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当“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时,中国的企业却是大而不强,在本届政府强调简政放权时,由政府主导制订的产业政策调控管理经济的思路也有必要好好调整。  相似文献   

2.
近来,全球经济大环境出现了异常,中国摩托车行业受此冲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行业发展受到影响和,中击,摩托车企业士气低沉。在众多摩托车企业为未知的前途而困惑之时,集“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于一身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再次为摩托车行业吹响了集结号,鼓舞了行业士气。  相似文献   

3.
《重庆重汽科技》2007,(2):11-11
随着“创造”逐步取代“制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集文化、科技、经济等因素为一体的创意产业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行业,开始在许多地方的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可以预料,创意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不久将会成为中国社会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  相似文献   

4.
创建于1997年的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并没有显赫的历史积累,但却以惊人的速度走在了全球挂车车轴行业的前列。如今他们已经占据国内75%的挂车车轴市场,在欧洲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欧洲品牌,在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什么使这家民营专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短时间内让世人见识“中国速度”的呢?在2011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东明。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底,一则由中国商务部与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旨在宣传“中国制造”的电视广告在美国CNN播出,这一罕见的举动迅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则30秒的广告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汽车行业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来华投资开办企业,在推动汽车工业前行和繁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汽车尾气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尤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因此,中国政府提前两年,即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冲击了国际经济格局,在原有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欧美发达国家深陷“风暴”的漩涡之中,身受重创,正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虽然也被波及,但相对而言,外汇储备充足、币值坚挺,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期待。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风暴却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国内一些人士更是大声疾呼是“走出去”进行“海外抄底”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12,(6):124-125
2012年10月18~21日,全球重要的摩托车展一一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摩博会”)将在位于南坪的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将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的近600家企业赴展,而国内的参展企业更是代表了中国摩托车行业90%以上的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晶 《上海汽车》2009,(11):1-2,7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仍逆势增长,显示“中国例外”效应,令世界惊叹。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重心逐步转移,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将扮演全新的、更加重要的角色。转型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将登上新一轮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0.
王瑞 《运输车辆》2012,(3):79-80
随着我国发动机相关产业的升级,在绿色经济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发动机行业开始跨越“绿色”之路,在节能环保的大势中,逐渐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最大节能核心优势。作为中国最大的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潍柴动力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不断改写中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的新时期,潍柴动力又将发动机的节油性提升到了引领世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12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都不能忽视。武汉市零部件企业也应随着整车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快配套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产品得以进入世界各国,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影响的加大。问题也随之产生,企业、行业、国家开始思考中国制造转型的问题,国家通过宏观管理政策改变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个车展年,这样说一点都不假,全球五大车展中,有四个车展在今年举行。然而在全球经济的阴霾下,各个车展的表现是各有优劣。回想年初的底特律车展,重厂商纷纷撤离或者是“减配”,美国企业在车展上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紧接着两个月后的日内瓦车展,因为特殊的位置,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场面和车型重要性有如往常一样。  相似文献   

14.
国车外销要解决七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使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鲁桂华博士认为,“走出去”这一战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会宜早不宜晚,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规模经济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走出去”为汽车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15.
自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放缓,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橡塑业及相关的制造企业。企业要突围而出及抗衡逆境,必须下定决心,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及扩阔客源、改进现有产品及技术。“国际橡塑展”(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主办方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梁雅琪表示: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块块经济”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三次“汽车热”的出现,同扩大地方经济权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块块经济”的“篱笆墙”,迫使中国汽车工业走分散发展的道路;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分割了全国统一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不能再走“条条”的路子,也不能走“块块”的路子,或者在“条块”之间寻找新的平衡,而应该打破行政区域、行政权力的限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汽摩配》2005,(8):66-67
“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零部件。如果零部件上去了,整车产业也就上去了。”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博士在“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对记者所说的话。但是,本土零部件产业的成长空间在哪里?本土零部件企业是否能够探索出适时适势的发展策略?随着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业界人士都开始关注与探讨这些问题。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整车利润下滑,销售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整车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零部件行业成为汽车工业的焦点所在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东莞-作为华南地区最庞大、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崛起的国际制造业名城,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位于珠江口岸,处于穗港黄金经济走廊中间。据统计,东莞制造企业已达50000多家,近20年来,全市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多年稳居中国商品出口三甲之列,创造了“东莞停产,世界缺货”的神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东莞制造”世界闻名,其发达的电子、机械、通汛设备、汽车、玩具、家电、塑胶、鞋业、家具、五金、金属制品等支柱产业孕育了机床模具技术与设备的庞大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07,(15):42-44
截至2007年初,全球十大汽车集团除雷诺品牌外,已全部与中国当地的汽车集团合资合作,“全球同步”等官方语言早已被中国消费者习以为常。此外,全球最知名的50家零部件企业也看好中国市场,相继在中国投资设厂。同时,民族品牌也不甘示弱,其中的领先者也已在各个细分市场“攻城略地”,主要集中在低价位、小型车细分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抄底之殇     
自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宣布破产保护,福特也已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应声而倒,而国际汽车形势的剧变也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众多选择的可能。于是,众多关乎并购的江湖传闻甚嚣尘上,“抄底”国外汽车资产成了中国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词汇,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从没像今天这样频频出现在全球汽车大舞台的聚光灯下。针对中国车企的海外收购,业内人士分成了态度截然不同的两派。支持者认为,现在收购的成本低,是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可以掌握先进技术和进军全球的经验。反对者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基本上还是生产型企业,最多是一个生产研发平台;而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则是生产研发、金融运作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平台。在海外生产、经营管理,乃至进行资本运作,处理海外政商关系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小学生,难以消化收购的资产,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