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的艺术形象,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作为一个具有魅力的艺术,它确实使千千万万人为之倾倒。音乐是运动着的物质,是心灵的波动,是诗歌的翅膀,是流动的建筑。同时它又是神的宠儿、生命的韵律、治病的手段、革命的工具、战斗的武器。它又是一种非常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唐初大儒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其对于儒家经典的疏解诠释涵括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尤以《毛诗正义》为著。孔氏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本论,强调诗歌社会功能与抒情功能的统一,形成了系统的诗学体系,奠定了唐代诗学的理论基础,对唐代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歌的创作中,犹以"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最为光芒万丈,可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文创作代表并象征着一个时代,"仙""圣"之别,体现着李、杜二人对于各自生命轨迹中无形之象的把握和对天命的领悟。在宋代,人们对李、杜作品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可以看作是宋人对于唐代诗歌典范的一种抉择。通过对唐代诗歌典范作品的研究,可以此为切入点,扩散开去,从点到面,进而普遍地把握一个时代诗歌作品的主基调。这种对于时代典范的把握,也正是我们继承和品评前代文学创作时值得借鉴的方法和必须具备的眼光。  相似文献   

4.
通过品析唐代诗歌,阐述了唐代诗人有着浓厚的海洋情结,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唐代“海”字文章做得大而强,海水制盐、珍珠采集、季风航海、海外贸易等在唐诗中都有如实反映;另一方面,唐代诗人由海洋激发的诸多人生感悟,无论积极与消极,唐诗也作了真切的记录.唐代诗人对海洋情有所钟,这首先应归功于时代生活的推动,其次是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健 《海交史研究》2006,19(1):15-23
唐代是个开放时代,唐王朝以其宽广的胸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独具特色的唐代音乐,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这个开放社会广泛吸收异域音乐艺术成就的结果.公元802年,一支骠国乐团到达长安,他们在中国宫廷里进行了演出并广受欢迎.骠国乐的传入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是唐朝与骠国两国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它在唐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艺术交流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骠国乐传入的背景及过程、骠国乐的相关乐器及乐曲知识、骠国乐所受印度音乐的影响、骠国所献乐器中有无铜鼓等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语言节奏,是诗歌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阅读和研究诗歌,我们始终无法回避诗歌节奏问题。但是,诗歌的语言节奏,又是个难解之谜。我国新诗的语言节奏,数十年来始终困扰着诗歌工作者。多少年来,从经典的教科书到通俗的普及读物,说到新诗的语言节奏,都无一例外地用音组(或称顿)来分析和概  相似文献   

7.
现行诗歌教学,注重情感、意象和语言分析,却忽视了对作品意脉的寻绎,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诗歌教学必须抓住作品的意脉,而切实领悟诗作意旨,善于发现意脉的标志,调动学生艺术联想,是理清作品意脉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郑川公交     
总公司举办“书香公交”迎新年诗歌朗诵会 去年12月23日,由总公司“魅力公交”综艺协会主办,读书协会承办的“书香公交”迎新年诗歌朗诵会在公交发展中心举行.总公司工会主席赵延甫、各基层单位干部职工代表共一百余人参加朗诵会. 朗诵会由“我爱你中国”、“给诗歌一个家园”、“岁月如歌——爱在公交”三个篇章架构,选取了古典及现代诗歌共18篇.朗诵会在二公司车长青世斌哀愁、激愤、沉着又狂放的《将进酒》的精彩朗诵中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现代汽车造型的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型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地位 汽车作为商品具有双重性.它首先是功能产品,具有满足行走和运载的实用价值,同时它也是艺术产品,有美的品质,满足或者迎合社会的文化艺术需求,其美学价值在于其内外的形态给人们视觉和触觉上带来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至今词赋里凄怆写遗风--唐宋昭君诗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众象纷陈的唐宋昭君诗略以阐述,从以咏怀为主的唐代咏史诗到以议论为主的宋代咏史诗的发展演变中,透视出咏史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衔接理论,结合其他学者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的研究成果,对隐性衔接这一语篇衔接手段作出界定,将隐性衔接划分为隐喻衔接与意象衔接两大类,并将其应用于唐诗语篇的分析之中。通过对唐诗语篇中隐性衔接的初步探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唐诗这一特定语篇,并对诗歌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南北宋之际始以"正变"论诗,不同时代、不同批评者对诗歌的正体、变调认识不同,反映人们的诗歌观念随时而变。诗歌发展本是"因时递变"的过程,"变"又分为"正变"和"大变"。"正变"重视表达方式的合乎传统和规律,"大变"者则可能以牺牲形式为代价而追求"意"的自由表达,这种创作往往被视为"非本色",尤以韩愈、苏轼和杨万里为典型。"大变"对诗歌发展进程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却往往不能为当时或后世接受和理解。这也是天才诗人超越时代的写作注定要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唐前咏书文学以赋为主,诗、散文少许。凡标明"体"、"势"、"状"的咏书文都是赋,"赞"和"铭"应为诗。程式化倾向,铺陈描写,多用比喻,侧重表现书法的动态美、力感和生命感,语言华丽富赡,是咏书文学的共同特点。唐前咏书文学作为一种新的题材,开启了唐代以后咏书文学的先河,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孔子对诗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历代诗歌批评史讨论的对象,并且贯穿于历代诗歌的创作实际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诗可以群"从"兴"、"观"、"怨"中割裂开来,导致人们忽视了"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与先秦时代文学活动的关系."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文学活动的集体性.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文学觉醒的时间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5.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一支神秘教派,强调以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心体验来感受真主。苏菲主义思想对伊斯兰细密画和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细密画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观、色彩观,而文学方面受其影响则产生了以鲁米为代表的苏菲派诗歌。  相似文献   

16.
唐代婚恋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唐代文士作为文本创造者和文本中心操纵着话语权利,他们在构筑两性关系模式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体现出男权价值和立场;另一方面浸润在唐代开放自由文化氛围中、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份子,唐代文士又超出时代观念,追求一种情色相兼、两情和谐的理想两性关系模式,体现出唐代文士对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7.
唐诗称引司马相如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文学出发,司马相如在唐人心中是最优秀的辞赋作家,诗人们多以相如赋作为标准去衡量自己与他人,并进而由辞赋家演变为才学、才华的代表;一是从人生际遇出发,司马相如献赋入仕、驷马回蜀的得志与既贫又病且穷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角度又是统一的,正因为相如是文学典范,诗人们才喜欢在人生际遇上吟咏称引,而不断地吟咏称引,更深化了相如文学典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宋代自江西诗派之诗风盛行以来,就遭到后代诗论家的各种批判,贬斥远大于褒扬.反观后代对于江西诗派评判之标准与原则,未免片面、极端.这就要求诗论者将诗歌放入纵向历史维度中加以考察,时代不同,诗歌的特质和价值也不同.此外,要认清诗话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横向微观化标准与纵向历史化标准相结合,以达到辩证、科学、全面的诗论标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