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时代、新技术、新物流、新改变!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正当时,智慧物流已经在路上。"如今的物流行业可谓风起云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整个物流行业正在面临一场产业变革,跨界合作将成为新常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将与物流行业深度融合。传统物流正在转型升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物流已经成为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经济发展,物流先行,物流一活,便会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出现,为物流加持智慧大脑,智慧物流引领物流新未来。"无智慧不物流"古代的物流其含义自然和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尽相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智慧'伴随始终。长城砖瓦运输,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运,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开辟丝绸之路和开辟茶马古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智慧物流正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未来智慧物流将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且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的物流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换,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并焕发出新的生  相似文献   

4.
正"智慧物流已是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将物流各个环节智慧"融合"联动起来将是一个大工程。""2016年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这是来自京东物流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智慧物流2025应用展望》中的数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15日,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智慧物流论坛暨第七届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管理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以“大数据时代的智慧物流”为主题,探讨物流业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传送分拨系统、无人驾驶物流车、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仓、物流机器人、智慧供应链……伴随着诸多"黑科技"的不断涌现,兼具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成本从占GDP20%降低到了1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物流行业要实现弯道超车,机会在于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而发展智慧物流,科技落地是重中之重。国内一批相关企业已从各个技术角度对智慧物流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大数据、云计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为城市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实现物流枢纽与物流通道的有机串接,形成贯通性的大能力、多种物流服务构成的综合物流体系,为产业布局、产业和产品"走出去"提供具有枢纽集聚能力和通道承载能力的多成本、效率差异化的物流走廊,是当前城市物流的布局重点。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完成了"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8.
物流能力是省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志。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省域物流体系可以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影响,提升区域产业安全水平。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省域物流枢纽竞争力的空间发展格局。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格局,不同省份物流能力可划分为发达型省份、双中心型、单中心型、欠发达型、不发达型等五个层级。新发展格局与新冠疫情冲击叠加,中西部省份的物流竞争力和物流枢纽地位呈现显著提升,依托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提升省域物流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如何代替人工、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进而实现企业生产与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业界达成的共识是,大力加强生产与物流核心环节的智慧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家物流中心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建设国家物流中心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标最优国家物流中心要求,梳理分析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现存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中心的建设经验与启示,从拓展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物流业与关联产业融合、重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强化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健全物流行业保障机制五个方面为打造武汉最优国家物流中心提出对策建议,为武汉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建成最优国家物流中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综合运输》2006,(10):90-90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物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物流技术装备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及物流技术装备业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发展机遇的新增长点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论是物流服务业还是物流技术装备业,品牌的竞争成了竞争的焦点,品牌的创新成了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强调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必要性。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物流创新大会”,在国内最先关注现代物流创新问题,也因此受到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帅斌 《综合运输》2005,(9):38-40
物流产业是一个可以产生很大经济效益的途径,所以其存在有着绝对的必要。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一个典型的推进型产业。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物流产业,但发展和扶持的前提是需要对物流产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一、物流产业的基础定位1、宏观定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结构是不断优化升级的,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即…  相似文献   

13.
陈晔 《综合运输》2024,(2):132-138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高产业及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已成为推动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华被确定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依托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将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致力于打造金华国际陆港、国际国内双循环示范经济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积极推动通道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对金华市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以金华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研究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为响应建设"物流强国"的政策号召,探讨实现我国物流业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的有效方式,2018年7月11-13日,以"数字物流引领行业智慧升级"为主题的2018(第十届)中国物流信息化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奔驰卡车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新Actros公路牵引车荣膺"2018年度智能物流商用车"大奖,充分证明了新Actros在现代化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应用上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的紧密联系,探讨在当前国家和广西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背景下,依托高速公路路网和服务区节点、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广西大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物流业将进入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物流园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集聚,需求细分;大小有别,冷热不均;连锁复制,品牌集中;平台整合,产业联动;信息深耕,集约经营。在此背景下,宜昌交运把握宜昌打造长江中上游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契机,投资开发了宜昌东站物流中心项目,积极探索传统仓储、装卸搬运、普通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可以说智慧物流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未来方向。智慧化,作为物流业发展趋势之一,人们关注的热度正持续升高。2014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这里提出的现代物流发展的四化是中国物流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困惑和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几大弊端,根据自己对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些认识以及对国外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些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待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09,(3):95-95
<正>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一要  相似文献   

20.
正"改机构、调职能、顺体制,宜昌市物流局站在新机构、新体制、新职能、新起点上,全面担负全市现代物流发展重任,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宜昌市现代物流发展上的多个"首次"。"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宜昌市于2015年末打破传统物流管理体制格局,建立起以交通运输为主导的大物流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宜昌市交通物流发展局更名为宜昌市物流局,走过了机构改革、职能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