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根据气压减振器公司要求,研究一套气压减振器六工位气孔加工装置。根据加工装置功能的需要,选择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的PLC进行研究控制,然后对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软件选型和程序编写,通过实际工作调试,使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最后投入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信息快报     
《汽车维修技师》2006,(11):11-11
德乐福推出磁性流体减振器美国德尔福公司近日上市了采用磁性流体的减振器Audi Magnetic Ride。该系统根据设置在每个车轮中的传感器的信息来控制减振器内的磁性流体,以此来改变衰减力。减振器内部由电磁线圈和磁性流体构成。当向电磁线圈加电压后就会产生磁场,这样一来原来处于分散状态的磁性体便会横向排成一列,横向排列的磁性体阻碍液体的上下流动来改变衰减力。驾驶员只需按下位于中控台上的  相似文献   

3.
车坛传真     
德尔福展示最新技术在刚刚闭幕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德尔福向公众展示了部分用于2005年新款汽车及卡车上的最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MagneRide(r)磁流变减振器和制动控制德尔福的磁流变减振器MagneRide(r)是一种高性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它在真实情况下,根据监测车身和车轮运动  相似文献   

4.
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对减振器寿命和悬架性能影响很大,系统分析减振器侧向力对麦弗逊悬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减振器的侧向力取决于车辆运动时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和悬架的几何结构,本文综述了车辆行驶时车轮上下运动的侧向力、加速、减速、转弯时侧向力的分析,确定了麦弗逊悬架的几何结构对减振器侧向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国内外最新产品的实例说明通过改变悬架的几何结构来减小减振器侧向力的具体方法和产生的效果。最后对减振器侧向力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麦弗逊悬架的研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革文 《汽车电器》2007,(7):9-11,15
电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可以通过电信号快速、连续地调节,因此这种减振器及其变型结构可以应用在车辆以及其它多种机械装置中以实现振动控制。本文描述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典型结构及其对电流变流体性能的要求,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燃料电池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特点,提出了基于PLC的燃料电池控制系统方案,将三菱FX3U型PLC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控制系统中,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机器人上下料的设计要求,对五自由度机器人进行机构介绍。通过机器人运动学的正逆求解得出运动学方程和各关节位姿。应用ADMAS对上下料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对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码垛机器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汽车筒式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弹性力学原理,根据边界约束条件和阀片变形连续性条件,推导了减振器节流阀片在非均布压力下的变形解析计算式.根据节流阀片厚度、阀片预变形量和常通节流孔面积,利用速度、流量、压力和阀片变形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减振器初始开阀和最大开阀两个速度点.根据减振器开阀前、后的油路,利用开阀速度点和阀片变形解析计算式,建立了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仿真模型.利用VC++编程工具,开发了减振器特性仿真软件.通过实例,对所设计的减振器进行了特性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值很好吻合.表明所建立的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仿真模型是正确的,所开发的特性仿真软件是可靠的,对汽车减振器设计和特性分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双筒式减振器的结构特点,依据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总结前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于VC++开发出双筒式减振器外特性仿真分析软件,通过获取双筒式减振器的重要结构尺寸,输入相关参数,软件可根据内置模型分析出双筒式减振器的外特性——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为减振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通过试验获得了其速度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带磁流变减振器的二自由度车辆简化模型及其参数表;最后,基于双环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外环产生理想的结构阻尼力,内环调节电流驱动器的电流,以使磁流变减振器实时地产生控制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以磁流变减振器为基础,通过半主动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的振动动态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减振器寿命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CA770型红旗轿车前悬挂减振器为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减振器寿命的11个因素、2种水平进行试验、分析,找出显著因素与比较显著因素。根据所得结论对原减振器进行了改进,通过试生产已得到验证,改进后减振器的平均寿命至少提高3倍。  相似文献   

12.
为模拟汽车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减振器的实际工作原理,分别建立了车用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的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数学模型,以某型号汽车减振器的结构性能参数为例进行了软件仿真,并通过减振器振动台架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鉴于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力模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采用ANSYS软件Design Exploration模块,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减振器各参数的灵敏度,为普通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与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1/4模型,提出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的实现方法,设计半主动悬架台架试验系统。在可调减振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调减振器阻尼与步进电机转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半主动悬架1/4物理模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稳定可靠,阻尼控制易于实现,半主动悬架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路面输入,为半主动悬架及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概述 德尔福气动可变减振器(AAVD)是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自调节装置,它是气动受控的柱式减振器。AAVD使用一个内阀门测量两个片状减振器阀流经柱式减振器活塞的减振器油的流量。通过滑阀控制减振器工作,减振器根据有效载荷联系改变阻尼力,使车辆能按照空载或满载的不同工况来进行相应调节来替代原来的取平均阻尼值的方法,从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轻型车在环路道路试验过程中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发生开裂的问题,对失效的后悬架减振器支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推断出零件失效原因。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零件的受载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受到沿减振器轴上下和弯扭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产生疲劳,疲劳源主要位于焊接缺陷处;零件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和基体上的等效应力最大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不能满足零件安全使用的条件,建议提高零件设计时材料的强度级别,同时必须控制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6.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5)电子悬挂控制:电子悬挂控制部件包括电子悬挂控制(ESC)模块、前/后位置传感器、前/后可调节减振器、集成在减振器内的减振器电气执行器。ESC根据车速、底盘倾斜、转向系统位置、车身到车轮的位移等输入,独立控制各减振器,提供一个更高的行驶和舒适水平。在减振器中充有MR油液,在减振器活塞中有电磁线圈,电气连接插头在推杆的端部,当电磁线圈通电时,活塞周围的磁场增强,MR油液变稠,刚度增加,减振器特性发生变化。MR油液的状态如图65所示。  相似文献   

18.
在对磁流变液减振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磁流变液减振器性能的结构参数。将磁流变液的非线性磁特性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性能相结合,建立了以降低磁流变液减振器响应时间常数、增加其调节比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根据优化结果,研制了一种新型车用磁流变液减振器,并进行了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04,(25):27-27
德尔福气动可变减振器(AAVD)是用于空气悬架系统的自调节装置,它是气动受控的杜式减振器,AAVD使用一个内阀门测量两个月状减振器阀流经柱式减振器活塞的减振器油的流量。通过滑阀控制减振器工作。减振器根据有效载荷联系改变阻尼力。使车辆能按照空载或满载的不同工况来进行相应调节来替代原来的取平均阻尼值的方法,从而  相似文献   

20.
结合汽车用减振器的工作特点,按照国产某微型轿车后悬架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单出杆单筒磁流变减振器,并进行了实物样品研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建立混合工作模式下磁流变减振器计算模型,并对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动态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台架动态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单出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