的粒数浓度基本相当;应用汽油时微粒的粒数浓度分布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特点,而LPG基本上也呈双峰分布,但第一个峰值有时不明显,两种燃料的第二峰值对应的粒径位置基本一致;在中等负荷、3000r/min时两种燃料的微粒排放量都最大;60%负荷率时,汽油燃料随转速的升高微粒排放降低,但LPG燃料微粒浓度排放的最大转速位置在3000 r/min,低转速时微粒排放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现今,大部分汽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方式一直都是采用“缸外混合”的方式,也就是汽油通过喷油嘴喷到进气歧管中,在进气歧管内与新鲜的空气混合而成为“混合汽”。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方案 ,设计了控制系统及其执行部件 ,从汽油的加浓量、加浓点、减气点、点火提前角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 ;在保持天然气汽车良好排放性与燃料经济性的情况下 ,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由原来不足汽油发动机功率的 80 %提高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1.
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春  徐航 《汽车工程》1993,15(4):200-205
本文研究了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进气涡汽、喷油方式、喷射位置、喷油正时、空燃比及点火参数和多次点火方式对汽油进气道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进气流动、喷射参数及点火参数)都对HC和CO有很大的影响;在优化喷射参数后采用高能点火对改进排放效果不太明显。试验中采用的连续多次点火方式对排放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哲 《天津汽车》2006,(4):25-26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电喷发动机的LPG改装系统,系统设置了燃料转换开关来控制燃料的转换。该改装系统应用于捷达发动机,测量了发动机分别使用汽油和LPG的输出功率和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燃烧汽油时性能没有变化,使用LPG时动力性稍有下降,排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改装的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匹配程度。本文通过试验研究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与排放性能随空燃比的变化规律,分析化油器式汽车改装为燃气汽车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对进一步发展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技术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装的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匹配程度。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与排放性能随空燃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化油器式汽车改装成燃气汽车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对进一步发展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缸汽油机进气瞬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忆昔 《汽车工程》1997,19(2):108-111,71
本文利用所建立的进气模型,对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进气特性进行了数值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的较高的实用价值,文中还对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和不均匀偏和了研究,为改善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均匀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适应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燃用不同的燃料时,能自动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时都在最佳点火提前角下工作,研究了两用燃料汽车点火提前角的优化调整方法,通过试验得到了发动机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最佳点火提前角相差的相关角度,研制了一种利用89C20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T0、外部中断INT0以及相关硬件电路组成的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这种点火器能根据燃料转化开关的位置,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对两用燃料汽车不同点火提前角的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的发动机功率、扭矩增大,能耗下降,这种自适应燃料点火器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两用燃料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郭宗华 《汽车驾驶员》2003,(6):17-17,20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的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的双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18.
欧Ⅳ标准催化转换器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催化转换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位置,可以使催化剂快速起燃,充分发挥某些配方的催化剂效能,这被执行欧III和欧IV排放标准的车辆广泛应用。从催化转换器布置的角度,介绍这种催化转换器的结构设计,比较了布置方案,并对催化转换器中的零件如进气端管、壳体总成、出气端锥以及封装方案的设计要点作了描述。论述了该型催化转换器的气体流动特性、温度分布和塑性应变分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某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为例,叙述了前置后驱车型用进气歧管的结构特性。应用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AVL-BOOST)优化进气歧管参数(气道长度)、应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CFD仿真(AVL-FIRE)模拟进气歧管的流动特性,得到满足兼顾低速扭矩与最大功率的进气歧管结构。通过试验验证,新开发的进气歧管性能满足开发目标,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趋势相同。通过文章的研究,可指导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用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采用改变原汽油机点火基准信号的方法,实现发动机使用CNG时点火提前角的增大,通过台架试验,定量研究点火提前角对其排放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确定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方案,依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PIC单片机技术的点火提前控制器,有效提升了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