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处理对Cu-Al-Fe-Ni-Cr-R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热处理制度对Cu-Al-Fe-Ni-Cr-R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合金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锻后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退火,显微组织结构不同,性能也有差异,其中在650℃下退火1h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C级钢进行正火、正火+回火及退火3种不同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工艺对C级钢性能影响的规律,得出了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建斌 《资厂科技》1996,(2):22-27,13
本文介绍了稀土合金处理铁水的生产条件和工艺,提出了应根据原铁水含硫量来确定稀土合金加入量,以及稀土合金加入量与铸铁件组织和性能的关系;论述了经稀土合金处理后的铸铁件组织性能的变化和试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热镀锌层相比,Zn-5Al系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而且简便的热镀工艺、可行的成本,保证了它应用的可能性。本文重点讨论了该系合金镀层的生产工艺和各种性能,以及在铁路部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热镀锌层相比,Zn-5Al系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而且简便的热镀工艺、可行的成本,保证了它应用的可能性。本文重点讨论了该系合金镀层的生产工艺和各种性能,以及在铁路部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Fe—C—T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永强  王成国 《铁道学报》1997,19(4):132-136
研究了Fe-C-Ti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形态、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以及真空热处理后TiC的析出规律。结果指出,一定成分的Fe-C-Ti合金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得到铁基过饱和固溶体,将其进行真空热处理,可制得TiC弥散强化的铁基合金;球磨过程中碳原子向铁晶格中固溶的速率远高于钛原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交叉试验的方法制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对不同工艺条件下钢轨正向载荷敏感区域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对贝氏体钢轨焊接过程中合金元素的迁移以及焊接缺陷的出现做出解释,并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接头的拉伸、冲击、硬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焊缝过热区均由于合金元素迁移出现块状马氏体组织及带状组织;正火工艺后焊缝组织为仿晶界型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相结构,拉伸、冲击性能均有提高,但过热区贝氏体局部重构导致白色微区、带状组织在过热区的体积百分数及分布范围增大;金相视野内焊后及正火后接头喷风工艺令白色微区、带状组织体积分布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8.
周彬  聂涛 《铁道学报》2001,23(4):54-58
前人在分析PRMA(Packet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性能时,都假设理想信道条件,即无传输差错、信道无衰落,各分组到达接收机的功率相近。这种假设简化了分析,但与实际物理信道模型不符。本文首次分析了在瑞利衰落信道下PRMA及CR-PRMA(Collision Reduction-Packer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的性能,并与理想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电弧喷涂涂层上刷镀Ni镀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n伪合金上刷镀Ni镀层,在Falex试验机上测试了Ni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载荷、温度对镀层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分析(EDX)和形貌分析等手段,通过对Ni渡层的性能测试,试样磨痕形貌及磨屑形状和分布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了Ni镀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Al-Zn伪合金涂层上刷镀Ni镀层具有较好的工艺性,镀层的显微组织、硬度、结合强度以及耐磨性能与45^#钢上刷镀Ni镀层基本一致,Ni镀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层磨损,在本试验条件下,Ni镀层的相对耐磨性能为Al-Zn伪合金电弧喷涂层的2倍-4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前几代下刻机的缺陷以及XK-2型下刻机的性能特点、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平连铸QCr0.5铜合金线电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平连铸工艺制备的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坯料经过固溶、时效、冷轧处理后,研究接触导线的微观摩擦性能与受流滑动磨损行为,分析不同电流作用下接触导线的磨损形貌及磨损特征。微观划擦测试表明:通过加入合金元素Cr,改变了接触导线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提高了合金材料的强度、抗软化性能和抗变形能力,改善了合金的磨损性能,降低了摩擦系数;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的硬度为165.5HV,最大摩擦系数为0.155,最大压入深度为2.68μm。电磨损测试表明: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未加载电流时的磨损主要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载流条件下的磨损主要是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侵蚀磨损。磨损率测试结果显示,水平连铸QCr0.5铬青铜合金接触导线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商用Cu-Ag接触导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腐蚀疲劳、应力腐蚀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服役—停放”状态,研究了不同加速周期下Al-Zn-Mg合金型材的疲劳强度、腐蚀疲劳强度,并通过灰色理论模型预测了Al-Zn-Mg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Al-Zn-Mg合金型材的常规疲劳强度、腐蚀疲劳强度会随模拟加速试验周期的延长而衰减,腐蚀疲劳条件下Al-Zn-Mg合金型材的性能衰减比常规疲劳条件下的性能衰减更快。  相似文献   

13.
交-直-交传动技术应用于机车动车具有明显的优点,70年代以来被世界各国铁路广泛采用,已形成一种趋势,本文简要地叙述其优势,并就减轻机车重量、高粘着、高动力学性能和改善通风等机械部分的设计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接触线的应用实际出发,说明了研究铜合金接触线的必要性,依据金属强化理论及对产品技术、工艺性能的要求,提出了合金配方确定原则,通过剖析国外产品吸试验研究比选合理的合金配方,研究的系列配方产品可满足不同运用条件下对机电性能不同侧重的要求,并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的无焊接接头铜合金接触线主要机电性能明显优于纯铜接触线,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用于繁忙、重载、高速及一般电气化线路,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与转差闭环控制相比,矢量控制可使异步电机获得更好的动态响应,显著提高机车性能,文章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电压解耦型矢量控制方案和相应的脉宽调制规律,并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单片机的双微机控制系统,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合金铸铁闸瓦在高速机车车辆上的实际应用状况,瞬时摩擦系数,为提高其摩擦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不同用途的合金铸铁闸瓦的研制及其极限。还介绍了今后的研究课题,即:合金铸铁闸瓦的开发方向应与机车车辆的高速化相适应,提高其在高速范围的摩擦系数以及提高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B04-981丙到聚氨酯漆在铁路工程车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介绍该漆的组成与性能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KP—2A型客车车电综合检测仪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乡车辆段在对客车电机检修线的改造中,组织开发了:KP-2A型客车车电综合检测仪”(以下简称KP-2A型检测仪),该检测仪应用计算机检测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KP-2A型车电机具的自动检测,自动测量发电机部件之间的绝缘值,绕组阻值,电路板功能及各主要元器件电气性能能判断,汇检修,检修数据管理于一体,提高了检修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IGBT作为逆变器等装置的重要功率器件,目前正在向小型、高效、低损耗、低成本和高功能的方向发展。本文在介绍日本富士电机公司原有IGBT产品J-IPM系列和N-IPM系列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该公司新开发的R-IPM系列产品的性能和特点,概述了在这种产品上所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影响接触疲劳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如组织结构、合金元素、润滑条件、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