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安全气囊对于汽车行业大多数人来说已不陌生,这种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汽车上,为保护司机与乘客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摩托车手都期盼着安全气囊用到摩托车上的一天。这一天到来了,据悉,日本无限电光公司已研制成功摩托车用安全气囊,并已在欧洲市场试销。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车辆日益普及,交通事故的逐年递增,社会大众对于驾驶行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高度重视,特别是当摩托车发生意外事故时,如何及时地保护骑乘者,尽量减少伤害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安全气囊已不是现代汽车独权专利的代名词,一种应用于摩托车碰撞时的缓冲专用安全气囊,由本田研制推出并实施于旗下金翼各类摩托车车型,这种名为"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嵌置于摩托车车身的油箱前端部位,而车身前叉内设有传感器,当检测到车辆被意外碰撞的瞬间信号时,由控制器及时指令安全气囊打开,及时有效地吸收骑乘者的运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旨在阐述汽车安全气囊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气囊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汽车整车碰撞对安全气囊设计及其工作性能的要求,同时展望了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2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约束系统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地减少地乘员伤害,同时因其价格适中,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安全气囊的报废处理过程和报废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当报废带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或转向盘垫块(内含安全气囊组件)时,必须引爆安全气囊,以防安全气囊误爆引起的事故。带安全气囊车辆的报废处理步骤为:拆下蓄电池搭铁线→安装SRS安全气囊处理工具→引爆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摩托车骑乘者发生意外时受到的伤害,本田计划开发新型摩托车安全气囊。目前,市售两轮摩托车只有金翼装备了安全气囊,而此次则主要针对销量最大的街车而开发。  相似文献   

6.
吴正权 《摩托车》2006,(9):23-25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本田金翼GL1800巡航摩托车上。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后0.06s  相似文献   

7.
日本名古屋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见次竹内最近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保护摩托车司机人身安全的新型救生衣。这种救生衣的原理实际上同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相同,当摩托车司机从车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说明了使用、维修安全气囊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应用情况与特点,提出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 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款本田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 s内迅速  相似文献   

11.
朱华 《城市车辆》2006,(2):59-60
安全气囊是一种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自动充气膨胀,在二次碰撞中保护乘员、减轻伤害的安全保护装置。目前,世界汽车市场上,安全气囊日益普及,安全气囊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介绍了安全气囊技术,指出现存问题,并对智能气囊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安全气囊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被动安全性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驾驶员及乘车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汽车相撞时,安全气囊在符合一定条件时起爆,起到减轻驾驶员以及乘车人员人身损害作用。目前我国没有关于安全气囊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汽车厂家对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技术参数、撞击条件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着重探讨了安全气囊各组成部分及其技术的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安全气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对行人的安全保护,减轻或避免汽车碰撞损失,各国都在进行车外安全气囊的研究开发。文章参考大量数据与文献,介绍了国内外气囊技术的发展现状,详述了不同位置的车外安全气囊的结构、功能,分析得出未来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及开发难点。随着安全气囊技术的成熟,未来汽车安全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气囊     
季奕 《世界汽车》2005,(8):44-45
安全气囊作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的主要保护措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也在向智能化方向不断改进。本文在介绍现有安全气囊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智能化气囊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HONDA Gold Wing 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s内迅速展开(见图2),吸收骑士骤然前;中时的剧烈撞击能量(见图3),有效地保护骑手免受或减轻伤害。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技术》2006,(10):12-12
近日,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推出了配备全新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的“雅马哈ASV-3”,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还将此项技术作为参与日本政府第3代“先进安全摩托车”项目的一部分。这套系统在“2006汽车工程展览会”上展出并成为参观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HONDA G0ld Wing 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s内迅速展开(见图2),吸收骑士骤然前冲时的剧烈撞击能量(见图3),有效地保护骑手免受或减轻伤害.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技术》2010,(12):76-76
<正>众所周知,"肉包铁"的摩托车手缺乏外部保护,在交通事故中比汽车驾驶员面临更致命的伤害,而这一局面或将有所改变。专业骑行用品制造商DAINESE日前发布了一套内置安全气囊的摩托车骑行服。DAINESE是一家在摩托车行业颇为著名的意大利骑行用品制造商,厂方从2000年便着手将安全气囊应用于摩托车服,历经多年试验,近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款名为D-air的新型骑行服通过内置锂电池组进行供电,是全球第1款无需借助摩托车硬件便可独立运行的气囊装置。与常规骑行服一样,新产品在手肘、膝盖等部位采用强化装甲材料,不同的是在前胸和后背位置增设了3个气囊模块,且各自配有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一旦系统被激发,安全气囊可在45 ms内爆出,为骑手的脖颈和肩膀提供额外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汽车制造业及美国的政府机构(NHATSA)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认可汽车安全气囊与安全带一起使用时,汽车发生前碰撞时对拯救乘员生命方面是有效的。在过去的几年中,安全气囊仅能装备在豪华汽车上。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加上法规对汽车安全性要求日趋完善,已经有条件把它作为一种标准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