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锅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设备之一,锅炉的过热器是提高锅炉工作效率的辅助设备。然而过热器的换热管爆管事故时有发生。沈阳市某化工厂使用的75/5.3-Y1锅炉的过热器的换热管2000年发生了爆管的事故,在事故的处理处理中,通过对爆管位置及非爆管位置的比较以及现场取样,并对爆裂和非爆裂的换热管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金相组织扫描。通过对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结合锅炉的日常工作状态得出该锅炉过热器爆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供水管网爆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供水管网爆管分析中的重要性。完善的爆管关阀分析,可将因爆管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供水管网爆管分析,提出了虚拟的管段概念,并为爆管事故分析建立了逻辑网络模型,使得在供水管网发生爆管事故时,能及时迅速地找到应当关闭的阀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台汽轮机主蒸汽疏水管爆管事故,通过宏观检查爆口外观、分析管材成分变化、分析金相组织变化、检查弯头减薄、检查强度变化等,分析了疏水管爆管失效的原因。确定材质劣化和介质冲刷严重造成管壁减薄是疏水管爆管事故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爆管的概念进行定义 ,区分爆管事故与漏水事故 ,分析爆管产生的原因 ,总结爆管事故的规律。提出可以建立爆管预测模型 ,通过科学管理和管网技术改造 ,有效减少爆管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供水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自来水管爆管现象普遍存在,自来水爆管不仅给公司自己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城市道路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影响,如何减少爆管现象的发生,提出解决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流受热面管束爆管事故占工业燃油锅炉各类事故的60%以上,分析了结构设计、水质、燃料、积灰、施工等主要因素对工业燃油锅炉对流管束爆管事故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工业燃油锅炉对流管束爆管事故的措施.现场运行结果表明,预防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某长距离输水管道工程实例,通过水锤模拟对输水管道进行典型工况分析,确定输水管道易发生爆管的薄弱地段,并判断其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对长距离输水系统进行典型工况水锤模拟可有效判断管道薄弱位置,通过对爆管事故内因、外因分析可预测管道薄弱段发生事故时危害程度。针对不同工程特点进行长输管道运行薄弱段分析,可提高供水可靠性,为管道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一起典型的油田专用高压湿蒸汽发生器的爆管事故中,通过采集样品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水处理过程里加入的Na2SO3除氧剂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水质中Na2SO3过剩,对油田专用高压湿蒸汽发生器辐射段炉管极其有害。炉水中过剩的Na2SO3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分解成H2S和SO2,加速对金属的碱性及酸性腐蚀,产生氢脆裂纹,这就是爆管的原因。为此,提出慎用或不用Na2SO3的论点,对油田专用高压湿蒸汽发生器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油田注汽锅炉的先天缺陷及操作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炉管内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垢和腐蚀。导致锅炉系统压力增高 ,压差增大 ,降低了锅炉热效率。严重时还会造成爆管事故。结合除垢施工过程所发现的问题 ,就锅炉结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地质复杂地区长大深埋隧道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地质背锅、风险原因"地质不确定"一语概之的现象频现。文章在论述不确定定义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施工"地质不确定"产生的原因,总结提出了隧道施工"地质不确定"的类型及隧道施工"地质不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查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式对一段运行的蒸汽管道失效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失效的根源是不合格的金相组织在应力作用下腐蚀开裂。最后指出在役管道定期检验应增加金相检查作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是原油开采后在管道中输送的重要研究方面,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性质,采用电动搅拌机、偏光显微镜以及流变仪等仪器来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黏度,观测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形态。并且分别对原油乳状液的黏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所测区块原油乳状液的转相点以及该区块原油乳状液的流变特性,为生产中的油气集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显微镜手段和DSO微观表征手段分别对干法和湿法工艺的北美岩沥青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法改性的沥青混合料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PLD-1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金相显微镜、SEM和EDS等,研究了不同III型载荷分量对N80套管钻井用钢断裂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80钢由铁素体、上贝氏体和回火索氏体3种不同的显微组织构成。由于断口形貌的不同,在不同III型载荷分量下,N80钢具有不同的总体断裂韧性;III型断裂韧性分量和I型断裂韧性分量之间呈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N80钢CO2腐蚀缓蚀剂筛选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借助腐蚀挂片失重法测试了油田常用咪唑啉类和炔氧甲基季铵盐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在饱和CO2油田采出液对N80钢的缓蚀行为,分析了缓蚀剂的溶解、分散性,采用扫描电镜对腐蚀后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缓蚀剂中,炔氧甲基季铵盐型缓蚀剂溶解性高于咪唑啉型,而炔氧甲基季铵盐IMC-871GH1型缓蚀剂可以集优异溶解和分散性于一体。腐蚀形貌测试结果反映出缓蚀剂在材料表面均匀覆盖程度直接影响材料点蚀行为,添加炔氧甲基季铵盐型缓蚀剂试样表面致密度高于咪唑啉型缓蚀剂,点蚀倾向小。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s on a particular region of a recent policy change regarding public transit subsidy in New Zealand, under which the contributions of local authorities are increased from 0 to 50% of net direct expenditures. The options open to the community are examined and their effects on regional incom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equitability are analysed.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a natural monopoly under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氢在高强度管道钢应力腐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充氢电流下X80管道钢恒载荷拉伸试样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 ,测定了管道钢中氢致附加应力。结果表明 :随氢浓度增加、应力减小 ,试样断口逐渐从韧性断口向脆性断口过渡 ;断裂微裂纹通常在点蚀坑和杂质处形成并呈不连续扩展 ,形成穿晶断裂 ;管道钢中氢致附加应力随氢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双车道公路盾构隧道为例,设计了三种不同分块型式的管片结构,并采用梁-弹簧模型模拟装配式管片结构,借助于有限元法分析了在不同拼装方式下管片结构的力学特性;通过对内力和变形的分析比较,并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及其造价等因素,认为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管片结构宜采用10块分块型式;管片结构的正负弯矩值相差很大,故宜将内外两侧的钢筋分开进行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薄壳理论分析中,通常假设在补强圈与容器壳体之间没有接触,接触应力对于结构应力分布的意义和影响尚不清楚.应用ANSYS软件对内压作用下补强圈与壳体间接触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考察了接触变形和接触压力,探讨了补强圈与壳体间隙变化、刚度因子以及不同直径的接管对接触行为的影响.相对于开孔补强的薄壳理论,文中更好地预测了补强圈与容器壳体间的应力场分布,得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upply chain in which a manufacturer produces and sells two types of green products in its direct channel und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improve social welfare. There is a Stackelberg game between the two stakeholders. Our research derives the closed form solutions to the optimal tax, green degree and price for the products, and obtains the strategies for government and manufacturer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By considering six scenarios, our models obtain the best choice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cases in which the manufacturer determines its product green degree actively or accepts the green standard set by the government passively. Then, we conduct some sensitivity analyses and explore the scenario in which 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green products and non-green product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government setting the product green standard and providing the manufacturer with a subsidy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