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总体协同仿真试验和集成测试的需求,提出了通过数字化仿真和实物接口设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综合仿真试验平台的实现方案。按照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特点、构成和基本原理,将磁浮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通过其目标线路模型所属分区属性与相应分区牵引系统模型进行车-地受力关联建模,以关联计算模型为核心扩展建立了包含车辆系统模型、车载运行控制接口、分区运行控制接口等在内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环境,接入被试运行控制系统设备,构成针对运行控制系统的闭环试验系统。同时,采用有线局域网组网形式实现车地无线通信仿真,为磁浮运行控制系统集成仿真试验提供网络互连测试环境。经实际项目的试验应用证明,该试验平台仿真功能完整、合理、有效,能够为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提供功能全面、仿真程度高的测试和验证环境。  相似文献   

2.
网侧变流器系统建模及半实物仿真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网侧单重变流器系统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半实物仿真环境下的过电压过电流同题,实现了所建数学模型和实物控制器的闭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基本反映了变流器系统主要电量的运动规律,能够满足系统仿真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基于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在分析高速列车信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仿真系统,并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有效地重用仿真库中的模型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快速生成仿真系统,在不同层次上支持建模仿真人员的数据库系统,使仿真数据共享。着重介绍了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中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存储列车试验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城轨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过程易受具体站场的规模大小和繁简程度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增加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设计的通用性,使之趋于标准化,提出利用SQL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存储环境,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采用鼠标坐标与设备坐标匹配的方法,设计开发具有通用性参考意义的城轨计算机联锁仿真平台。根据线路信息编写数据库,利用线路设备静态数据绘制界面,设计采集驱动仿真系统和通信系统,最终实现整个联锁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在实验室中,以办理基本进路为例,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正确可靠地实现计算机联锁功能。该试验结果验证了本系统通用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开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车段(所)控制集中系统(CCS系统)仿真试验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从仿真试验环境的搭建以及试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与建议,保证了 CCS系统仿真试验的准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的单轮对蠕滑力试验,介绍其试验系统,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例如试验系统所特有的轮轮接触蠕滑率计算、轮对运动方程推导、试验过程的动态仿真计算。最后通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对轮轨蠕滑力计算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数学关系,建立了电力牵引系统中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波形和试验波形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单轮对脱轨试验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滚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单轮对脱轨试验的试验系统,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同时利用仿真计算,对单轮对试验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就单轮对脱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轮载荷载率是引直脱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防滑仿真试验是验证防滑控制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替代在操作上有难度的轨道测试,减少制动防滑系统的测试周期和成本。文中首先系统梳理了国际最新防滑标准对防滑仿真试验的设计要求及验证方法,然后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防滑仿真试验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建立防滑仿真试验应考虑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防滑系统的研发、测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高原低气压对120阀部分试验标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宇  魏伟 《铁道车辆》2005,43(5):10-11,29
以单阀试验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单阀试验台性能仿真系统,寻找各种范围的边界阀,并预测边界阀在高原低气压务件下试验性能的变化;仿真计算出在高原务件下单阀试验性能指标的分布规律,并预测在平原试验合格的阀在高原环境下试验不合格的发生概率,为制定高原地区单阀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交流传动系统三电平逆变器的实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进行研究,分析了逆变器的电流电压关系和死区效应,利用开关函数建立了逆变器电压及电流的Simulink实时模型,给咄了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环境的逆变器一异步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的实现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开发的单阀试验台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出单阀在平原和高原气压条件下试验性能的变化规律;根据车辆段单阀试验结果,将分配阀性能划分为若干区段,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出对应每个区段边界阀的参数,再通过仿真系统计算这些边界阀在低气压下的试验性能,分析出大气压对阀试验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平原合格阀在高原不合格概率,为制定低气压环境下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动车组电空制动系统是由气动元件、电子元件和基础制动装置组成的复杂系统。基于现代流体力学的仿真分析软件AMESim建立制动系统中关键气动元件的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和参数修正;将封装的气动元件模型与电子元件模型和基础制动装置进行系统集成,建立单车以及列车级电空制动系统仿真模型。基于列车级电空制动系统仿真模型,对高速动车组电空制动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和分析,设计高速动车组电空制动系统。在最大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2种工况下对基于仿真模型设计的高速动车组电空制动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大常用制动时减速度仿真值与减速度设计值相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试验值为5 670m,仿真计算值为5 795m,相对误差为2.2%,仿真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防滑试验台是防滑控制装置进行功能测试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有效验证平台。通过对防滑试验仿真技术的研究,提出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建立试验台的各项测试功能,形成一套快捷的低成本实现方案。防滑试验仿真系统按功能分为黏着模块,旋转动力学模块,气动模块和试验控制模块,论述了各模块的理论技术及仿真建模方法。以CRH3动车组制动系统各项参数为例,利用ES1000实时仿真系统建立了防滑仿真试验台,并进行了干轨和湿轨的防滑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防滑系统在轮对滑行过程中能有效调节制动缸压力,使得实际施加于轮对的制动力未超过轮轨最大黏着力,避免了轮对滑行,验证了该仿真试验台方案的可行性和各功能模块建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列控车载设备仿真试验的需求,通过分析其运行环境,提出了列控车载设备仿真试验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通过具体项目实践证明,该系统各仿真功能全面、有效,能够为CTCS-0级至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提供完整性好、仿真程度高的综合试验、验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车J5型发电机仿真试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客车发电机械验台存在的问题,研制了铁路客车15型发电机仿真试验系统,该系统拓宽了调速范围,降低了噪声,节省了电能,提高了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混合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既具有定置试验的方便性,又考虑了接触网(架线)与受电弓的相互作用。介绍混合仿真系统的概况与验证试验结果。该系统将受电弓纳入架线的运动仿真,因此能够模拟运行时受电弓与架线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导吸引式低速磁悬浮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磁悬浮车辆基本结构的分析,建立了低速常导磁吸式(EMS)磁悬浮车辆动态通过曲线的动力学模型,编制了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程序,并对青城山磁悬浮试验车辆的动态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控制变流器的输入电流,而且能够保证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固定不变,控制算法易于实现。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这种控制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表明该控制方法的动、静态特性良好。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试验,从仿真和试验的波形对比可以看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表明该控制方法满足了四象限变流器的设计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