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模具CAE技术在轿车发动机罩外板模具调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基于汽车覆盖件板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软件AutoForm的模具CAE技术,对其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以风神Bluebird发动机罩外板的模具调试为例阐述了其实际应用,对拉延模的模面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其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依此对拉延模的调试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优化了改进方案,和现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汽车发动机罩外板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技术对其拉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确定产品冲压方向与拉延深度,进行模面设计、参数设置,完成成形过程的仿真模拟,并对毛坯形状、压边力数值优化、拉延筋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基于汽车覆盖件板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AutoForm的模具CAE技术,对其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以风神Bluebird发动机罩外板的模具调试为例阐述了其实际应用,对拉延模的模面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其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依此对拉延模的调试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优化了改进方案,并和现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桑塔纳轿车覆盖件拉延模为例,本文介绍了辉光等离子氮化技术在轿车拉延模大型面表面强化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中的特点,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导致某车型前边梁连接板翻孔开裂的主要因素,借助Dynaform软件对拉延和翻孔等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经过对拉延凸台高度h和凸模圆角R等参数进行优化,板料最大变薄率减小为25.6%,解决了翻孔开裂问题。以此方案指导模具设计与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软件优化翻孔类零件的拉延高度和凸模圆角等关键参数,能够有效避免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7.
针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易产生开裂、起皱以及塑性变形不充分等问题,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运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摩擦系数、模具型面间隙以及拉延筋阻力系数五个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以降低最大减薄率为目标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明确了各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最大减薄率主次影响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方差,得出了影响减薄率的显著因素。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成形仿真,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效果。利用成形仿真结果指导现场试模,得到无开裂、起皱、塑性变形充分的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9.8%,最大增厚率为3.6%。研究表明,将正交试验应用于成形仿真可以改善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并能提高试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白车身冲压件工艺设计阶段是材料利用率提升工作的重要阶段,从成形方式、工艺补充、料片形状、废料利用、减薄率检查5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在工艺设计阶段材料利用率提升方法。特别是针对工艺补充方面,目前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以通过优化制件边界线与凸模圆角根距离、拉延管理面宽度、拉延分模线方法提升冲压件材料利用率,为材料利用率的提升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汽车覆盖件拉延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汽车覆盖件和拉延件的形状特点,详细介绍了拉延模型面设计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拉延模具虚拟合模结果,对拉延凹模动态变形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拉延凹模动态模面的补偿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模具进行反向补偿由于压机作用而产生的变形,在拉延凹模局部特征部位进行紧压处理,补偿因动态变形造成的局部特征不清晰,此项工作可大量减少钳工手动研修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单、双动拉延模具改造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制件成形过程,根据单、双动拉延模具的工装工作原理,在未对结构进行不可恢复的破坏性改动的前提下,保证改制前后制件面品及尺寸的一致性,并实现模具在压机上的快速装夹,以及改制后模具压料圈上下浮动的压料功能,最终验证了双动拉延模具改制成单动拉延模模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冲压模具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质量、生产效率和废品、修返品损失,而拉延模调试技术是保证模具稳定工作的关键。介绍了新宝来后轮罩出现拉裂、缩颈、起皱、缺边、拉毛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高模具生产稳定性方面的拉延模调试过程,包括拉延平衡块的配置和压料面的研配方法,深拉延模具的拉延筋和压料面在控制板料流动方面的作用分配,拉延件缺陷、变形的分析和对策,并提出改进冲压工艺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白车身零件中通道的产品特点和质量育成过程中的主要尺寸问题;对比了零件3种冲压工艺方案,从解决高强钢回弹、减轻零件褶皱等质量问题角度,确定了最佳冲压工艺方案;总结了零件拉延工序设计要点;通过优化拉延筋参数解决了零件局部褶皱问题,通过优化拉延筋参数减轻了拉延筋槽翘曲问题;阐述了侧壁位置回弹是零件尺寸问题关键,回弹问题解决顺序是先解决侧壁型面超差问题、后解决法兰面型面和U型底面超差问题。侧壁回弹需要通过OP10拉延工序做回弹补偿解决,先解决基准孔区域侧壁型面回弹、后解决前后端口侧壁型面回弹,避免基准转换带来的工作反复;总结了模具型面补偿方案和回弹整改要点,对产品造型和基准设置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拉延模电镀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了拉延模表面产生拉毛的机理,阐述了电镀技术在拉延模上成功应用,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车身表面件拉毛难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汽车模具的刃口堆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雪岩 《汽车技术》2001,1(2):27-29
日本汽车覆盖件模量制造过程中,采用堆焊技术,用于修边刃口的焊接,也用于拉延模和成形模的磨损面或拉延筋的堆焊。详细讲述了堆焊刃口的焊条选择及堆焊工艺。采用堆焊技术,具有较高的制模精度,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便于模具的维修和制作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轿车覆盖件拉延动态仿真及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丰田轿车前围板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索了轿车覆盖件拉延成型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利用ETA/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模拟,针对压边力、凸凹模圆角、拉深筋设置及坯料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提出了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T53侧围拉延成形模具转移超载拉延力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拉延模结构。  相似文献   

18.
DCACA生产的ZX车背门总成,原为复合材料成形.根据国产化的需要,将其改为钢板冲压件.一般来说采用符合材料的零件是很难直接用冲压拉延成形零件来替代.可想而知,背门外板的冲压成形工艺性极差.DCAC分别和西班牙公司和模具制造中心对背门外板分别就模具制造及试制模签订合同.MATRICI公司采用了OPTRIS及PAM.STAMD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了拉延工艺分析,结果制件开裂.故其提出产品更改,要求将零件改为上下两件或将零件变浅.模具制造中心拉延试制模经过数轮调试,但拉延件仍开裂.面对国内外两方面传来拉延失败的信息,DCAC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冲压工艺经验,提出了一套工艺修改方案建议改变拉延成形的条件,使传力区(强区)改变为弱区,以改变材料的流动方向,从而使得危险断面处材料得到补充,达到解决拉延开裂之目的.并通过实践,顺利地拉延出了合格拉延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双动拉延模改单动拉延模、模具自动化改造可行性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对模具进行改造,实现了制件工艺路线由双动手工生产线变更为单动自动化生产线,均衡了双、单动生产线产能,为工艺路线变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介绍双动拉延模改单动拉延模具的工艺与改造方法,制件在冲压机械手自动化线生产时模具安装与自动化可行性分析要点,重点是端拾器可行性分析、轨迹干涉分析、模具电气改造等。通过前期的工艺可行性分析和方案改进,避免了冲压件自动化生产时出现较大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一种基于通用CAD/CAM软件UG作为开发平台,以VC 6.0和UG/Open作为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来实现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的3D结构自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运用KBE技术和软件工程的方法成功地开发出汽车覆盖件拉延模的3D自动设计系统,运用该系统只需输入一些模具主要参数即可完成拉延模的3D实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