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四网融合范围和融合服务对象2个基本问题;并且对融合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研究,以服务对象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提出了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发展公平性、连续性、集约性的三大融合目标作为融合技术方案的基本出发点;最后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对核心城市成都及其周边小城市资阳在四网融合的不同思考进行了论述,提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有整体性的融合视角,理解不同区域定位所面临的差异化融合策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提高融合效率和性价比;都市圈的中小城市首先要主动思考、主动融合,并构建融入都市圈并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公共交通骨干体系.本文能为轨道上的都市圈理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在多层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包括发展路径差异、空间格局差异、客流需求差异和管理模式差异,从功能融合、枢纽融合、站城融合和运管融合等4个方面提出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工作的理解.最后给出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区分级构建网络体系、灵活运营提升服务品质、一票通城实现一站出行等措施,实现区域网络化、都市一体化、一票同城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进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运输时代,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成为各种交通换乘方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轨道交通建成后的地面公交线路调整、公交停靠站设计、公交与地铁导向标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思路,并实际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公交接驳方案中,为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提供了现实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是城市群、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总结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及国家层面政策要求,明确了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内涵及目标,提出了建立"网络整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站城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无法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设计和同步使用则成为制约轨道交通服务的瓶颈问题,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为例,在现行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投资建设的体制下,从规划程序、规划实施2个角度对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的分类规划程序、实施周期和实施主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预计于年底前完成。此次规划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构建融合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中运量公交的多模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天津市轨道交通轨道线路数量和总规模都将有所增加。2013年天津市政府批复《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2020)》,共计轨道线路28条、总规模1 380 km。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将更多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重点内容包括优化市域快线布局,支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面临着新的机遇,现阶段的“平战结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面向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系统地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JP+1〗分析其演进历程与逻辑内涵,并构建涵盖政治经济条件、军事国防资源、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人防工程利用等要素的融合发展潜力量化评估模型。根据公开获取的有关数据,对中国12座典型城市进行融合发展潜力评估与分类。该研究旨在推进新时代下融合发展型的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文中构建的评估模型可有效辅助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决策,同时亦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城市通过建立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而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及换乘服务范围又成为后轨道交通时期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西安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为背景,针对西安市后轨道交通时代的自行车换乘进行研究,并对西安市的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进行了初步规划。着力实现西安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的无缝衔接,以提高城市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9.
何磊 《公路》2020,(3):184-191
对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概念、研究背景和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从都市区城镇发展机理出发,探讨了市域(郊)轨道交通支撑下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模式重构。结合昆明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3个层次的1h通勤圈以及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并指出主城与呈贡、晋宁之间采用地铁制式的1号线和4号线、9号线难以适应该尺度的长距离通勤出行,不足以支撑新区的发展,必须建设快速、舒适、可达性高的环滇池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等问题。此外,以尊重轨道交通建设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合理把握时机与节奏为出发点,进一步从客流需求、城市经济体量、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几个方面对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门槛和建设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在道路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建设相结合时,在城市空间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如何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慢行系统.以麦庄路穿地铁17号线次渠南停车场工程为例,对穿停车场慢行系统节点设计的3个方案进行了逐一分析比选,同时对公交及出租车的衔接和上跨路方案的确定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朱晓兵 《隧道建设》2014,34(5):397-401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在轨道建设前期如何前瞻规划、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沿线资源,探索适合的建设模式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借鉴香港"轨道+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阐述城轨TOD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理念,分析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在大陆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轨道+物业"理念在深圳地铁6号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将"轨道+物业"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最后对国内城轨TOD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和储备机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接驳机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及技术规范支撑,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早晚高峰期间客流量集中增加这一突出问题,在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中采用了不均衡运输的运营管理方式,对既定运力资源进行优化时空分配,以满足高峰阶段的运力需求,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实现降低满载率以及节能降耗的目标。因此应结合各城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的研究,积极探索更加高效优质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推动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兴旺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和理论,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国家政策与交通战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与形态、交通需求与供给等方面,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提取城镇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GDP、全网日均客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和线网负荷强度6个量化指标。其次,利用我国21座城市的历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指标数据,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最后,以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长沙市和南宁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对五市2035年的线网合理规模进行预测,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在突发情况下的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如何进行客运管理,帮助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情况的影响,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amp;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amp;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常年维持在高位,如何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是相关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本专业建设经验,总结出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融合力,实施"基地共创、学生共培、师资共建、研训共享、文化共融"的"五共"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汪博  王建 《隧道建设》2012,32(3):346-349,365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大范围建设过程中导致的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差、新旧坐标系统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测量建网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M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的总体管理模式。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总体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原则、组织与管理、BIM模型构建及交付标准制定、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与成果管理和数字化交付管理等。实践证明,建设管理方主导+BIM总体管理模式适应于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BIM建设和管理,并可为数字轨道交通生态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